作者文章归档:李华云

1970-1977年 北京燕山石化合成橡胶厂 工人、团委书记 1978-1982年 北京大学法律系 学生 1983-1985年 法国第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公派研究生 1985-1989年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 外贸旅游处处长 同期任国务院外贸体改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 加入世贸前期谈判中国代表团成员 1989年进入商界 曾任 信托投资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 通讯公司总经理 房地产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

取之于市场用之于福利房建设是可行的政策选择


  在中国需要政府提供福利房的国民数量庞大。这方面没有像样的统计资料。笔者冒昧地做个估计:城市居民(包括具有非农户口的小城镇居民,下同)中的20%以上,约1亿人,完全没有购买商品房的经济能力;已长期在城市生活的农民工大概有5000万,加上子女超过1亿人,这些国民更无买房能力。也就是说目前城市中有2亿人口完全得靠政府才能解决住房问题。未来四、五十年城市化进程新增的城市人口应有4亿多,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更得靠政府。当然上面的数字是大略的、动态的,政府解决低收入国民住房问题也只能是渐进式的。有些低收入者可能变成富裕或较富裕的人,但这只会是很小的比例;有些今天还算富裕的城市居民或其后代则可能落入...

Read more

解决好低收入国民住房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


建设和谐社会与构建国民住房保障体系思考之三

            解决好低收入国民住房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

 

建设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内涵。构建覆盖全体国民的住房保障体系,使人民安居乐业,应当是建设和谐社会方针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解决低收入国民住房问题应该提上日程

在计划经济时期,理论上国家为全体国民提供住房,实际上国家不管农村居民,在城市中也只眷顾到政府官员和国家投资多的企事业单位部分职工。住房紧张是全国性问题,老少...

Read more

没有民主政治就没有现代化文明国家


经济政治改革思考之四

        没有民主政治就没有现代化文明国家

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优越-得到这样的认识并在现实中转轨实属不易,但是远未大功告成。市场经济只是提高经济效率-建设现代文明国家的一个必要条件,远非充分条件。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的都是市场经济,但是搞得差的与搞得好的相去甚远,而且搞得好的是少数,搞得不好或很不好的是多数。搞得好的,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东亚几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其国家数量、人口数量在世界上只占不到20%,但是经济总量占80%以上。从文明程度和国民幸福程度来说,这些发达国家的优势更...

Read more

“公有制为主”是重大理论误区


经济政治改革思考之三

       “坚持公有制为主”是重大理论误区

中国在实行商品经济进而实行市场经济过程中,一直强调继续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后来改为主导地位。这个基本政策衍生出很多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作法。例如上市公司股权分置问题。上市公司股权分置的形成原本不是要歧视国有股东、国有资产,而是源于这样一种理论:国有股不流通才能保持国家在上市公司的控制地位,才能保护好公有财产。今天中国不得不取消股权分置,走了很大弯路。在中国近三十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多数国有企业一直享受特权和照顾,但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

Read more

摈弃计划经济意味着


经济政治改革思考之二

   摈弃计划经济意味着

全面改革的必要性、可能性

计划经济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体制,更不是简单的经济管理方法或运行方式,而是人类按照一定理论建立的基本经济制度,并有与之相应的政治、文化制度。在有的国家,在计划经济被断然摈弃的同时,社会制度随之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有的国家,计划经济被市场经济取代是一个渐进的改良过程,社会变化主要限于经济运转方式上,其他方面虽然有所变化,但是相当迟缓,与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很不适应,与建设现代文明国家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搞清楚计划经济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对于经济制度其他方面的改革-例如所有制方面的改革...

Read more

计划经济弊端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经济政治改革思考之一

 

                 计划经济弊端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市场经济优于计划经济似乎已经不是个问题,至少在许多学者、政界人士看来不是一个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问题。但是笔者不这样看。在中国并没有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孰优孰劣进行过广泛、深入的研究,在理论上有补课的必要。市场经济只是建设现代文明国家的重要条件之一,远不是充分条件。与不良的政治体制、法律制度、文化结合的市场经济国家是很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