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蔡昉

1956年9月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研究员。 1985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85年以来,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并任研究室主任,1993年被评为研究员后,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并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人口学系主任,1998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并任《中国人口科学》杂志主编。2008年3月任全国人大常委、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人口学会和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委员、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疫情冲击下 关于经济应对政策的五个特征化事实


  经济学家习惯于说:千万不要浪费掉一次经济危机。意思是说,由不同起因导致、后果严重程度不一的各种经济衰退和经济危机,终究造成人们不希望看到的或大或小对国家经济和人民生计的伤害,如果不能最大限度地从惨痛经历中汲取教训,这些代价就白白付出了。此外,经济学家还乐于争论诸如这一次(危机)与上一次究竟是一样还是不一样的问题。其实,历史经验反复表明,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有其自身独特之处,同时每一次危机也与其他的危机有诸多共同之处,遭受危机伤害的国家、社会和个人,也各有各的不幸。

  经济史上充满了经济衰退、金融危机以及疫情大流行造成的经济灾难,这些事件也成为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长期热门话题,在某种程...

Read more

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只要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就能够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一个重要保障就是“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rd...

Read more

将民生保障作为多重目标的根基


   综上所述,我认为把民生保障放在我们多重目标的根基上,有利于实现我们的多重目标,有利于我们创新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多重任务,原因是我们面临着多重挑战,这是发展中的挑战、变化中的挑战、成长中的烦恼。多重挑战意味着多重问题,比如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交织,周期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交织,总量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交织。这都要求经济发展要有多重目标,但多重目标不是各自为战。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一个方法论,成为指导我们认识多重目标的关键——要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加强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我想这是一个根本性、指导性的方法论...

Read more

哪些因素扭曲了全球供应链?


  如果说早产型比较优势变化和超大型公司的垄断形成外溢效应,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全球供应链的话,那么单边主义政策则是从一个点上全面出击,从多个方向攻击全球供应链,将造成多环节乃至全链条的功能受损。

  伦纳德·里德在著名的《铅笔的故事》中讲述了一支简简单单,仅含木头、油漆、标签、金属片和橡皮的铅笔,是在世界不同角落的各行各业生产者合作之下被生产出来的。这里描述的其实就是如今相当流行的现象——全球供应链。虽然60余年前的这个铅笔的故事还是一个相当初级的版本,但是,全球供应链的基本要素都已经包含其中。更重要的是,从这个故事里,可能扭曲和破坏这个供应链的主要...

Read more

中国城市化还能走多远


一、引言

在过去40年里,中国经济取得了史无前例的高速增长。一个大国在40年的时间里,每年平均保持9.5%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且在2012年之前是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应该说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其他国家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中国的城市化速度在这40年里也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我查了一下数据,横向比较起来,160多个国家里大概有四、五个国家比中国速度快,但是这些国家都非常不典型,而且大都是最不发达的国家。它的城镇化是什么样大家可以想象,有很多居民只是住在城市的贫民窟里,根本就没有沐浴到所谓的“城市之光”。

在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我们统计显示的中国城镇化...

Read more

中国经济增速回归平均水平是必然


  我想谈谈“迎接新技术革命的经济学思考”。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为什么选这么一个题目来谈?这些年在经济各种各样的变革中,我们都知道新技术革命显示出崭新的特征,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种新特征,人们就开始给它赋予一些概念,比如说第几次技术革命、人工智能革命,或者像达沃斯的创始人施瓦布教授讲到的,叫做第四次工业革命。在他出版的著作《第四次工业革命》中讲到了,这次工业革命发展之快、范围之广、程度之深,迫使我们反思国家发展方式,一是反思国家发展方式,二是反思组织创造价值的方式,然后是人类自身的意义。在这里每个人都要思考这三个问题,对于经济学或者从事经济工作的人,就需要反思...

Read more

通过扩大就业保持经济增长可持续性


  华建敏同志在国务院召开的部分省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特别强调了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要注意把握好“三个转变”,即“努力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变成促进就业持续扩大的过程,努力把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变成对就业拉动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努力把城乡二元结构转换的过程变成统筹城乡就业的过程”。这“三个转变”实际上是一个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树立就业优先原则的概括表述。本文结合我国就业扩大的经验和劳动力市场形势,谈一点对这个讲话的学习体会。

  一、“三个转变”的实践效果

  政府积极就业政...

Read more

经济发展阶段与减贫


  经济发展有几个转折点,比较显著而且著名的有两个,一个是“起飞”,即从不发展到进入经济发展的正轨。发展经济学家为这个转折点设定的前提条件是积累率达到某个水平,如刘易斯设定的储蓄率标准,是从4%-5%或更低的水平,提高到12%-15%甚至更高的水平。罗斯托把储蓄率从5%上升到10%或以上作为经济起飞阶段的条件。一个是“刘易斯转折点”,即农业剩余劳动力被吸纳殆尽,对劳动力的进一步需求必须提高工资水平。

  两个发展阶段的变化,都对贫困的减少有重要的影响。前一个转折点通常通过增长效应,改变普遍贫困的状况,贫困现象从此成为一种边际现象。这个...

Read more

科学发展需要树立大人口观


  可持续发展的中心问题是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因为如果没有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人口本身就不成为问题。同样,如果不是与人口问题相结合来观察,资源和环境问题也就没有意义。在人口、资源和环境三者的关系中,人口居于主动和积极的一方,即正是人类通过自身的经济活动,施加对于资源和环境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反过来影响人类的这种活动是否能够持久,才产生可持续发展这个命题。

  按照定义,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这样一种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可见,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是发展能力和发展资源的代际关系。因此,对可持续发展中人口问题...

Read more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和政策思考


  一、我国老龄化程度已超越发展阶段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使我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同时,人口年龄结构也发生变化,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历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1953年为4.4%,1964年为3.6%,1982年为4.9%,1990年为5.6%,2000年上升到7.0%。按照国际通行定义,我国已处于老龄化国家的行列。

  人口生育水平和年龄结构的这种变化,自然会影响到未来的人口动态。根据中国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