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对待副业刚需(3月28日)
新冠病毒肺炎的疫情,让一种在隔离经济中特有的现象逐渐浮出水面,那就是“副业刚需”。其实即使没有天灾人祸,即使每个人都有舒适的工作与稳定的收入,副业都一直存在,只不过在隔离经济影响之下,副业的刚需特色被强化了。
副业刚需有很巨大的市场,但看得不准,也往往会适得其反。很多人把副业刚需变成了让人放弃自己的本职工作,而舍本逐末,投身于充满不确定性的事情之中,这显然是大错特错的。
面对副业刚需,我们需要有成熟理性的态度,以客观务实的视角去开发副业刚需的市场,不管是本职工作之外充满诱惑的橄榄枝,还是有副业刚需的当事人,以及外部的舆论环境,都需要有些准则。
面对“副业刚需”,首要的是要懂得放弃与取舍之道。所谓副业就是兼职,就是在职状态下的创业,是以充分发挥本职工作之所长,以及本职工作所积累的优质资源为原则,维护本职工作机会和收入为基本前提的。
我们做平台的运营,必须强调严格杜绝“舍本逐末”的倾向,我们要做的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釜底抽薪,就是说即使那些 寻找副业机会的人想全职,都不能诱导他们全职介入他们自己本职工作之外的事务,任何事务都需要以不对当下的本职工作有负面影响为基本前提。要让他们在明确自身的角色与定位的基础上守分,要有老板或者管理者的认可甚至推荐,而且要得到领导的帮助甚至监督。
副业虽然未必是与本职工作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的职业,也需要有彼此关联的模式,除非其自动放弃,即使主动放弃,都要经过多次善意提醒,让其守住自己的本职工作与基本收入。那是稳定的家庭关系,避免冲突和矛盾之根本,同时也为他们追加投资提供物质基础。如何把握合理的尺度,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从事副业需要有戒贪的想法,工资之外的收入必然需要额外投入,不仅需要投入资金、投入时间、投入精力、投入种子,并要耕耘,而且施肥浇水,投入情感,才能在收获的季节有所收获。
面对选择副业的人,要成熟理性,要善于控制在收获方面的欲望,工资外的投入不能高于因工资而得到的收入,除非已经形成良性循环而有能力追加投资。在为其描述未来前景的时候,工资外收入不能高于工资内收入,所以不能以过高的收入为诱导,甚至要让他们在收入预期上尽量理性,不要脱离现实。
副业的选择要以自身价值为基础,既然是“副业刚需”,就需要满足其所涉及群体在某方面的刚需,并以此为基础,来弥补自己的刚需。其未来的发展,或者是自己专业或者兴趣之所在,然后是自己乐于分享并擅长分享的内容。让自己逐步积累影响力,并成为某个领域的意见领袖。
客观理性地对待副业收益的预期,不能只靠梦想,而更需要努力以及清醒的认识。从0到1需要慢慢来,然后才是“三生万物”。所以根基很重要。在打根基的时候必须戒除焦躁。或者是为自己朝创业转型积累资源与实力,为创业实现平稳过渡。
我们倡导的合伙人计划,并不是要有多重选择,而是要严格限定所参与的团队的数量,以“高标准严要求”为策略,让以兼职身份的人对工作与平台有基本的尊重与敬畏。
既然是虚拟团队,又是兼职,又是副业刚需,因此在技术支撑方面就需要投入大的力度。
平台所提供的机会重点不在于多样,而在于深度细分到精准的程度。不仅是产品(服务),不仅是企业与项目,更要落实到关键的时间节点,每个经过立项的项目的管理,都需要遵循严谨的作风,不浮夸,要务实,具体人员并不是“人海战术”,不需要有人力资源的浪费,需要明确每个人职责的“责权利”的约定,即使不是“正规军”,都需要遵守相应的规则。
我们所出售的资源以及所服务的对象,不是企业,不是产品、不是服务、不是项目,而是那些提供与接受服务的人。我们是为人提供服务的,落实到每个人的时间管理、目标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等,阶段性的绩效管理,从团队角度,量化管理,值得托付,可以复制与倍增的模式与机制方面,多下一些外边看不到的功夫。
虽然每个人的副业刚需的资源都不显眼,但涓涓细流汇集到一起,就会变成滔滔洪水。
贾春宝
2020年3月28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