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三十年,中概股市场还有哪些新的投资机会?


  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中概股走出国门已有近三十年历史。随着IPO“超级周期”开启,在一波波的上市潮中,中国各行业尤其是互联网明星公司登陆国际资本市场,成为我国的另一张名片,中概股也逐渐成为投资者的时髦选择。三十年里,中概股公司们历经峰谷,无数普通中国人的生活也发生着巨变。中概股市场的三个阶段

  回顾中概股的整个发展历程,就不得不提及90后,在90后出生的前后脚,中国海外上市第一支股诞生了。作为首个在美上市的中国面孔,华晨汽车当年很受华尔街追捧。直到99年,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中华网在纳斯达克上市,三天时间股价由20美元飙升到137美元,使互联网行业一度沸腾。

  目前,业内普遍将中概股市场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2000年之前、2000年到2010年和2011年以后。2000年之前去美国的企业零零散散,有些国内企业当时比较了解美国的上市规则,就去了一些,当时仍以传统企业为主。从2000年开始,第一波互联网浪潮来临,今天著名的互联网公司,大都是在这个时间段去美国上市的,到2010年便达到了一个高峰。

  2011年之后,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实际上总体的数目呈下降趋势,比最高峰的时候下降了差不多三分之一。中概股发展至今,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大都以新经济企业为主。其具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以大市值为主,留下的公司相对市值比较大;第二是大都替投资人赚到了钱,可能也与指数比较好有关。

  由此可见,现在留在美国的上市公司基本上是大市值的,而且相对指数来说都是比较优秀的,在每个细分行业可能都是属于行业龙头的企业。这样的企业现在去美国,可能还是会有不错的表现。如何更好地配置中概股

  回看三十年,中概股的发展见证了新中国经济的腾飞,也见证了中国企业在全球扩大影响力的过程。从门户时代走来,中国互联网经历了蛮荒之境到巨头诞生,中国本土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腾讯、小米、京东、百度等已经成长为令世界瞩目的超级大公司,今天新经济公司更是百花齐放。而凭借互联网,人们的衣食住行、休闲娱乐、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随着中国政府持续推动企业改革渐入佳境,营商环境也在不断改善,不少欧美长线资金看向中国市场,中概股或将迎来新一轮投资机遇,而未来还有多家中国新经济独角兽剑指IPO。

  那么对于一个准备投资美股市场的小白来说,又该如何做出理性投资?

  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对风险的承受力以及了解此次投资的目的,无论2018年还是2019年,过去或将来,大盘还是小股,都很难精确估计到个股指数的高低点。其次,需要持之以恒地投资,可以先从定投开始,定投最忌讳的就是股票一旦下跌就不投了,这样是致命行为,具有长期投资的理念非常关键。对于中概股投资行业上的选择,普遍认为财富流向哪些地方就是新的财富风口,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教育产业以及中国医疗保健产业是继互联网之后重要的投资领域。虽然教育和医疗产业受政府政策的影响较大,但始终不能回避它。不管是定投,还是委托专业投资者管理,在某种程度上看既可以分享投资收益,又能回避掉一些投资风险。未来还有哪些新的投资机会

  到今天为止,中国的新经济已经初具规模,新经济占了我们GDP的30%。新经济跟传统经济的总市值实际上已经差不多,上市公司市值都在3万亿左右,但是新经济前十的企业平均成立时间只有22年,花了22年到现在这个水平,而传统经济是花了130年才到了今天这个水平,或者说维持在今天这个水平。如果说中概股未来发展充满着不确定性,那么也一定会有某些确定性。

  从外部挑战来看,出口的挑战、全球化进程的挑战等都将影响企业决策;从内部挑战来看,就是我们过去所依赖的人口红利现在已经不在。供给结构还存在不合理性,这都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也因此产生了种种不确定因素。 什么是确定的?我们传统的模式,以廉价劳动力、出口和投资拉动的模式,现在肯定是走到头了,很难再继续下去。从全球角度来说,整个经济正从一个生产性的经济变成知识性的经济,这就是未来的发展机会。 如今不少人认为,中国的未来一定是新经济的未来,新经济是未来唯一值得赌的一个方向,很大的一波机会就是新经济对于传统行业的改造。就以希伯伦科技(纳斯达克代码:HEBT)为例,作为一家在美上市公司,随着工业4.0及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在各个领域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应用潜力和影响力。以科技为驱动的智能制造使实体企业在生产效率和管理质量上得到快速升级,同时吸引金融资本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产融结合发展的时代大趋势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