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为什么能那么红?


 10月21日,天猫双十一正式开启预售。双十一首场预售的直播,根据官方数据,薇娅20日当天,卖出了35.21亿,排在带货主播的第一位,直播时长为7个多小时。第二位自然是李佳琦了,直播时间相差无几,销售额为32.04亿,这两位超级的头部主播的号召力真是强大。排在第三位的是雪梨,直播销售额为2.76亿,第四位的烈儿宝贝是2055万。第三名、第四名的数据差距明显拉开了。

断崖式差距。

为什么直播带货,这么火?

为什么网红带货,那么红?

为什么真有那么多人埋单?

1:品类

先来看品类,从2018年11月—2019年11月薇娅、李佳琦品类选择来看,核心的品类在:美容护肤或美体、精油,彩妆、香水或者美妆工具,女装或者女士精品,粮油米面、南北米面或者调味品,零食坚果、特产、洗护清洁剂、卫生巾、纸、香蕉等。

这些品类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刚需、冲动型购买、有明显的价格参照、情感型消费、女性消费等。

消费者购买动机也就形成了,我反正也要买,这里买的价格便宜,他(她)还这么专业,这么努力,还给我保证质量,我就买了。

问题1:那品类是不是只局限在这几个属性呢?

不是的。

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这个品类的选择,随着头部效应的扩大以后,会发生新的变化。

关键词2:信任

理论上随着头部网红被关注基数的增加,即便是非刚需、理性型产品、无价格参照的产品也会因为“信任指数”的算法变化被激活。头部红利会把品类局限的局面迅速粉碎。另外一种情况,新的专业型网红会拉起一个新的品类山头。如罗永浩就把男性消费中的电子3C类给激活了。

问题2:为什么是直播?直播之前发生了什么?

直播带货或者叫直播电商已然成为了一种超新型业态。直播电商之前有电商,同时还有微商,也叫社交电商,当然,加上市场区域概念还有跨境进出口电商,代购电商等等。

电商能够“电”起来,是因为淘宝便宜。拼多多能拼出来,也是因为便宜。

 

第二部分 直播电商的起因是什么呢?

淘宝的早期阶段,还是产品属性。早期平台只要是价格低,就不愁买。

再后来,品牌电商逐步产生,也就是淘宝商城,天猫和京东逐渐成熟。

再后来,熟人电商出现了。熟人电商的表现形式是社交电商。拼多多的本质是熟人加低价。

熟人电商的升级版或者变体是偶像电商或明星电商。

熟人、偶像、明星等等方式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信任问题。信任是生意产生阻碍最大的节点。尤其在中国这个有着悠久关系型的社会里,信任熟人大于信任规则。

偶像和明星的行为基础是崇拜。祖先是一种崇拜,神仙是一种崇拜,明星也是一种崇拜。崇拜效应在商业社会逐步变现化。偶像是需要供奉的。

明星参与电商已经势不可挡,影视明星以前是艺人身份,艺术家的光环,当艺术家逐渐落地,参与商业的优势也就呈现出来。

明星和偶像与熟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流量。

关键词3:流量

熟人电商是个网状结构。

而明星和偶像电商则是伞状结构,这个伞状结构的中心是明星或偶像,而组织力或向心力则是魅力值或人设。魅力值越高,变现转化力越高;人设越稳,变现持久力越长。李子柒的魅力值承载的是中国的泛传统文化。郑爽直播翻车,则从反面证明了明星人设的反制力。

 

关键词4:魅力值

在不断动态变化的社会心理中,美丑丧都能形成魅力值。颜值高的手握正义大旗。长得丑的也能释放人格魅力。连与传统价值观“奋斗”相悖的丧都能收拢一大批粉丝。比如李雪琴。丧的多迷人。

明星、偶像、网红等身份,本质上就是品牌效应,他们的名字就是具备强大号召力的品牌。这个效应的外化就是流量。这个流量的向心力非常强大。流量越大,吸引力越大,一旦确认价值观一致,吸粉能力越发强大。

确认过眼神,我遇上对的人!眼神效应就是价值观效应。

问题3:低价是如何支撑的?

好,有了消费者购买动机,接下来,这个低价是如何实现的呢?

不是所有的网红都能成为头部,也不是所有的流量都能转化变现。

关键词5:转化

能打的网红都提前进入了新的维度。这个维度就是供应链的管理。是不是很熟悉了。

关键词6:供应链

选品。

选品对应着的是直播间的坑位。

这个坑位的概念相当于卖场的货架。

这个坑位对于直播网红来说就是稀缺资源。坑位的本质就是时间。每个人都有二十四小时,网红直播可以换人,不间断直播,观看直播消费者还要休息。

按照每个单品直播的时间十分钟来计算的话。每个小时,带货的产品就是6个单位,24小时不间断直播,坑位数量是有限的。就是6乘24,144个坑位。看吧,逐渐的就会有直播间分间出现。

第三部分 直播电商的生意逻辑

问题4:怎么能保障有限的144个坑位能最大的产出呢?

直播间效益的公式也就出现了:

直播间收入:时间/单品时间*客平均单价*单量+坑位数(时间/单品时间)*坑位费

直播间利润:时间/单品时间*客平均利润*单量+坑位数(时间/单品时间)*坑位费

网红在客平均单价、客平均利润、售卖单量和坑位费等几个指标进行运营运作。

这几个指标也是出于动态平衡状态的。

关键词7:选品

选品直接决定了结果。

刚需产品,走量,前提是价格便宜。直播网红与产品品牌方或者供应商的谈判砝码是什么?

一个是流量,流量的质量决定了坑位费的级别。

坑位费的本质是就是市场推广费用,和成交非正相关,相对于曝光费用。成不成交,坑位费是要收的。广而告之的费用。

另一个是转化率,转化率的算法甚至会出现保底销售额的情况,直播网红甚至能做到自己买货,利润自己说了算。佣金指标也就出现了。

关键词8:引导

逐渐破圈的网红直播还会引导消费,根据自己的流量属性、转化属性进行产品的定制,产生前所未有的新品类,新品牌。

问题5:价格冲突怎么解决?

还有一个问题?直播间的价格低会不会影响既有价格体系的稳定?直播间独有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展开了特效。

直播间只在特定的时间阶段有这个低价。这个对于直播网红和供应商都是一个交代。直播带货是一个特别的通道。在这个通道里,只有特定的时间才上货,只有特定的时间才便宜,过了这个时间点,过了这个直播间,连购买链接都看不见。

一个完整的直播电商的逻辑逐渐清晰。

关键词9:造势

网红要维持直播间的流量,不断造势、借势,网红直播间开始结盟。网红+明星,比如薇娅的直播间来了俞飞鸿;网红+热点事件,比如罗永浩的直播间来了脱口秀的大咖李诞;网红+流量资源,比如网红开始涉足地方特产等等。

流量越大,越热闹,不怕太热闹,就怕不热闹。

网红直播对坑位的产品的严格度会呈现两种趋势。

急于变现的,就什么货都带;选品控制不到位,直播间就翻车,直接出局。

走长线的,就把带货的要求越来越高。你想找网红带货,网红还有严格的过滤机制。

直播间的销售量越大,直播网红之于供应商的谈判话语权越来越大。付款条件就越来越苛刻。

你会发现,菜市场去的越来越少,实体超市去的越来越少,甚至逛淘宝店的时间都越来越少。你的时间越来越多的泡在直播间,你被直播间俘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