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宣言》:科学与未来


 中科院与德国国立科学院联合发布《北京宣言》

近日,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德国国立科学院院长约尔格·哈克(Jörg Hacker)代表两国科学院共同签署并发布了《北京宣言》。

双方共同提出三点倡议:一是加深对科学与基础研究重要性的认识,二是推进协同而负责的科学研究,三是为科学进步创造鼓励的环境。两院承诺:积极向公众宣传科学和基础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以“科学面向未来”为主题,举办系列专题活动,促进青年科学家的成长;加强两院互信、共识与合作,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知识基础。

 

白春礼在致辞中指出,科技史上许多伟大发明都来自基础研究的突破。当今世界,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以及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更需要汇集全人类的智慧和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促进科学进步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国际合作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此次会议由两国科学院共同倡议召开,主题为“科学与未来:一切源于基础研究”。

【基础科学拥有改变人类命运的力量】

97岁高龄的杨振宁说,过去120年里的重大科学发现都来自基础科学,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科学发展也将如此。

2018年11月16日,在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上,经包括中国和德国在内的各成员国表决,全票通过了关于修订国际单位制的决议,千克用普朗克常数定义、安培用电子电荷定义、开尔文用玻尔兹曼常数定义、摩尔用阿伏伽德罗常数定义。

和杨振宁一样,冯·克里辛坚信,基础科学拥有改变人类历史和命运的力量。

 

【学术期刊行业亦需要改变】

传统期刊行业给人的印象是“严谨”,“缓慢”,自己投稿一篇论文,估计需要等一年或者半年的时间,因为,为了保障文献的公平性,审稿人的审稿是非常严谨的,但是也正是如此,所有的期刊杂志社养成了一种“懒散”的工作态度,因为期刊杂志社的审稿的弊端,导致影响作者的论文出刊时间,很多人对这点都很反感。

学术期刊行业也需要进步和改变。中教数据库研发了适合期刊杂志社使用的在线智能审稿系统,不仅优化了审稿人的工作效率,也缩短了论文投稿的出刊时间。

同时针对投稿人的难题,中教数据库同时研发了智能投稿系统,实现作者一键投稿,智能选刊。

学术期刊行业是所有行业的前沿的表现,需要发挥其最大的正面意义,需要新技术、新元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