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体育谋定产业发力-万祥军:国情研究导入高质量轨迹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万赢信 谋定采编:为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部署要求,山东体育局结合山东省实际,分析了全省体育产业发展形势,明确提出了推动新时代全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在调研考察中全国工商联执委、谋定研究中国智库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万祥军在调研考察座谈会上表示:从体育装备制造业夺冠,到优育服务业的骤然发力,山东体育产业成功导入高质量发展的轨迹。
图示:世界武林大会2017年4月21日(济南)开幕式上万祥军在主旨演讲中表示, 世界武林大会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弘扬尚武精神促进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倡导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为此,大健康才是当今传统武术的真出路。
图示:4月21日19:00,在世界武林大会主持人的引言中共有130支队伍,参赛选手达到1200余人走进了东荷体育馆。
山东体育产业全新发力
回顾,全省在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工作部署下,精心谋定研究策划布局新时代全省体育产业发展。2018年全省体育产业发展大会在淄博召开。 发展大会上,举行了省体育及体育用品标准化委员会、省体育产业研究院揭牌仪式 。
山东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政在会上指出,找到根本遵循,从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和体育事业发展大局中,找准发展定位。他强调,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是统筹体育事业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必然要求,是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必然要求,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经济转型升级重要力量的必然要求。
为此,中国经信研究国研智库中心主任万祥军对记者表示,山东体育局要求我们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自觉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定位,来精心谋划全省体育产业工作。从供给上,实现产业体系比较完整,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强,产品和服务质量高;从需求上,能够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和不断升级的体育消费需求。
在规划引领、优惠政策落实和投融资方面同时发力;要推动体育创建、创新工作取得新突破;要推动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取得新突破;要推动本体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要推动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要继续做好体育彩票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全省体育彩票销售分级管理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体育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善于借助“外脑”,加强高端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山东省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称济南市是“双核引领”战略的核心城市之一,需要发挥好省会辐射和创新引领的作用。同时,济南也面临体育产业基数小、结构不平衡等瓶颈问题,创新发展、加速发展形势非常严峻。
“在这样的情况下,济南市体育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尊重市场规律、尊重消费需求,保护企业家的投资意愿,着力夯实体育产业发展基础,努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不断提高全市体育产业企业数量和质量。”万祥军调研考察中对记者说。
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着力提高全民健身意识,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扩大体育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万祥军说:为此,济南市政府将发展体育产业纳入到了济南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去。
万祥军表明,在这一方面,济南市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创新体育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体育产业链,打造特色体育产业,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为“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提供有力支撑。
到2025年,济南市的体育产业体制机制创新要取得实质性进展,规划、土地、税收、金融、人力资源、创新研发和政府购买服务等发展体育产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备,以市场为主导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乡居民健身意识和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体育消费规模和档次明显提高,形成全民健身科技服务和体育用品创新研发为代表的特色体育产业,对相关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2025年,济南市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经常参加健身的人群数量逐步增加,基层健身站点总量达到每万人12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3平方米,城市社区建成10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和乡镇、行政村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除此以外,济南市还将着力培育2项以上具有国内乃至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体育骨干企业,打造3家以上省级体育产业基地或体育产业示范单位。
明确重点任务促全方位发展
万祥军对记者表示:在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济南市将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赛事改革、创新体育场馆运营机制、探索竞技体育发展新模式来加快改革步伐。他说:“济南市政府鼓励组建健身培训、场馆运营、赛事组织、设备制造等行业协会,推动政府主导办赛向社会化、市场化办赛转变,通过公开全市综合性和单项体育赛事目录,强化体育赛事公共服务。”
鼓励以市场化手段运营体育场馆,逐步实现公共大型体育场馆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打造场馆运营、健身服务、竞赛表演、商贸休闲等多功能城市综合体。依托优势项目,济南市将在竞技体育多元化发展模式上进行深入探索,选择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项目进行改革试点,鼓励具备条件的运动项目走职业化、社会化路子,进一步探索“教体结合”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有效模式,并逐步推动体育协会、职业俱乐部实体化。
为扩大体育市场需求,济南市将从宣传健康生活理念、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利用体质监测成果、培养体育消费习惯几个方面入手,积极发掘传统体育文化,培育具有时代特色、济南特色的健身文化,以全民健身运动会为平台,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群众体育活动,进一步健全市、县两级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并通过举办各种具有时尚性、观赏性的体育赛事为推动力,带动多种形式体育消费。
为夯实体育产业发展基础,济南市将通过完善体育场地设施,来加强公共体育设施中远期规划制定和实施,鼓励社会资本以独资、控股、参股等方式参与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围绕打造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着力建设或提升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球场和健身步道;
通过培育骨干体育企业,不断适应社会公众体育消费新需求,努力提升体育服务业专业水平,丰富服务内涵,延长产业链,引导扶持体育服务业聚集发展、品牌打造和连锁经营;通过发展体育社会组织,推动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等社会组织实体化发展,进一步放宽体育社会组织准入条件;通过促进全市体彩工作健康发展,进一步优化和拓展销售渠道,打造济南体彩特色文化,充分发挥体彩公益金对拉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
与此同时,济南市还将积极促进体育与旅游、医学、教育等行业融合跨界发展。利用旅游资源,打造群众日常休闲健身基地和节假日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因地制宜发展攀岩、登山、冰雪、马术、射击、射箭、路跑、自行车、航模等运动项目,促进体育与旅游的融合;借助省会城市医疗资源优势和中医药特色优势,将竞技体育的科技成果服务于群众健身,加强体育运动指导,推广“运动处方”,大力发展运动康复医学,鼓励社会力量开办康体、体质测定和运动康复等机构,促进体育与医学的融合;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促进校园体育活动多样化和体育教学专项化,普及游泳技能和游泳救生常识,广泛开展超重学生康体服务,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施校园足球行动规划和青少年精英足球培养方案,组织开展四级校园足球联赛活动,促进体育与教育的融合;
支持“互联网+”体育产业发展,鼓励体育产业利用互联网开展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体育场馆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服务管理。通过推进竞赛表演业高标准发展、健身培训业多元化发展、体育制造业精品化发展,济南市将着力提升市场供给质量。
在这方面,除了继续加强足球、篮球、乒乓球、游泳、棋牌类等全国职业联赛项目俱乐部建设外,济南市还将在今后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国际、国内高水平体育赛事,培育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品牌赛事,支持健身培训业走进商超购物区、商务写字楼开展经营活动,提供个性化体育健身场所和健身、健美、体育专项技能培训等服务,大力发展网球、羽毛球、航模、机器人、马术、户外、电子竞技、智力运动等具有时尚前沿特征和消费引领特征的培训项目。
结合与体育相关的工业、电子、服装、食品等制造业发展现状,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科研资源优势,鼓励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的体育产品开发机制,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走精品化路线。
政策扶持为从业者“开路”
“为实现体育产业长远发展目标,济南市政府还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分门别类地对符合条件的从业者进行扶持。”万祥军调研考察中对记者说:据了解,这些政策包含税费政策、人才政策等多个方面,通过政策红利,来带动济南市的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明确了对文化体育类企业进行税率减免的税费政策。 还明确了对公共体育设施、重点体育产业项目建设,在立项、报建、用地和配套建设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通过将治理大气污染、交通拥堵与发展健身跑和骑行等项目的结合,对公共体育设施和市政道路、城市绿地等公共设施进行统筹规划设计和施工,为社会公众绿色出行创造良好环境。
济南市政府将加大用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采取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引导群众选择适宜的健身项目,撬动健身消费市场。通过增加市级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规模,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起成立体育类专业融资担保公司,加大对体育企业融资扶持力度。
探索设立市级体育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重点投向体育企业创新和小微企业、体育服务业发展等领域,促进创业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落实贷款贴息等支持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发展体育公益事业,鼓励体育企业上市,并帮助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快速办理有关手续,尽快上市挂牌。
在人才扶持政策上,济南市将加大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力度,支持竞技体育人才在体育产业领域发挥专业特长,鼓励退役运动员接受再就业培训,积极研究退役运动员从事体育产业工作的扶持政策,加强对退役运动员的创业孵化,鼓励街道、社区聘用体育专业人才从事群众健身指导工作,推进体育产业人才交流,培养和引进懂体育、会管理、有创意、善经营的复合型体育产业人才,积极推进实施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引进体育产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山东体育谋定产业发力-万祥军:国情研究导入高质量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