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家庭中听不到非孝的声音


让我们的家庭中听不到非孝的声音
喻建国
对自己的父母或是直系长辈在讲话时发出的声音音量过大并含带着违拗、抗拒和粗鲁,这样的讲话声音就属于非孝的声音。
孝表现为子女对父母绝对权威的顺从,目的是为了家庭和睦延绵并繁衍后代。中国自西周就开始有孝道。家庭是社会基本组成的基本单元,每一个家庭拥有孝的展现,对于整个社会是有积极意义的,它能够使整个社会更容易稳定,并和谐延绵。
被生育的人对生育自己的人要感恩,感恩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对生育自己的人要十分顺从,展现孝顺,当生育自己的人老迈时,要肩负起赡养的任务。这是我国汉文化价值观公理性的基础。
在人类对生育的认识中有这样一种观点:对后代来说,生,无所谓恩,生,是一男一女生理需要,做爱而孕,儿女是一男一女寻欢作乐的产物,因此产物没有义务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只是,把一个婴儿抚养成人,这个育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对被抚养的婴儿,这是天大的恩惠。对于这天大的恩惠的报答就展现为尽孝。
在我国古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从保持自己身体完整开始到当官光宗耀祖结束。及至近代,尽孝的展现完全和过去大不相同。尊重父母,爱护父母,让家庭和睦,让整个家庭在社会中显现为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尊重,表现为尊敬和重视。对某一对象视为比自己地位高而必须给予重视,这种必须给予重视的心理状态以及相应的行为,统一展现为尊重。及至当今,对某一对象视为必须平等相待的心理状态和相应的行为,也可展示为尊重。儿女对父母的孝道首先应该展现为对父母的尊重,也就是应该把父母视为比自己地位高而必须给予重视的对象。尊重可以从人的语言、神态、举止做出淋漓尽致的展现,对父母言语要音量适中,节奏平稳,用词有礼;和父母接触要彬彬有礼,不可粗鲁莽撞;能够体察父母的需要,在儿女能力可及的范围里,让父母获得满足。
爱护,表现为爱惜和保护。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有曰:“借人典籍,皆须爱护,先有缺坏,就为补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宋·洪巽《旸谷漫录》有曰:“京都中下之户不重生男,每生女,则爱护如捧璧擎珠。”爱护的展演:保护、敬服、敬重、敬爱、尊崇、爱慕、爱惜、拥戴、爱戴、庇护、珍惜、怜惜、珍视、珍重。儿女对自己的父母就该爱护。
让家庭和睦,家庭中就会满满地衍生着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子。而尽孝道就在促进家庭和睦方面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让我们的家庭中听不到非孝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