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无恶道愿


 

一、国无恶道愿

【原文】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1]、饿鬼[2]、畜生[3]者,不取正觉。’

【章旨】

自心之中,无有三毒。净土世界,无有恶道。若有恶道,则非净土。

【译文】

‘我作佛时,国土之中,无有地狱、饿鬼、畜生。若不如是,则非正觉。’

【释义】

“国无恶道愿”。这里所说的“国”,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国”,而是心性学意义上的“国”。所以,这个“国”,不是地球之外的另一个物质世界,而是诸人当下的本然的自心境界。

这里所说的“恶道”,也不是世人所说的“地狱、饿鬼、畜生”这三类生命。这里所说的“恶道”,这是个表法。地狱表极苦。饿鬼表极贪。畜生表极无德。三恶道是极贪、极嗔、极痴所导致的三种状态。与三恶道相对,还有三善道。三善道是轻贪、轻嗔、轻痴所导致的三种状态。诸佛国土中,皆无极贪、极嗔、极痴的三恶道。

问:诸佛国土中,还有轻微的贪嗔痴?

答曰:贪佛,贪法,贪僧,贪戒,贪定,贪慧,即使轻微,亦属于贪。逆我所贪,则心生不快。顺我所贪,则心生快意。如此不快,如此快意,即使轻微,亦属于嗔。内随念转,外随境迁,念念迁流,不知回转,如此迁流,即使轻微,亦属于痴。

“我作佛时,国土之中,无有地狱、饿鬼、畜生”。无量寿佛的国土中,无有地狱、饿鬼、畜生,其实,任何一尊佛的国土中,也无地狱、饿鬼、畜生。若诸佛国土中有地狱、饿鬼、畜生,则非诸佛国土。若诸佛国土中有地狱、饿鬼、畜生,则非诸佛净土。若人心有贪嗔痴,则非究竟解脱。若人心有贪嗔痴,则非圣人境界。不但法藏比丘如此发愿,一切菩萨发愿成佛,悉皆如此发愿。若不如此发愿,则不得成佛。就像地藏菩萨,发愿度尽一切众生,方得成佛。任何一个究竟解脱的人,他的心中,皆无地狱、饿鬼、畜生,他的心中,皆无极贪、极嗔、极痴。自心无恶,则自心清净。自心清净,则国土清净。

“我作佛时,国土之中,无有地狱、饿鬼、畜生”。我们看到这句经文时,千万不要把“我作佛时”的“我”当作是“他”,以为法藏比丘就是这个“他”。其实不然,法藏比丘是个表法,表我们的“始觉”,表我们的开始觉悟的这个大愿。我们也不要把“我作佛时”的“佛”当作“他”,以为无量寿佛就是这个“他”。其实不然,无量寿佛也是个表法,表我们的“本觉”。我们的本觉,就是我们的不生不灭的妙明真心。法藏比丘发愿成佛,就是发愿由始觉而回归本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返本还源,回归自性。完全地回归了自性,就是始觉回归了本觉。始觉回归了本觉,就是法藏比丘成了无量寿佛。

我们学佛,应当发愿,誓愿度尽贪嗔痴,誓愿度尽自性众生,获得究竟解脱,方得成佛。若不度尽贪嗔痴,若不度尽自性众生,则不取正觉。



[1] 地狱:佛经中所说的地狱,是个文化概念,而不是物理概念。地狱是个比喻,比喻极其痛苦的众生状态。

[2]饿鬼:佛经中所说的饿鬼,是个文化概念,而不是物理概念。饿鬼是个比喻,比喻极其贪婪的生命状态。

[3] 畜生:佛经中所说的畜生,是个文化概念,而不是物理概念。畜生是个比喻,比喻极其无德的生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