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清洁重在合理的运维


 

高速公路的清洁,离不开一套高效、严密的质量管控流程以及一支训练有素的清洁队伍。实际上,道路环卫作业质量的管理或影响涉及方方面面,根据其关联性,直接因素主要有作业人员、作业车辆、实际道路、社会影响、监督考核等,隐含因素包括领导决策、投入资金、政策支持等。

质量管理要点简图

如果说一套严格的工作流程是枝干,那么具体到细节的工作内容便是树叶。如何能够调动各种作业方式的最优化,达到高速公路清洁合理的运维效果?笔者认为:首先,加强对作业人员包括环卫作业规范、质量标准、机扫车辆性能及操作技能、作业安全事项、作业对象(实际作业道路范围、特点)等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其次,根据车辆实际功能特点,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操作规范,按步骤进行驾驶、作业,保护车辆使用功能,发挥车辆的有效功能,降低车辆各部件损耗。再次,分析道路客观条件,合理指挥调度协调人员—车辆—道路三者之间的关系。随着各种指挥调度电子信息系统广泛使用到运输行业,道路环卫作业也慢慢普及,指挥调度系统主要针对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找出人员—车辆—道路三者之间最恰当的对应、比例关系,安排出最合适的运行模式,从而达到最高效率和最佳经济成本。最后,根据客观因素、外部环境制定相应作业管理规范、应急措施,降低其对道路环境卫生的影响,并将环境卫生尽快恢复到日常状态。

隔离带中的垃圾,需要封闭车道逐段捡拾

尽管机械设备清扫能替代人工,提高清洁效率,但是至少在目前技术水平达不到的情况下,超出机械设备清洁范围以外的卫生死角部位还是得靠人工清洁完成。

在人工作业的环境下如何明确作业任务完成的同时又确保作业人员安全至关重要,因此,正式上岗作业前,对清洁人员进行安全和技术交底工作便显得十分必要。

一是安全作业要求。包括保洁作业的危险性、做好自身安全防范的必要性以及安全实施保洁作业的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保洁人员必须穿戴有明显反光标志的工作服饰,并根据使用情况及时更换;进行了中央分隔带附近的保洁作业,或需要较长时间清扫特定路段时,应采取临时封闭作业区域进行保洁作业;在清理行车道或超车道上的垃圾或杂物时,要在没有来车的情况下,或确认安全车距的情况下进行;路面保洁作业时,宜选择在交通量较小的时候沿路肩清扫,清扫时宜面向来车方向(即逆车向清扫);大雪、雨雾、冰冻等恶劣天气状况下,不宜在路面上作业(这点在《要求》中已经很明确)。

二是环境保护要求。配备大扫帚、铁锹、火钳、垃圾袋等基本清洁装备。清扫的垃圾、杂物等不得随意倾倒或向路外抛洒,应运到路外集中进行处理。   

三是保洁工作要求。日常保洁以清除垃圾、杂物为主要内容,范围包括路面、路基、排水系统、桥梁、涵洞、通道、隧道、交通安全等公路附属设施。路面保洁作业频次每天2次——上下午各一次;如隧道内有反光标志每天进行清洁擦拭;其他部位的日常保洁及管理及时进行;事故现场清理时限要求为事故处理完毕后,一般交通事故24小时内、重特大交通事故48小时内完成。在质量方面应达到路面保持清洁,无垃圾、杂物、杂草;冬季及时清除积雪和结冰,雨季及时清除路面积水;路基范围内无垃圾、无杂草;隧道内反光标志保持清洁醒目,无灰尘;交通安全标志等公路附属设施无杂物遮挡或悬挂;中央分隔带枯死苗木及时清除;中央分隔带开口栅处于封闭状态。

四是清淤疏浚。工作内容包括路基排水系统、涵洞和通道、隧道内排水沟和电缆沟的清淤疏浚及相关作业。正常情况下每月清理一次;出现淤积影响排水设施功能发挥或是影响道路安全时,随时清理。

交警帮助清洁工收集垃圾

五是交通安全设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内容包括波形梁钢护栏、隔离栅、防眩板、突起路标、轮廓标、弯道导向标、路面标线、公里桩、百米牌等小型交通安全设施以及其他反光设施、交通标志的维护保养、校正调整与修复安装。清洁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部件齐全、清洁醒目、线形顺适、设施牢固、功能正常。如遇变形、损坏、缺失的设施及时校正调整与修复安装并报告设施损坏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