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育观.大教育构想


 大教育观/第五章. 中国教育改革之建议

 

第二节 大教育构想

 

在大教育观的前提下,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快乐教育为常态,以创新教育为导向。对教育改革给出建议。

《大教育方案图》见附图1.

《大教育时间课程表》见附图2.

大教育特点:

一、以爱好为中心,以身心发展规律为轨迹。每个学生的爱好就是一个小中心,在完成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后,可以围绕自己爱好,支配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内容、活动、兴趣班等。学校在时间规划上,课程设计上,班别设置上,给予支持保证。(参见《大教育时间课程表》附图2.)。

    二、终身教育及各级教育紧密联系,有机衔接。幼儿园至大学为免费义务教育。幼儿园至高中实行均衡化、公平化,没有重点学校,没有重点班,教师轮岗制;大学提倡特色化,各大学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特色或在某一领域领先地位。

三、教育独立、去行政化。特别是大学,倡导教育家办学,没必要设什么书记(尤其是书记管校长),国家宏观控管、监督,做好统筹规划及保障经费投入。

四、培养工匠精神,每个接受义务教育出来的国民,至少应具有一项谋生专业技能,并使爱好同工作紧密结合。

五、人才金字塔型,天才产生于广泛的人才基础上。对于智力超前者,可适当跳级,但总跳级一般不能超过三级,要引导其向纵横广深发展。要保证先会做人,再做天才。

六、整体的系统工程特征,一般要求全国性实施,至少必须一个地区(比如一个市)全面教育体系实施,否则将会出现系统性缺陷、问题百出。

 

《大教育方案图》说明:

幼儿:0-2岁,以父母管教为主,2-3岁为家校过度期,父母与幼儿园共管、共同教育,避免突然式的痛苦分离;3-6岁,幼儿园教育为主。幼儿园3年,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基础上,以情境教育、自然教育为主。比如,随着孩子长大,对不同事物感兴趣,要拿来玩。这个时候,不是等他拿,我们才制止,这个不能拿、那个不能拿。而是,我们事先要设计好,摆放好各种玩具、物件,让他自由选择、自由玩耍。在他选择时,我们是不能阻止的。在这里,我们要努力的是,在环境设计上、物件设计上,如何体现素质教育、快乐教育、及创新教育。

中小学:小学6-12岁,初中12-15岁,高中15-18岁,从幼儿园直升入小学,整个中小学都是直升制,并且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把课堂时间的30%作为素质教育,运用游戏化、情节化、爱问化为主要方法,以感动教育作为德育重要方法。让真爱教育的人来当教师:爱教育者进来,求发财的勿入!50%课堂时间作为爱好教育,由爱好扩展,加深钻研,掌握各类知识,发展各种能力。学校提供各种兴趣班,以保证学生所需(参见附图2.《大教育时间课程表》)。20%课堂时间作为天才教育,在爱好教育基础上,不断深入扩展,将自然而然的成为天才。

 

对于没发现爱好的怎么办?按利益规律作用下的需求关系,爱好是一种特殊的需求,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的爱好,或强或弱,也即程度之分。在某方面越强烈的爱好,在这方面的天赋潜能就越大,天才细胞就越多,也即平常所讲的天分或天才。

所以,对暂时未发现较强爱好的学生,不影响升级、升学。一方面自己在规定课堂选择相对较有好感的兴趣班或活动,不断的尝试,激发自己的爱好。另一方面,老师(有必要时可联合家长),不断观察、记录、分析其行为表现,适时引导、建议及帮助。这时,教育,是要点燃心中的希望,激发爱好,寻找内动力源泉。直到助其找到较强烈爱好,以爱好为中心,发自内力转动起来。此外,每个学生可以有多个爱好,多个转动中心。

关于20%时间用作天才教育,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没明显的分界线,因为爱好与天才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程度上的差异。所以,70%时间主要是用于一般爱好、学习、升学、发展“工匠精神”,我认为工匠精神是属于天才行列。

在众多学生中,会发展出一小部分天才,是否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新异事物敏感、执着追求,或快乐忘我的深入钻研下去,这些都是天才的表现。那20%时间对于这一部分天才及学校老师在规划运用上是有重大意义的。

对于这类天才学生,在某一领域上可以不断的深入钻研下去,学校有相应的班课或平台提供给他们。

大学:18-23岁,根据不同专业、设2-5年制不等,整个大学阶段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在高中和大学之间实行双向选择制,学生向自己喜欢的学校提出申请,大学院校自主考核、招生。

一方面,保证每个接受义务教育出来的国民,至少应具有一项谋生的专业技能,并促使匠人精神发展。为向社会输送高素质、高技术的专业人才准备。普遍同企业合作,确保学业与就业无缝对接,确保所学不脱离社会,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为一部分学生继续深造,为进军前沿尖端更深广的科学及文化准备。

继续教育:包括研究生(硕士、博士)、社会上其他后续培训提升等教育,不受年龄限制,自费、半工半读或政府补贴等形式。大学毕业生及具有同等能力的社会人士均可申请报考。研究生不应是读出来,而应是要在某领域钻研成就之。

 

说明:1、尽量让学生睡到自然醒。

 2、学生周一至周五每天要求5节课考勤,每节课对每个学生行为表现作记录。 

 3、小学800--1800开放,中学及大学700--2200开放,好学的可早来晚归。

 4、各地可根据地理气候等原因调整时间安排。

 5、素质教育主要围绕德智体美劳设置语文、数学、体育、美术、音乐、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英语或者其他外语不能作为主课,放入兴趣课。

 6、对各阶段素质有达标要求,主要通过游戏化、情节化,也就是讲上课主要是打游戏、看电影、听故事等。把知识点设计在游戏上,故事情节上,引导学生爱好,激发学生好奇心,促使学生提问追索。

 7、语文、数学在小学至高中为要求学科,大学主攻专业。

 8、学校提供美术、音乐、体育、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外语等各种兴趣班,学生提前预约,学校统一安排。学生有权利不断的转换兴趣班,直到找到自己真心喜欢的深入下去。

 

在方法上,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再学,我们要注重方法的研究创新,促进学生主动、自学,我们要对“因材施教” 及“寓教于乐 ”发展、实施游戏化、情节化、爱问化。达到这样一种景象:上学,就是打游戏、看电影,听故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本大教育方案,主要是解决我国教育制度的根本问题,并据此展开,在实行过程中同样会遇到各种困难及问题,但只要根本性问题彻底改革好,其他非根本性问题,才可以通过调整解决并完善。

按照大教育方案实行后,高考就会化于无形,以及由高考指挥棒所造成的系列问题也将得到根本解决。

对于全民学英语及全民英语考制之问题,也将得到根本解决。

学生将在快乐、创新气氛中提高基本素质,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促进创新发展,完成学业。爱好工作,极具匠人精神,将是普遍现象!

天才、大师也在其中产生!

 

我们把思想目光收回来,看看我国现时教育数据情况。

根据国家教育部公布数据,2016年,学龄儿童入学率为(净)99.9%,小学升学率为98.7%,初中升学率为93.7%,高中升学率为94.5%。高中阶段学生总数为3970.1万人,其中普通高中2366.6万人,成人高中4.4万人,中等专业学校718.1万人,成人中专141.2万人,职业高中415.6万人,技工学校323.2万人。(注:高中升学率为普通高校招生数与普通高中毕业生数之比)。2016年学前招生1922.0862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752.4659万人,初中阶段招生1487.1663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593.3411万人,普通高中招生802.9206万人(高中阶段包括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共招生1396.2617万人),成人本专科招生人数211.2290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人数748.611万人。研究生招生人数66.7064万人。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人口统计数据,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国出生人口不断下降,从80年代开始又有所回升,到1990年达到峰值,超过2500万人。之后,全国出生人口数量又一直下降,一直持续到2000年。从2001年至2014年,新生儿数量进入一个平稳期,每年出生人口徘徊在1600万左右。从2004年至2014年间,每年小学招生数量基本维持在1700万人左右,经过十几年的稳定延续。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到,我国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也正向普及化发展。可见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相当坚实和宏大。

2016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880所,在学总规模为3699万人。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多比例达到20%,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提前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40%目标,正向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迈进。

201852号,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务,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增加教育投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续五年超过4%,充分体现了中央优先发展教的决心。

可见,我国目前无论从教育基础及设施、意识观念、财政投入、教育规划等方面都已具备了实施“大教育方案”、进行全面系统体制改革的坚实基础和丰富的前提条件。

鉴于目前,大学普及的缺口较大,如果我们有计划、有步骤的将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以及大学院校进行扩展、升级,普及大学,那也是指日可待的。

对于《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及大学正向普及化。这些规划目标都非常好,但是,如果素质教育不能得到实质性实施。及各年级输送连接没真正系统化打通,恐怕效果只限于表面化。

 

在现状基础上,与大教育方案连接设计《大教育过渡备选方案》如下:(附图3)。

 

 

《大教育过渡备选方案》特点说明:

1、在“大教育方案”基础上把手“免费”、“义务”作为二个独立选项,部分地区根据自身情况选用,见表中加括号的为可选项。这里的地区,必须是一个市以上,统一实行。这点于汨罗模式有一定借鉴意义。

2、在初中完成义务教育后,升高中或职中,增加了“双向选择”供不同地区选用,双向选择,是指学生可向自己喜欢的学校提出申请,同时各学校自主考核招生,或(对申请学生)参照初中综合成绩录取(注意,各学校是均衡的,没有重点学校,没有重点班,老师也是轮岗制等各方面参见《大教育方案》特点及说明)。

3、在现期职中技校基础上发展,实行免费教育,国家应鼓励大部分学生向职业技术型发展。同时,各职校逐步扩展、升级、为普及大学教育作准备。

 

以上为大教育方案,及过渡期备选方案。

     

     本书是为大教育开篇,还有很多研究、践行工作待以完成,才算大教育完整篇。 

 

希望本书能为我国教育改革及现代教育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