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长假期,四处游荡(69):
泸西:山歌与主旋律
2018-2-16
这些年,在县城的文化广场,过年期间都有文艺表演,初一是唱山歌,初二是街舞,初三是民族舞。这些活动都是由县文化局组织的。
参加山歌表演的,有来自全省各地的选手。有些选手是专业的,经常在各地参加政府或民间组织的表演或比赛,有时候也参加单位开业庆典或者家庭的结婚庆典。对那些经常看山歌比赛的人,对有些比较活跃而有名气的选手还很熟悉。
我老家那个地方,也兴唱山歌。尤其是以前生产队的时候,日子过得苦,日子又太长,于是唱山歌就成为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重大的节日在唱,平时没事也唱;一群青年男女隔着树林在唱,一个人在田间干活也唱。有时候唱高兴的事,有时候唱悲伤的事,大多数时候唱的是与男女感情有关的事。唱歌只是为了抒发情感,要说音乐的美感真的说不上。曲子很单调,四句一首,可四句基本上是一样的调子。只是稍有变化。
山歌比赛或表演的情况要好些,因为歌手来自全省各地,就带来了不同的曲调。有些地方的曲调还是比较优美的,比如石屏的海菜腔。那真的是很奇妙的唱法和腔调,那种悠远和婉转,那种深邃和苍凉,我每次听都会感觉震撼。石屏真的是个好地方啊,有石屏豆腐,还有海菜腔,我跟雨燕这样说。雨燕一直在拍照,录音。她对这种民间艺术有研究的兴趣。
山歌比赛采用男女抽签配对的方式,因为唱山歌都是男女对唱的。评委打分的时候是给男女分别打分的。唱山歌基本是有一个大致的套路的,男女见面,先客气地问候,然后相互试探是否有好感,再后就开始调情,往后就说到谈婚论嫁,甚至脱鞋上床。在短短几分钟之内要完成整个过程,需要个人的灵活机动,还要双方的默契配合。唱山歌因为一般来说曲调变化不大,考验人的就主要是歌词,其实是临场的反应能力。
我在场边听了四五组歌手的演唱,发现有些蹊跷。有的歌手的演唱,我感觉从声音,表情,曲调,应对等方面来看都很不错,可是得分不高;有的歌手的演唱,感觉很平淡,很一般,得分却比较高。想一想才明白。唱得不错而得分不高的,主要是那些比较传统的唱法,也就是主题局限于男男女女的那些事情的,听着好听,还很有趣,但格调不高。那些得分高的,虽然唱得不怎么样,但内容属于主旋律,显得格调高雅而路线正确。今年的主旋律,似乎是歌唱党的富民政策,歌唱政府组织的精准扶贫的伟大成效。这样类型的山歌就容易得到评委的认可。不过,凡事过了头就不好了。我听某些歌手的演唱,从头至尾就是歌颂。从歌颂习主席党中央开始,一直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然后就结束了。这样的东西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天气很热,太阳火辣辣的,我在太阳下站一会儿就耐不住了。可还是有一些忠实的观众,搬个小马扎坐在太阳下,聚精会神听着,专心致志看着,再毒的太阳也奈何不了他。
山歌真有魅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