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革工业废水来源、特点


 

 制革废水的来源制革是将生皮鞣制成革的过程。制革过程中,需除去生皮表面的毛及生皮中的非胶原纤维等,使真皮层中的胶原纤维松散、固定、强化,随后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及生物化学、机械处理,最终得到成品革。制革工艺过程通常分为准备阶段、鞣制阶段和整饰阶段。湿操作适用于准备阶段和鞣制阶段;干操作适用于整饰阶段。制革废水主要来自于准备阶段和鞣制阶段,整饰阶段产生少量废水。

制革废水特点制革过程中各工段添加大量的无机物和有机物,使制革废水中污染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废水色度大、悬浮物多,可生化性好。制革废水中COD 主要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添加了大量试剂,如硫化钠、铵盐、酸、碱及鞣剂等还原性物质,使废水化学需氧量含量较高。悬浮物主要来自准备阶段的毛、油渣、肉渣及碎皮子。氨氮主要来自于脱灰软化阶段添加的大量铵盐。氯离子主要来自于原料皮的保存过程,需要大量的食盐浸渍防腐,因此在浸水工序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S2- 主要来自脱毛浸灰工序。鞣制工序产生Cr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