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帕福斯的融入
喻建国
炀的房子在山上,面朝正南,公路旁有一个停车棚,小儿媳的宝马跑车就停在里面,居室实际上就在停车场的下面。我现在每天就坐在面向山谷的桌子上,或是就在客厅的沙发上,击键写作。
昨夜炀的一位朋友王先生请我们在帕福斯市中心的一家饭店用餐,他们一家三口,加上我们一家四位,另外王先生还邀请了陈先生一家三代人共5位,我们定的桌位是一张长条桌,一边坐六位,为了交流方便就需要安排座位,我们这一排:陈先生夫妇,紧贴着陈先生是我和妻,妻的旁边是王先生的儿子,威孙坐在最后一座,威孙的对面是陈先生的孙子,这一来三位孩子就面对面紧挨着,可以顺畅地交流了;陈先生孙子的旁边是陈先生的儿子,炀贴着他,王先生和我面对面,陈先生的对面是他的儿媳和王先生的夫人。这就形成了最佳交流组合,顺畅的交流在进行着。我不时和身旁的陈先生谈上几句,又和对面的王先生聊上几句。陈先生比我小十五岁,他原来是一言九鼎的老长辈,现在他屈居于我之后,但是他对老的尊崇表现得十分入体。
这个饭店的生意兴隆,宾客如云,无一虚席,几乎全是上点档次的白人,唯独我们这一桌是中国人,倒也十分吸人眼球。宾客溜个眼神瞧我们一下,时有发生,我是很有感觉的。
席上我们这一桌也有几次高潮:我发起了微信联系,我先后和王先生、陈先生、王先生的夫人、陈先生的儿媳建立了微信联系,我还向他们介绍我的千字文,表现得很感兴趣的倒是两位女士,刚一建立微信联系,立刻就投入了对我的文章和所发的照片的浏览,并且立刻发出评价,我大声说:“我最欢迎大家的评论,每一个评论都能激发起我的强烈反思,掀起我对新的观点和思想的追求。”当我将陈先生的充满云南特色的烟枪拿起并做着仿吸动作的时候,大家都情绪潮起。
这家饭店的味道做得不错,我的鱼排实际就是整整的一条鱼烤制后放在一个纸质的笼子里,旁边铺放着一些菜蔬,另外有整整半只柠檬备放在旁作为我的辅料。我掀去纸质烤鱼外衣,将半只柠檬的汁液悉数浇入鱼排中。然后开始对它的咀嚼。
近两个小时的晚宴结束了,大家散去。炀开着车,回家。刚才来的时候,炀为了赶时间,有很多路段速度都上了100公里/小时,而且这些路段还都是山路,真有点警匪车追逐的感觉,妻在车上实在受不了。回家的路上,炀开得比较慢了,我们一起笃悠悠的欣赏着帕福斯的夜景。
当今中国人还真是了不起,融入世界各地,其实我们今天在饭店的宴会也同样显示了这样一种融入。人类移动速度的提升可以让人们快捷地接触各种地域存在,各种不同处境的物体,各种截然两样的自然情况,各种不同源头不同流动带的人文存在和现象,使交流促发融合速度、融合密度和融合筛选度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