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是企业重要的思想、灵魂和精神牵引,在企业转型升级或者战略调整的时期,就需要对企业文化进行重塑,修正或者搭建更加符合新的形势要求的企业文化理念、行为、视觉体系,那么,如何进行企业文化重塑,笔者认为,需要唱好“三步曲”。
第一步曲:是什么(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兴起
20世纪60年代,美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明显超过其他国家。但自从进入70年代,美国经济衰退,货币贬值、失业剧增,在全球性石油危机的冲击下,美国企业丧失了竞争优势;80年代,美国企业的产品质量大大下降。许多美国专家研究后的答案是:日本人的新式武器是——企业文化。80年代以来,中国企业进行了企业文化的积极探索,海尔“真诚到永远”,到华为“奋斗者为本”,成为了国内企业文化先进代表,随着一些中小企业也纷纷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多点开花的局面。
二、企业文化理论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建构的各种价值观(理念)。这些价值观(理念),渗透到企业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思想意识之中,以至于他们会自觉地、习惯性地依照这些价值观(理念)的要求开展工作。这时,我们就可以说,这些价值观(理念)形成了企业文化。
主要理论原理主要是冰山理论:
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在企业成员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并用来教育新成员的一套价值体系,包括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等。
三、企业文化的作用机理
企业文化作用主要有以下两种:
(1)引领企业发展:
企业价值观通过影响企业的决策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方向、战略选择与领导力(作用于企业家和高层的领导力);
(2)统一员工共同思想意志:
企业价值观作用于员工的行为与行为习惯,从而决定着企业的核心能力与执行力(作用于员工)。
因此,一个组织的文化之所以伟大,就在于这个组织是否长期坚持了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并渗透到整个组织当中,形成共同的心理契约。无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尽管大家对企业文化还有这样那样的认识,但企业文化发挥的的作用已经毋庸置疑。
第二步曲:为什么(明确企业文化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一场长期的运动,也是组织最深邃的变革。任何一个企业,小到几人,大到几十万人,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和沉淀一些被大家共享并共同遵守的基本认知、信念、价值观念和准则,最终形成了一个企业的文化特征。新的时期新的形势下,必须清醒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面临许多挑战:
1、共同的价值观还处于“稀缺状态”。真正以“老板心态”给自己打工的员工还不多。
2、员工思想价值观念多元化。随着新常态下宏观经济转型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过去经济发展落后,就业择业渠道窄,员工思想教育主要靠说教式,现在已经作用不大。
3、创业精神有所滑坡。50后、60后企业家们靠的是艰苦奋斗精神,靠的是创业家的人格魅力,如今80后、90后、00后择业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吃苦精神、创业精神衰退。企业发展中,我们不仅需要高素质的干部员工队伍,更需要发扬敢打胜仗、 敢于亮剑、艰苦奋斗的精神。
4、员工的市场意识不强。干部员工思想观念与当前市场经济不匹配,思想观念还比较保守。
面对新的形势,需要注入企业文化新元素、新内涵:
1、进一步树立公司意识。
公司的本质是创业、创新、创造。公司的本性是贪婪和掠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么做强做大、吃掉别人,要么淘汰出局,被别人吃掉。公司不同于政府,不受地域限制,可以无限扩张,小公司也有做大做强的可能。新形势下,必须牢固树立公司意识,立志做优秀公司、做受人尊敬的公司,立志成为优秀公司的建设者、奠基者和有功之臣。
2、进一步强化市场意识。
在外部市场上, 树立“市场竞争残酷无情,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忧患意识和“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思想”的进取意识。在内部市场化运行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让每个生产者都成为经营者、每一种生产要素都有价格、每一天都知道经营成果、每一件事都讲求投入产出、每一个子分公司都有活力。
3、进一步强化改革意识。
改革是推进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对标先进企业的体制机制,不断深化经营体制改革;以适应转型发展为目标,进行劳动组织和机构人事制度改革,推动企业体制机制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4、进一步树立创业意识。
公司在发展的道路上不仅有许多艰辛,也充满风险。如不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不仅不能巩固成果、发展成果,已有的成绩也可能葬送。要教育全体员工,历史赋予了企业员工成就伟业的光荣使命,也使大家面临着成为平庸甚至罪人的可能,要以创业发展为己任,在创业中建功成才。
第三步曲:怎么办(如何进行企业文化重塑)
企业文化是一个从载体到本质、从表层到本质的体系,必须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搞好整体设计,分步推进,分层次落实。必须明确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管理层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实践层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只有上下努力同心,协调运作,才能把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一、总体目标
企业文化落地以“文化重塑”为重点,定位为“企业文化建设年”,进行全面的企业文化调研、导入、重塑、再造,初步搭建起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企业文化的体系工程。
二、围绕企业文化“四个层次”,推进重塑落地
理念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反映了企业的精神与追求。包括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企业哲学等理念内容。
制度层:是对企业组织和个人的行为进行约束的规则体系。通过管理制度,实现制度与理念的匹配,推进理念外化于行为习惯。
行为层:是企业组织与个人的行为表现与习惯。通过理念认知、激励与约束等措施,确保员工行为模式与公司的文化理念相一致。
物化层: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包括工作环境、建筑布局、企业形象等。
企业文化无法复制和模仿,是根植于地域文化、行业特点、企业发展历程所逐步形成的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要突破“引进、移植、组装”的弊端。构建企业文化,不是在一块空地上“塑造”,不是文案工作者关门造出来的理念,她的灵魂在于老板的成长史,企业的发展史。为确保工作落地,参照外部管理咨询公司通用做法,必须以项目的方式进行推进:
(一)成立坚强有力的领导小组
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企业家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缔造者、推行者,不仅个人的理念要领先于他人,更重要的是能把领先的理念转化为企业的运行规则。
(二)调研分析阶段
当今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根本不进行诊断或者不重视诊断,这一弊端使得企业文化一开始就缺乏真正的实证基础,后面也就只能是天马行空或人云亦云,这是企业文化被诟病为“空洞无用之物”的根源所在。周密的内外部调查能够让我们掌握第一手资料,从而对企业文化的所面临的问题有透彻清晰的了解。
1、资料搜集:企业发展史;媒体报道;获奖情况;科技研发;重大事件;历史照片、影像资料等进行归纳整理。
2、深度访谈:
A、企业内部调研:一是通过与中高层特别是核心领导人关键人物深度访谈,掌握企业发展历史情况,搜集挖掘企业文化案例事件;二是与企业共同成长的老员工进行深度访谈。
B、企业外部调研:必要时可与外部客户、公众、合作伙伴调研访谈。
3、问卷调查:
结合企业实际,设计《某某公司企业文化调查问卷》。如: 我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企业精神是什么,那件事情最感动你?产品或服务如何被客户或社会所接受?如何创造最好的战斗力,以团结的力量去战胜一切?企业应该采取哪些行动才能打造出真正的企业文化来?等等。
4、关键事件研究(案例文化故事):
主要是调研挖掘出反映企业家文化倡导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案例:
(1)攸关联想发展的重大事件(没有这件事情,就不会有今天的联想);(2)存在文化因素作用的事件(该事情发生的背后有文化方面的原因;该事件发展的特殊路径中,文化起到很大的作用;该事件在别的企业文化体系下不会如此发展);
(3)有明显绩效产出的事件(财务绩效、或非财务绩效得到巨大提升或剧烈减少);
(4)事件选取是机动灵活的,在研究进程中如果发现其他没被列入的事件时,可以加入。等等。
(三)理念体系梳理重塑阶段
统一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理念识别系统(MI)。紧紧围绕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坚持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相匹配,愿景与战略目标一致,发展理念与战略思想趋同,吸收企业战略发展内涵,集中开发核心价值观、企业使命、企业愿景等核心理念、分项理念,并进行理念的阐释,形成《某某公司企业文化大纲》,从而构建起上下一致、高度认同的共同价值体系,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四)行为制度体系梳理阶段
统一以员工形象为核心的行为识别系统(BI)。BI是企业文化推进的重要实践环节,体现着企业整体的文化水准和文明程度。要大力推行员工行为素养教育,明确员工岗位行为禁忌,推行文明、规范用语,形成《某某公司企业文化行为体系报告》。
结合企业实际,对公司现行各项制度的梳理完善,修订各项制度执行标准,形成《某某公司企业管理制度汇编》。通过制度文化的建设和执行,达到以制度保障实现公司理念的目的。
原则:确立制度执行的标准化、规范化、简约化。
(1)梳理完善公司各项管理制度:
完善各部门工作流程及部门之间的相互衔接机制;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技术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等。
(2)梳理完善员工制度:
建立健全完善的员工行为准则;完善公司员工手册;建立公司员工晋升制度;建立公司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建立公司员工在职教育制度(包括学历提升教育、职业技能和素质教育、各类专题培训)。等等。
(3)建立完善适合本公司的特色制度:
特殊制度;考核激励制度体系;会议制度;其他非程序化制度。等等。
(五)视觉形象提升阶段
统一以企业标识为核心的视觉识别系统(VI)。VI是公司将经营理念、经营内容、产品特性传递给社会公众的载体,是社会认同公司品牌的代表。要统一标识、服装、产品品牌、包装等,实施配套管理,最终达到统一公司的内外部健康形象。
(1)办公用品:信纸、便签、格式文件、文件袋、文件夹、笔记本等公司常用办公用品的应用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及应用;
(2)服装、识别系统:员工工作服、胸牌、工作证;
(3)公司环境建设:配合新场所的搬迁,实施公司视觉识别系统在办公场所中的应用,包括办公室铭牌、工作环境和办公场所整体布置装饰。
(4)企业网站、宣传画册、宣传栏等:以此规范员工行为礼仪和精神风貌,在社会上建立起企业的高度信任感和良好信誉,提升企业外部形象。
三、广泛开展企业文化宣贯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利用各种形式的内部媒体传播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可结合企业实际,通过企业文化培训、企业文化活动,健全企业文化网络和载体,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对内提升员工的认知感和归属感,对外提升企业良好形象。具体可采用以下方式:
1、培训。
制定标准的《某某公司企业文化培训课件》。培训是最有效的方式,要持续不断地加强企业文化培训。特别是新员工,要把企业文化作为第一堂课。
2、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始终树立先进典型,让大家学有榜样,干有目标。
3、案例。
持续挖掘反映企业文化价值观的案例故事,靠故事传播企业文化理念,让大家看到我们的企业文化不是虚无缥缈的,是真实存在大家身边的。
4、学习。
通过各种会议、班前班后会等形式,组织干部员工学习。
5、活动。
可结合周年庆,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同时,结合企业实际,每年度固定一些文化活动,提高员工参与度。
总之,企业文化既是一项系统工程, 也是一项长期工程,非一日之功,还必须结合企业实际,坚持逐步推进,层层递进,综合施策,才能真正把企业文化搞上去。
作者张华伟:资深企业文化工作者,海融心胜实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