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世界商人巨擘英瓦尔‧坎普拉德去世了,作为宜家家居的创立者,拥有财富超3800亿元,他还直接管理公司超过70年,是名副其实的常青藤企业家。拨开重重迷雾,这个财富超过比尔盖茨的人,他缔造了世界最大的家具零售巨头公司,同时又是被称为瑞典最有钱的吝啬鬼。
开疆拓土的一代商业奇才
坎普拉德并不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他的外祖父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富商,但他的巨大成功,还是要得益于他的商业天才。
由于家庭商道思维的耳濡目染,5岁之时,英瓦尔就开始在同学中间倒卖火柴,后来销售圣诞树装饰和铅笔。在他17岁之时,用他父亲给予的奖学金,英瓦尔创办了宜家,由于未成年,申请表的资质还是他委托舅舅给签的。家庭里的经商氛围,给了英瓦尔敏感的商业思维,并且早早投入商业实践。
在创建宜家五年后,英瓦尔购买了一件无扶手的简易沙发椅,从此开始了家具生意。这是宜家商业模式的重大转变,从一间小百货商店,转型成为专业的家具零售商,现代意义上的宜家成型了。
1958年,英瓦尔在家乡开了第一家零售店,拥有6700平方米的展示面积,成为当时北欧最大的家具展示店。1963年,第一次在瑞典之外开设分店,落地挪威奥斯陆。1974年,开辟德国家具市场。1985年,成功杀入美国和英国。自此,宜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集团,被媒体誉为“瑞典的比尔盖茨”。
成本控制是商业奇才之冰山一角
他被成为瑞典最有钱的吝啬鬼,此种评价明贬实褒。成本控制是宜家获得巨大成功的杀手锏。1998年,宜家在中国开设第一家门店,发现在中国东北林区有大量的白桦树的树梢被遗弃,这些被工人普遍认为无用的“废弃的边角料”,却被宜家批量采购,并制成经济实用的家具。
自助式可折叠家具是宜家成本控制的一大法宝。之前没有任何企业可以把家具卖遍全球,就是因为家具产品一般体积太大,造成运费高昂。把衣柜和奔驰车同样出口海外,运费相差无几,但利润却天壤之别。
优异的公司促销手段也是企业致胜法宝,1951年,英瓦尔以目录邮购的方式推出“宜家通讯”的商品目录册,累计印刷量超过圣经的三倍。后期英瓦尔提出了“体验式购物”的概念,牢牢把握家居行业的时代脉搏。
吝啬鬼形象源于精心包装,逃税丑闻迷雾重重
英瓦尔身价3800亿,但外表却像个吃低保的流浪汉。褪色的外套、磨损的皮鞋,老式眼镜,再配上一部开了近20年的老牌沃尔沃,英瓦尔的“吝啬鬼”形象深入人心。
然而据常年担任英瓦尔的私人助理斯特内博,出了一本《宜家真相---藏在沙发、蜡烛和马桶后面的秘密》。这本书声称,英瓦尔故意在媒体面前营造出一种人设形象。他是一位吝啬的有缺点的普通人,只是因为勤奋和节俭,才缔造了一个财富神话。
他精于文字却要伪装成阅读困难的患者,他喜欢小酌两杯却对外称酗酒成性。而他这么做的目的就在于转移媒体、世人对他的企业帝国的真正关键问题的注意力,反而对这样一位和蔼可亲、略有小毛病的老人心生怜悯,暗生敬意,从而忘记了帝国运行的背后秘密。
纽约时报透露,他不仅开沃尔沃,还开保时捷。车龄20年的沃尔沃人皆共知,保时捷的新闻却无迹可寻。宜家名义上的管理实体是一家位于荷兰的慈善信托基金会,英瓦尔声称宜家所有的利润都归基金会所有,然而,宜家借助慈善名义,享受足够的税收优惠,而宜家的控制权也牢牢的控制在英瓦尔手里。宜家声称拥有不会独立上市,所以宜家的财务状况从来没有完全对外公开过。
由于瑞典税率高昂,英瓦尔常年定居瑞士,而欧盟怀疑宜家集团通过从荷兰向外国转移资产的方式来逃税,报告中称,在2009年到2014年之间,宜家集团逃税总额达10亿欧元,合计约78亿人民币。
结果证明。英瓦尔的策略非常有效,他的隐形富豪的个人形象一直若隐若现,保持着神秘却又随和亲切的形象。
古人讲盖棺论定,英瓦尔的个人传奇结束了,但他创建的家具零售帝国,仍然隐藏在迷雾之中。无论英瓦尔的公众形象如何定位,他的成本控制、体验式消费都是企业经营的立足之本,值得所有企业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