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城市化就是城市人口向郊区迁移,城市内部人口减少。逆城市化与黑人没有什么必然关系,但是黑人确实对逆城市化产生重要影响,主要是促进了逆城市化。20世纪后期逆城市化由美国产生,逐渐蔓延于西欧,典范的或明显的逆城市化依然在美国,而日本却很少有类似的逆城市化,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人口构成的差别,如果日本10%的人口是黑人,日本也会出现类似美国的逆城市化现象。
美国逆城市化很大因素来源于种族过滤,是美国白人逃离黑人居住的地方,这逐渐导致城市中心区域形成黑人生活区,是民主制度下的族群分离。美国黑人地位的提高促进了美国的逆城市化,20世纪60年代黑人地位大幅度提高,这促使美国70年代逆城市化的流行。
由于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见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在那里形成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逆城市化的三大原因。犯罪增长这个因素其实就是黑人因素。
逆城市化的危害主要是降低了城市的人口密度效益,导致人们生产或生活的交通距离增大,带来石油消耗的增多。逆城市化也遏制了公共交通的发展,导致私人轿车的重要性增大,也带来了较多的能源消耗,这是美国相对日本人均耗费石油多的重要原因。逆城市化也浪费了城市原来的许多公共投资,从城市迁移出来的人口需要建设新的类似的公共投资。
南非的情况类似美国,南非白人通过逆城市化,在原来的城市边缘地带,白人聚集起来,已经形成新的城区,白人的城区。
估计最严重的逆城市化是美国的底特律,城市内部已经空虚,白人逃离城市内部或彻底逃离底特律,这个逆城市化不但导致城市内部的衰落,也导致整个城市的衰落。
逆城市化的重要原理是,城市郊区生活或工作成本较高,遏制了低收入人群的到来,促使高收入人群在城市郊区集聚,在城市郊区形成比较安全的生活区域,这进一步吸引了富裕人口的到来,用不了多长时候,就会产生明显的人群居住分异,包括族群分异。低收入人群聚集区房价比较便宜,这会继续吸引低收入人群的到来,使本区域逐渐形成纯粹的低收入群体生活区。
美国的逆城市化其实就是白人居住区与黑人居住区的分离,形成郊区富裕白人区,城市中心或某个部位的黑人区。这是通过经济规律实现的族群分离,这有利于减少族群之间的交往,减少族群矛盾,降低了白人受到黑人的骚扰程度。这促使黑人犯罪对象绝大部分依然是黑人。逆城市化降低了区域内部人口的富裕差别程度,可以降低犯罪率。
逆城市化的产生来源于黑人生活自由程度的提高。美国底特律的逆城市化现象,来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黑人自由权利的增加,来源于黑人被歧视程度的减弱。南非的逆城市化来源于南非种族隔离的消失,黑人取得了白人的自由权利。在城市自由生活的具有暴力天赋的黑人影响了白人的安逸生活,迫使白人从城市迁移到郊区,继续平静的生活。
南非的社会发展程度明显低于美国,如果说美国的逆城市化是由于美国社会发展程度更高的一种表现,那么南非的逆城市化是不能这样说的。事实上,美国逆城市化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社会发展程度高所致,而是美国黑人自由生活权利提高所致,政治地位提高所致。
南非的逆城市化态势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