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念佛,如何成佛


 当下社会念佛法门非常流行普遍认为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见效快甚至有人认为完全可以依靠佛力而得解脱总之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解读方式所以有必要从实质上剖析一下这个法门供大家参考

 

念佛法门就是通过专注念佛这种方法达到往生净土或成佛解脱目的至于能否实现目标首先要清楚什么是极乐什么是佛以及佛是怎样修成的只有清楚这些问题才能循着圣人的脚步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如果道理不明难免盲修瞎练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就像人想去一个地方既不知道路又不明方向怎能到达呢?有人倡导只需一句佛号则远远不够如果那样可行岂不是说念佛机先成就了不知即迷其信就是迷信不论修什么法门正信应为前提否则就是迷信盲信结果就会背道而驰事与愿违

 

当人想通过念佛求生净土表明人的追求开始发生改变原来追求外在名利为主转变为追求内心的自由解脱从而把颠倒的人生颠倒过来可是当人想回头时就会面临一个很现实的棘手问题那就是既有习惯的障碍所谓积习难改就是说明这个问题因为习气的形成非一朝一夕并且是在错误观念基础上形成的有的习气容易发现有的习气不容易发现需要在念佛过程中逐渐发现并加以纠正改变由来已久的习气则需要勇气和魄力非大丈夫所不能为寺院的大雄宝殿就是因为供奉着被人们称赞为大英雄的佛陀而得名所以佛陀是众生学习的真正榜样不论学佛念佛就是要以佛为参照时时提醒人不要忘记目标和初衷

 

念佛既然是方法那么通过念佛达到一定的目的才是问题的关键而没有效果的念佛则徒劳无益那么如何念佛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呢

 

首要确立目标确立人生的主导追求然后通过专注念佛来实现追求目标只有专注才会有效果念佛的作用效果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静心明心净心

 

第一阶段是就是通过一心念佛降服杂念使人静下心来

 

当人能集中精力一心念佛就可以减少分散受外在的影响会越来越小逐渐把世间的一切看淡从而使心能静下来当人心能静那么就进入下一阶段

 

第二阶段是明心

 

人一旦能静下来思维和眼光就被解放就可以全方位接收宇宙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大脑翻译出来就是所谓的灵感或感悟这对人认识的完善和提升大有帮助与此同时人心会越来越清明心光明亮对事物看得越来越清楚全面越来越深入透彻尤其对自我的了解越来越清楚各种习气相应被暴光就像灰尘和污渍只有在光明之下才清晰可见这是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是净心当人对自身了解越来越清楚,“时时勤拂拭就成了经常性工作习气被及时发现克制和转变结果会使内心越来越纯净越来越强大对习气的控制能力就越来越强从而形成内心驾驭能力的增强而习气逐渐减弱的良性循环

 

通过念佛不仅人生态度发生改变而且人的心性也发生明显变化人的情绪由失控到可控再由可控到自控的转变过程这就是念佛的效果产生效果才是念佛的意义所在所以念佛一定要注重效果然后用效果来检验念佛是否得法这样相互检验和印证才不至于出偏差这种谨慎不仅是对当下负责更是对未来负责任的严谨态度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关键在于念佛与圆通念佛是方法圆通是效果念佛得法无论是悟性还是功夫境界都会得到提高如果通过念佛心性没有改变对世俗的追求还那么强烈依然看重名利在意得失还有很多放不下等等就说明念佛方法有问题就要及时总结和改进

 

欲要往生净土那么向往净土的力一定要大于其他的力如果还存在一种或几种力深深吸引你使人很难做出取舍那么往生净土就存在很大变数就像一个学生即想考上大学同时对游戏还很痴迷游戏的吸引力那么大还想考上大学怎么办最关键就是要确立目标目标确立之后还要克制对游戏的迷恋努力学习才有可能考上大学念佛也是如此既要树立目标又要控制习气并持之以恒才有可能实现往生净土的目标

 

阿弥陀佛虽然缔造了净土世界并有四十八大愿但也是有条件的就像大学录取学员一样只有符合条件者才能如愿圣人的作用是引导而不是推动和强迫圣人不会强行改变人的追求而改变习气也要靠众生自己圣人的愿力作用是正确引导增强众生信心但是道路还需众生亲自去走这个过程不能代替所以不能产生依赖心理功夫需要在平时积累否则事态现前很难不会被影响和干扰所以要时时观注自己真正了解自己有针对性加以总结和改进才能收到理想效果

 

附几点说明——

 

关于经典

 

经典可以参考但一定要结合现实来加以验证应用有的观点明显违背事实就要警惕了或是解读错误或是经典被篡改等真正的道理经得起检验不论在各个领域都说得通

 

现实中正邪并存佛魔共在这是规律决定的必然佛一直在用智慧引导众生走向解脱而魔一直在用能力诱惑控制众生不得解脱外道从未停止过对正法的破坏会使用各种手段来迷惑众生尤其是末法时期这种现象会更加严重如果不具备一定辨别能力又没有正确指引则很难保证不偏离正途佛陀传法49年而言没有说法旨在说明不要把佛说当成教条而要在现实生活中亲身实证只有实证才能真得

 

真境与幻境

 

   宇宙之大浩瀚无穷既有宏观存在也有微观存在既有现象存在也有本质存在既有真实存在也有虚幻存在无论哪一种存在都无穷无尽所以道有千万条结果亦有千万种至于经历多少体验多少知道多少则因人而异如果不明真幻虚实就很容易被幻境吸引而误入歧途

 

有形有相的世界或以物质为基础的世界都属于幻境有些所谓的特异能力人所见的景象也是幻境原理很简单就是意识进入另外时空的所见就如梦境一般这种现象与精神病患者发病时的胡言乱语在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对幻境的描述本不神奇可世人好小术再加上有人把其当成优势加以利用炫耀无形中夸大其作用并且予以神化从而迷惑很多人执著小术就会障碍大道这也是本末倒置的典型表现

 

那么什么是真境呢心境才是真境界当下的心情虽然无形无相但却清楚的知道所以真正修行要从心入手注重心境状态和心性转变才是正道所以念佛不能靠想像见佛或进入极乐世界因为靠想像日久会产生幻觉就如一个人经常思念某个人就会在不经意间出现这个人的形象如果信以为真就会被吸引而进入幻境那么应以什么态度对待呢虽见亦如不见见相非相则见如来

 

关于放下

 

放下是放在下面是处理主次关系的一种态度把重点放在主要位置而把次要放在下位开始人把世俗的利益看得很重而忽视内心就是主次颠倒当人没有看到更宝贵利益之前则不能放下原来的拥有或追求

 

当人开始关注内心真正走入内心的时候才会把世俗的一切看淡这时才是真正看破真正看破才能真正放下否则即使说放下也做不到放下世俗短暂的虚幻利益追求内心的自由解脱真正放下才会真正拿起从而担负起家庭和社会责任勇于付出和奉献让内心充实安宁强大真正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才是放下的真正意义

   

关于带业往生

 

佛说带业往生这里的是指善业即良好习惯而不是恶习只有带着善业可以往生而带着恶习则不能往生净土所以佛陀一直强调善男子善女人极乐是光明秩序等等美好的集合而贪婪计较等等不良习气则不能与极乐相融如果带着恶劣的习气也能进入极乐那么极乐也就不能称之为极乐因为已不是名符其实的净土了所以不能抱有侥幸心理那样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态度

 

关于成佛

 

佛是结果成佛是过程成佛要经历众生——罗汉——菩萨——这样一个过程修行的入手处很关键入手得当可以减少弯路但没有捷径可走圣人的思想或经典只是指引而已道路需要众生自己去行走不经历则不能深刻体会即使说的再好也只能是口头功夫无法真正受益

 

要想成佛菩萨是必经阶段因为缺少这个阶段的伟大奉献与付出就不能结出无上的成功果实大舍才能大得这恰恰是公平公正的体现

 

有人说可以横超三界不过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要横超三界那需要基础和条件就像火箭上天没有足够的动力来突破大气阻力又不能保证所有部件不出故障等等必要条件想要上天就是妄想所以成佛也需要过程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就如没有春天播种就没有秋天收获果实但是只要循着正确道路坚持不懈终会到达理想的终点

 

   关于解脱

 

   一个生命要想解脱内因与外缘都不可少即使是圣人也要尊重众生的选择还要看众生自身的实际状况如果不信我们可以看下面这一幕一个人不论是否有解脱想法不论对金钱名利有多么热衷等等佛菩萨都强迫其放下不论人是否愿意佛菩萨都强行将其带走送到极乐世界如果那样的话极乐成了什么众生成了什么强制送入这不由得使人联想到劳改犯被强行押送监狱的场景如此之强迫何来自主没有自由谈何解脱!!!

 

现实中有的孩子不爱上学父母强行送去学校又如何有的即使上学但是不努力学习又能怎样实质问题不解决只有形式则无济于事

 

   圣人的作用是提供解脱方法指明方向增强众生信心而完全依靠佛菩萨力量而得解脱则不切实际还容易使人产生依赖心理坐等佛菩萨救度这就为无所事事躲避劳动逃避责任等等不道德行为提供了似乎有道理的借口这与佛菩萨的勇于担当相背这根本就不是在学习圣人恰恰是离圣人越来越远的背道而驰!!人最终都要独立自立否则就不能自主更谈不上解脱所以这种理念既害人又害己不可不防

 

佛说无缘不度非佛菩萨不度而是众生不想佛菩萨尚有不能的无奈而与之相对照的是当下盛行的超度之风就非常可笑而且令人匪夷所思信众花钱和尚法师操办谓之超度超度真的能让一个生命解脱吗要把一个生命的态度和心性完全彻底转变谈何容易显然是不自量力的异想天开无量久远之前成就的那么多佛菩萨凭他们的智慧慈悲愿力和能力谁人能与相比包括现在的和尚法师们如果只靠超度就能解决问题做为被众生敬仰的伟大佛菩难道会坐视不管置之不理这无异在说佛菩萨不慈悲并缺乏能力和智慧简直就是亵渎和诽谤

 

而且超度的对象竟然是灵魂而不是心这种超度本身就是本末倒置因为真正要解决的是心的问题而不是灵魂的问题拿人来说要解决人的问题而不是衣服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种超度就是典型的外道行为

 

至于超度的形式更令人费解有的寺院举办法会还要扎纸人纸马纸船等用品需要燃烧的物堆积如山且不说燃烧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空气污染迷信色彩非常浓厚完全偏离了宗教文化传播的主旨带着浓重的迷信色彩并流于形式的超度行为是典型的无知表现

 

   关于净土

 

   净土是清净不受世俗影响和干扰的心境状态净土的清净并非脱离现实无人打扰的清静这是些修行人的误区大隐隐于世就是这个道理比如大菩萨积极入世广利众生而不怕影响和干扰这才是真清净真境界念佛就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才能与极乐相融就像收音机的调台一样需要频率相同才能同频共振收到声音否则就不能相通相融有人认为死后才能进入极乐世界也是误区生前不能做到死后就更难以把握

 

不论何种修行方法都要以修心为主并且注重效果不忘初衷方得始终但愿人人都能走入内心的广阔天地建设好真正属于自己的生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