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学期(1):两个课堂
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归纳起来就是一门课程,两个课堂。一门课程是经济学说史,两个课堂分别是数学-经济学交叉班和经济学专业。两个课堂并不纯粹,交叉班有普通班的学生,普通班也有交叉班的学生,而且,两个课堂都有辅修双学位的学生。交叉班三十多人,属于小课堂;普通班将近六十人,属于大课堂。两个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基本一致。在课堂表现及学习效果等方面,两个课堂还是呈现出差异。
课堂纪律。两个课堂学生的课堂表现都不错,学生偶尔缺课都有理由,都交假条,很少迟到,更无早退。不过两个课堂的情况也有一些不同。交叉班的学风看起来要浓厚一些,整个学期自始至终绝大多数学生学习都很认真,课堂听讲都很专注。普通班的课堂表现有过波动,从开学到期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认真听讲,专心致志。期中阶段,部分学生有些浮躁,课间有讲小话和做小动作的,经过个别谈话后,学期后半段又恢复良好风气。大致来讲,交叉班学生更加重视课堂学习,这可能与他们课程多有关。抓紧课堂学习,当堂消化学习内容,就可以大大减轻课外学习的压力,可以将课外时间留给更加困难或者更加“重要”的课程。
发言和讨论。这一学期的教学,安排了几次课堂讨论。交叉班学生普遍对讨论更加重视一些,课堂发言也比较踊跃。普通班学生就普遍情况而言准备不是很充分,发言也不是很踊跃。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课堂人数多少有关,也与班内竞争激烈程度有关。交叉班人数相对较少,每个人发言的机会相对较多。课外做了准备的同学,课堂上得到表达的概率比较大。相反,普通班人数较多,每个人发言的机会较少,即使作了准备,也不一定能得到发言机会。表现积极的少数学生准备会充分一些,发言会踊跃一些,其他学生就很容易懈怠。交叉班学生的踊跃发言可能还与班级内竞争激烈有关。交叉班的保研比例比较高,大多数学生都有希望。这导致大家对成绩都很敏感。因为发言可以计入平时成绩,对最终的课程成绩会有微妙影响,于是大家对课堂讨论就充分准备,积极表现。
读书笔记。本学期要求学生交两篇读书笔记。就阅读对象的选择而言,交叉班学生倾向于选择比较通俗,或者比较薄的著作。这样就比较容易完成任务。这种在普通班也存在。但是,普通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会刻意选择那些具有经典性质的著作。有一部分普通班同学,不仅按要求完成阅读任务,而且深入阅读了某一领域的更多著作。这种态度,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出于知识和学术的兴趣,出于自己思想和能力成长的考虑。而且,普通班学生中,有更多的同学写读书笔记时敢于或者愿意表达自己的心得,敢于或者愿意在前人基础上展现自己的思考。这种情况,在交叉班就出现得较少。
大作业。学习小组大作业是本课程教学和考核的重要内容,两个课堂学生的表现也有差异。交叉班也有学期一开始就准备的小组,但准备大体上以完成任务为目的,不大注重研究的深入,也很难体现出研究的兴趣。这样做,固然与学习任务繁重有关,同时也与知识兴趣有关。交叉班大作业的情况是,一般都能完成任务,都能通过考核,但完成质量不太突出。普通班的情况有些复杂。也有应付差事的,也有勉强通过的。但有几个小组,对所讨论的专题,深入全面阅读了原著,力所能及进行了拓展和深化,并力图体现自己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大作业,这些小组确实深化了认识,拓展了思维,取得了认识和思维的进步。总的来讲,交叉班的大作业完成情况普遍不错,但没有特别突出的。普通班有完成情况不尽如人意的小组,也有表现很突出的小组。比如课代表周同学带领的新剑桥学派小组和张同学领导的现代货币主义小组,完成情况就很突出。交叉班课代表冯同学带领的小组完成情况也不错,但还是不如前面两个小组那么突出。
期末考试。考试是对学期学习情况的总结和反映。交叉班学生学习踏实认真,他们有着很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但是我觉得,这些擅长考试的学生,对于死知识的把握可能比对活知识的应用更习惯。如果考试题目中包含需要综合应用全面知识的题目,他们的能力体现就会打折扣。总的来讲,交叉班的平均成绩要好于普通班,但成绩突出的学生远远少于普通班。也就是说,普通班的优秀率要远远高于交叉班。
突出学生。撇开期末考试,从读书笔记、小组大作业、讨论发言的内容等方面来讲,普通班表现优越的学生要比交叉班多一些。从综合表现来看,普通班的部分优秀学生无论在知识结构的形成、思维能力的转变、思想观念的提升等方面,都有显著变化。而且这样的学生还不在少数。而交叉班学生这方面的转变好像更加困难一些,转变的程度更低,人数更少。
造成以上差异的原因,可能与文科生与理科生思维习惯的不同有关,交叉班学生大多是理科生背景,而且更多数学课程的学习也强化了他们的理科思维;普通班虽然也有相当一部分理科生,但他们的课程结构使他们能够更多地形成或者保留文科生的思维方式。更加重要的原因可能还在于,与普通班相比,交叉班的课业负担更重,学习压力更重,这可能逼迫他们对待经济学说史这样的课程采取应付的态度。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交叉班面临严峻的内部竞争,这使他们更加看重成绩,更加重视课堂表现。对于通过课程学习提升自己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就只能放在次要位置了。
有时候,看着交叉班学生很刻苦很艰难地学习经济学说史却又很难学进去时,我也会怜悯之心泛滥。我想,这样的课程对数学-经济学交叉班学生来说,不开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