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应系统治理老千股


  上周香港市场老千股的大面积闪崩,让境内外投资者和舆论高度关注,究其原因似乎并无定论,乍眼一看很多股票跌幅超过90%,让人心惊肉跳,暂不论价格变化,但如此调整对于上市公司市值和股东财富瞬间蒸发,如此波动相信是每一个股票市场都不想看到的。

  好在港股市场细价股、老千股大都是个别机构在兴风作浪,而且普通中小投资者一般是远离这些公司的。香港投资者普遍喜欢投资者耳熟能详的好公司和蓝筹股,很多人都不敢参与细价股和老千股,这与内地投资者风格截然相反,后者们不太看重上市公司的质地,只关注这只股票有没有庄家和资金炒作,往往那些耳熟能详的好公司和蓝筹股未必会被投资者喜欢。于是两个市场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投资分格和市场文化,而且两个市场的投资者和舆论经常用对方市场做警示,比如喜欢炒作、市盈率高企的A股市场担心“A股港股化”,而香港市场的投资者和一些舆论却在担心“港股A股化”,毕竟中资企业占港股市值近六成、交投量高达近七成,香港市场的投资标的已经内地化,若再加上沪港通、深港通,香港市场的内涵和投资者队伍也在发生变化,而A股在外界的标签又是不规范、投机炒作、高估值,香港人担忧港股A股化其实是担心A股的坏毛病输入港股。

  但在内地投资者看来,自由港的香港市场虽然有令人羡慕的市场化制度规则和全球投资者参与,但近几年随着内地的快速发展和内地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香港的跳板和窗口作用越来越弱,境外投资者开始直接参与内地市场,而不再绕道香港曲线参与人民币资产。这样一来香港市场的估值水平、市场活跃度和上市吸引力都出现了大幅下降,从而香港市场的估值越来越低,除了腾讯等耳熟能详的好公司之外,大部分公司到香港上市之后长期低估值运行,交易活跃度异常低迷,而且很多新公司IPO后迅速跌破发行价,这与A股买彩票式的次新股行情形成了鲜明对比。这让人反思究竟是A股泡沫太重还是港股出了问题;另一则是以万达为代表的港股上市公司纷纷私有化或将主要业务分拆A股上市,这又让人反思一个市场低市盈率和低估值究竟是不是好事?

  香港市场的低估值和低市盈率其实未必是健康的表现,恰恰是一个估值萎靡、市场失灵和市场不活跃的病态表现,而并非是一个估值健康的市场,一个新兴市场与一个病入膏肓、大势已去的市场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如果简单套用比较逻辑,让A股估值港股化,对中国资本市场和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则是一场灾难,在目前A股市场反而应该提高市场吸引力,保持适当的估值优势,让在境外上市的优质资产回归A股,改变A股市场的整体质量,让转型期的A股上市公司获得外延式增长的能力,既实现中国经济的存量整合,也让A股市场继续保持吸引力,只有这样资本市场才能在目前的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如果让股市彻底熄火、走向低估值,对青黄不接的中国经济打击最重。其实,股市有些泡沫并不可怕,高市盈率的上市公司往往有并购低市盈率的冲动,逐渐通过外延式增长的方式既降低了市盈率,也扩大了上市公司的整体规模,有些公司运气好会并购到增长潜力比较好的资产,从而为上市公司未来发展奠定了新基础。

  近些年,香港市场似乎没有多少泡沫,但也没有活力和想象力,这也是香港上市公司大面积逃离的原因之一,最主要的是香港的二级市场估值与大陆一级市场估值差不多,这也是资本愿意花成本去帮助香港上市公司私有化回归A股的主要的原因。很显然,适当的高市盈率和高估值未必就是灾难,如果把握的好则是优势和机会,因此不能再按教科书来分析市场状况,香港市场的投资者和舆论也不要继续误解而不自知。尤其投资者对于香港老千股已经习以为常,这些公司经常通过财技运作、不断缩股的方式来实现个别股东的收益而损害其他股东的权益,长期以来备受侵害的中小投资者纷纷远离了老千股。

  在表面上看,似乎香港投资者不喜欢炒小盘股,原因除了香港创业板市场不尽如人意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千股横行让投资者对细价股产生了恐惧和厌恶情绪。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香港的各类实业都被几家集团寡头所垄断,小企业很难有出头之日,中小企业缺乏想象力,而且香港的房屋租金高企,很难让小企业生存和创业,于是就自然形成了香港的市场生态,另外香港市场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投资群体,投资重点主要配置在蓝筹股。

  因此,当务之急要尽快改善香港的市场环境,对老千股的胡作非为和没有任何实质的壳公司要尽快启动退市制度,如果市场里的好公司不断增多之后,投资者不再担忧被空壳财技玩家玩弄,即使买错时机也能通过时间来换空间。同时,应该加快改革和与内地市场的融合步伐,盯好离岸市场的机会,有效补充内地市场的金融服务和国际化,让两地市场消除对彼此的偏见,协同发展才是唯一出路,否则香港市场很难有潜在的优质IPO资源,毕竟体量有限,缺乏内生能力,如果继续萎靡下去,大量内地企业撤离香港市场,则香港市场自然会被边缘化,香港创业板最好的出路其实是与深圳创业板合并融合,结合彼此优势来共同打造。一旦两地创业板市场形成合力,则很有可能将会成为全球最为活跃的市场,两地都将受益,也会为深港一体化的撬动找到有效支点,这样一来,香港市场解决了潜在优质上市公司的来源问题,内地创业板则解决了体制机制的市场化改革问题,同时倒逼内地监管体制改革,应该说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