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力本质上就是两种极端状态之间的能量转换,万物是因为两种状态的竞争而存在。但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的状态并不是只有这两个非黑即白的极端状态,而是一个状态区间,存在大量灰色状态。这就给人们在博弈的过程中造成了很大的困惑。连老子这样圣人也很难做出合理的策略选择,最后只好逃离世俗红尘里的竞争,过隐居的山野生活。
老子在《道德经》73章里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应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采用“敢、不敢”描述两种对立的行为状态,采用“勇”描述博弈过程的策略,采用“杀、活”描述博弈的利益得失,杀包含了活、死两种结果。这是一种零和博弈的局,所以老子说,即便是圣人面对这样的局,也是很难选择的,因为这种局是“天”所讨厌的博弈游戏。
在哲学思想发展的初期就已具有关于对立面的斗争和转化的思想。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都是经过斗争产生的。中国古代道家经典《易经》用阴和阳两种对立力量的相互作用解释事物的发展变化。近代德国哲学家G.W.F.黑格尔以唯心主义的方式系统地表述了关于对立统一的思想,认为矛盾是推动整个世界的原则。马克思主义批判地改造和吸取了哲学史上特别是黑格尔的合理思想,深入地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并给予了科学的论述。
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复杂的事物都是由诸多矛盾构成的系统,都包含着自身特殊的矛盾,从而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从横向讲,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各种运动形式相互区别,就是由各自的特殊矛盾规定的。从纵向讲,一个系统的矛盾的展开和逐步解决都要经历或长或短的过程和阶段,都有其特殊矛盾。在矛盾群中又存在着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根本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人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不同的局里。有人设计的局,有神设计的局。人生本身也是一个局,是轮回局里的一次轮回,类似计算机系统里的一次迭代过程。
局是一个云计算生态系统,由两种对立状态的斗争和转化推动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对象事物是不同的概念,状态是对象事物所处的状况,是一种统计效果。对象事物之间的状态不一定是对立的。
通过对抗竞争的形式存在的系统就是博弈系统,所以局是一个博弈系统。人的一生就是博弈的一生,而且是在一系列不同的局里博弈的一生。
掌握局的规律有助于更好地参与竞争,选择更好的策略获得合适的利益进入下一个局。
当前基于现代科学的博弈理论似乎并没有多个局的概念,而是认为人生的全部过程是在一个局里完成的,所以策略选择也是不同的。这种单局模型很难科学地解释人生过程中的祸福突然变化关系,比如《道德经》58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基于现代科学的博弈论
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Game Theory)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生物学家使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预测进化论的某些结果。
博弈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在金融学、证券学、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
基本概念中包括局中人、行动、信息、策略、收益、均衡和结果等。局中人、行动和结果被统称为博弈规则。
博弈论是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目的。博弈论思想古已有之,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等著作就不仅是一部军事著作,而且算是最早的一部博弈论著作。
近代对于博弈论的研究,开始于策梅洛(Zermelo),波莱尔(Borel)及冯·诺依曼(von Neumann)。
1928年,冯·诺依曼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从而宣告了博弈论的正式诞生。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共著的划时代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将二人博弈推广到n人博弈结构并将博弈论系统地应用于经济领域,从而奠定了这一学科的基础和理论体系。
1950~1951年,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利用不动点定理证明了均衡点的存在,为博弈论的一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纳什的开创性论文《n人博弈的均衡点》(1950),《非合作博弈》(1951)等等,给出了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此外,莱因哈德·泽尔腾、约翰·海萨尼的研究也对博弈论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今天博弈论已发展成一门较完善的学科。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应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这是《道德经》73章的内容,所描述的就是当前博弈论里的懦夫博弈现象。
懦夫博弈虽然是构造出的例子,但是跟现实中有些问题是类似的。比如,两辆相向行使的车狭路相逢,互相都不让道的情况。从博弈的赢利结构来看,应该说双方采取一种合作态度——至少是部分地合作态度选择转向可能是有利的。但是使用画线法求解我们立即可以得到,(转向,转向)不是纳什均衡结果。纳什均衡结果将是(向前,转向)和(转向,向前)。即是说,均衡结果将是一个司机向前,另一个司机转向避让。
采用当前的懦夫博弈方法分析老子在《道德经》里描述的现象。
局中人:司机甲,司机乙。
行为:向前=勇于敢=求杀,转向=勇于不敢=求活。求杀产生两种结果:活或者死。
结果:活,死。
收益分配:双方求活,各得1分;一方求杀,得2分,一方求活,得-2分;双方求杀,各得-4分。
从表中可以看出,最好的结果是双方转向求活,平均分配利益,出现零和博弈结果=1-1=0;最坏的结果是双方向前求杀,同时死,双方利益损失最大,出现零和博弈结果=-4-(-4)=0;一方向前求杀,一方转向求活,利益差距最大,出现非零和博弈结果=2-(-2)=4,通过掠夺另一方的利益产生利益差距。
从局的整体效果上看,双方转向是最好的结果,是双赢的结果,属于共享经济策略,符合“天之道,不争而善胜”的博弈策略。
2、局是什么
汉字里对“局”的解释:从尺从口。棋盘也。“尺”表示规矩法度。口易出错,故以尺相拘束。
易经里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如果采用云计算思维对局进行定义,局是客观事物的存在形式,是一个由空间及空间内事物构成的云计算生态系统。
宇宙是一个局,太阳系是一个局,地球系统是一个局,生物系统是一个局,人类社会是一个局,企业是局,一个人也是一个局(由物理空间、网络空间、信息空间里的事物构成)。
局是一个抽象的名词概念,包含了空间、成员事物、行为策略、利益得失四大部分。
和基于现代科学的博弈理论比较,局的研究过程中增加了“空间”因素,采用空间的方式把局变成一个独立的事物。
空间是一个无形事物,是一个容器,是空间里的事物存在的载体。空间的尺度约束了里面的事物的行为活动的边界范围,通过空间约束力限制事物的行为能力。所以在不同的局里,同样一个人的行为能力是不同的。
3、神的局是什么
这个宇宙就是神创建的局,以逻辑系统的形式存在。
一个完整的逻辑系统就是一个事实,事实是具有复杂结构的系统。采用《逻辑哲学论》的方法,宇宙这个事实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小事实。每一个小事实又是一个局,所以宇宙是一个由大量的不同层次的局交织关联起来的复杂系统。
宇宙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的系统,因此需要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分析。
系统工程的定义:从系统观念出发,以最优化方法求得系统整体的最优的综合化的组织、管理、技术和方法的总称。钱学森教授在1978年指出:“‘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论系统工程》,1982年)
按照系统工程的方法分析,宇宙里的全部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而中国古人在几千年前就掌握了采用系统的方式分析事物的方法,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人类社会是地球这个局里的构成成员,而地球是宇宙这个局里的一个很小的局。人是人类社会里的构成成员,从物理空间尺度上看,人在宇宙空间里的尺度是非常微小的。但是人除了物理空间里的物质身体,还有网络空间里的云计算系统、信息空间里的灵魂。人是由物理空间、网络空间、信息空间里的事物构成的混合体,所以尽管人的身体受物理空间的约束限制,但是可以通过信息空间和网络空间来突破这种限制,比如人通过智慧发明了航天器,借助航天器的力量摆脱地球空间的约束,到达月球空间。
局是一个计算系统。从计算模型上看,图灵模式是一种理论上的计算形式,在现实中无法创建无限长的运行路径(纸带)。
中国古人所设计的太极模式是最好的计算系统,是一个具有无限运行路径的局。利益得失的尺度被限制在一个具体的尺度内,到达极限后,就会进行状态转换,变成另外一种状态的开始。如同人在莫比乌斯曲面上行走,永远没有尽头,只是在达到终点的时候发生了状态的改变,变成了新的状态的起点。
中国古人所研究的太极八卦模型就是神的局的设计模型,是一个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模型,其最基本的数学模型是二的幂进制数字系统和无限循环不重复的运行纸带。
中国古人的太极阴阳64卦图形是一个云计算系统,是一个采用阴、阳两种符号,以二的幂进制数字系统为运算规则的逻辑系统。古人通过对这个逻辑系统的研究,寻找事物的变化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而在很大的时间尺度里反复验证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就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但是由于人类科技文明层次水平的低下,这些理论大多数显得深奥神秘,难以理解,所以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大多数会否认中华古代文化的科学性,认为只是一种模棱两可的人为思想观点。
一种典型的误解就是中国古人提出的“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观点,似乎人们都会认为这只是一种安慰人的词语,而事实上它所描述的是一种计算系统的运行模式,是一种循环且不重复的运行模式,当一种状态的运行路径达到终点的时候,就会变成另外一种状态的起点。这种具有神秘特色的描述在1858年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Mobius)和约翰·李斯丁发现神奇的莫比乌斯曲面之前,几乎不会有具有现代科学素质的人相信“物极必反”的观点的可实现性。
神的局永远是希望和失望并存的局,在一个局里走到绝境的时候,就会自动进入新的局,按照新的规则开始博弈。《老子》在第五十八章里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采用云计算思维分析“否极泰来”的逻辑运行过程有助于正确认识神的局以及《周易》系统。
《辞源》对“否泰”的解释:“卦名(注,指《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天地交谓之泰,天地不交谓之否。故以言运数之穷通。亦曰否泰。”今之解释,即“泰”就是顺利;“否”就是失利。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会发生变化,转化到这个事物的对立面。《周易》六十四卦圆环中,“泰”卦之后是“否”卦(“否”轮回一圈后才会再变成“泰”,寓意是从好变坏容易,而从坏变好难),是《易经》阐述的自然道理。唐朝韦庄在《湘中作》诗日:“否极泰来终可待。” 否极泰来,是辩证的规律,即是信仰的理性、理想的寄托、精神的支柱,也是忧患意识的表征。体现了价值观的内涵。
在云计算系统里,事物的本质构成来源于两个对立的符号的组合。这两个对立的符号采用预先设计的数字系统进行组合,并不是无序混乱的自由组合。
在当前的计算机系统里,所采用的是二进制数字系统,用1、0作为对立的两种状态符号。二进制数字系统并不是中国古人的阴阳八卦系统所采用的数字系统,阴阳八卦所采用的是二的幂进制数字系统,用1、2作为对立的两种状态符号,0是特殊的状态符号,表示终止和开始。
二进制是二的幂进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采用两种对立的状态的组合构建事物,但是在应用形式上存在区别,二进制所使用的是0、1两个数字符号,二的幂进制所使用的是0、1、2三个数字符号。
所以当前的计算机系统和中国古人的太极阴阳64卦系统的数学模型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只是在所选择的技术方法上存在差别。按照人类科技文明的发展规律,未来的计算机系统所采用的一定也是二的幂进制数字系统模型。
尽管否极泰来的规律可以在莫比乌斯曲面上得到数学上的验证,但是中国古人设计阴阳八卦的目的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如同现在的人设计计算机的目的也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一样。所以采用符号的形式进行逻辑推演,寻找事物的发展规律才是人们真正关心的事情。
经过几千年的实践和探索研究,流传下来了很多解卦的方法,当然由于科技文明的原因,人们并没有弄清楚其中的科学规律,尤其是在西方的现代科学思维成为主流方法论的今天,有科学知识的理性的人似乎大多数都会把中国古人创建的太极阴阳64卦系统贴上迷信的标签。
不过云计算革命带来的颠覆性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正在清洗覆盖在中华文明上的泥垢,重新显示出耀眼的科学光芒,太极阴阳64卦系统的数学模型将会成为未来云计算时代的主流计算机系统的数学模型。
计算机本身只对符号进行组织连接,形成新的符号,并不知道符号的物理含义,符号的物理含义是由人指定的。而这种方法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被中国的古人所发现和采用,不仅如此,中国的古人还发现了具有莫比乌斯曲面效果的太极运行模型,从而产生了“否极泰来”的技术效果。
也就是说,中国古人所创建的太极阴阳64卦系统所描述的就是神的局。
4、任何复杂局都是由简单的局组织连接起来的
局是一个空间事物,空间是可以采用维来描述的,空间里的事物可以抽象为图,可以通过数学里面的图论来研究。
图论〔Graph Theory〕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以图为研究对象。图论中的图是由若干给定的点及连接两点的线所构成的图形,这种图形通常用来描述某些事物之间的某种特定关系,用点代表事物,用连接两点的线表示相应两个事物间具有这种关系。
采用数学模型来研究物理空间里的事物,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因为数学模型采用的是具有统计效果的精确数字描述原则设计的,结点所代表的事物是一个空间内事物所产生的具有统计意义的效果,但是在数学模型上表现出来的是一个精确的数字。
这种形式在星系模型里也是一样的,比如在银河系的模型里,地球只是一个具有统计意义效果的点,人类活动带来的地球空间内的状态改变对银河系模型的运行不产生任何影响。
这里提出了一个关键概念,采用精确的数字代替空间内事物所产生的统计意义的效果,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空间。比如现在的计算机CPU,物理硬件所产生的高电平和低电平是一种具有统计意义的效果,是具有空间尺度的事物,但是采用1和0两个精确的数字代替空间内事物的统计意义效果后,就出现了一个新的空间。
由此可见,任何一个复杂的局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分解抽象,变成一系列的简单局的组合。而对局的分析研究也变成了对数学模型的研究分析。
5、如何入局
尽管人本身就是因为局的变化而产生的产物,但是这里所讨论分析的是人具有独立参与竞争的能力后的入局策略。因为局是很残酷的,如果成了局中人,就必须遵循局里的游戏规则完成所有的博弈过程,然后进入新的局。想中途摆脱局的空间约束力的束缚而进入其它的局,是非常困难的事情,需要更高的智慧来设计博弈策略。
一个人如果要获得财富利益,就需要进入一个局里去参与博弈。这是基本的游戏规则,属于自然规则。
对于人来说,宇宙是最大的局,人类社会是一个比较大的局,构成人类社会的企业、机构等是较小的局。没有人可以成为局外人,所以任何人都要通过竞争获得维持身体生存发展的物质财富。
既然入局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人生过程,那么正确的方法就是掌握和提高博弈竞争的能力,但是由于局的空间约束力的束缚,局中人的空间能力最大值就是局的空间边界值(空间约束力的最大控制范围),也就是说,尽管神的能力非常强大,但是当神以人的形式成为局中人的时候,神的最大能力只能是局的空间边界值。所以对于能力非常强大的人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不入局,成为局外人,比如中国古代的老子、鬼谷子。而孔子选择的是入局,成为局中人,所以尽管孔子本身具有强大的能力,但是由于局的空间约束力的束缚,孔子在博弈过程中所获得的基本上是失败。
人的能力包含身体、精神、灵魂三个空间事物的能力,身体呈现的是外在的能力,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能力,精神和灵魂的能力属于内在能力,是不能直接观察的能力。人和其它动物相比,人之所以能够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是因为人的内在能力的强大。
内在能力越大的人,入局之前越要谨慎选择局的类型,防止局的空间边界尺度消除自己的竞争能力,尽量选择空间尺度大的局。相反,对于内在能力小的人,则需要选择空间尺度小的局。比如说读书不多的人,最好选择只使用体力的工作,尽管收入比较少,但是竞争压力也小;如果是掌握了很多人工智能知识的人,则可以选择人工智能方面的创新研究方面的工作,收入会很高,竞争压力也不大;但是如果他们之间做一个互换,就相当于各自进入了错误的局,人生结局一定是可以预知的悲伤。
古人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因此入局之前一定慎重,中国古人在这方面也提供了一些方法,比如鬼谷子认为,“一个人要把握好自己的命运,定要做到「审时度势」,审天下之时,度天下之势。所谓天下之时,就是天下大势的运动趋向;所谓天下之势,就是推动天下大势的各种力道。把握时势,就是弄潮。天下时势,扑朔迷离,神鬼莫测,瞬息万变。圣人知时识势,因而治世;奸贼逆时生势,因而乱世。”
总之,入局之前,最好先做到知己知彼,当然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先了解自己,才能从众多的局里选择出适合自己的局。而了解自己又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凡人不是神人,皆有心障,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如同鬼谷子所说的,“常言道,人无完人。此话是说,凡人皆有心障,或表现为此,或表现为彼。目中无人,自吹自擂,不求甚解,好高骛远,争风吃醋,自作聪明,凡此种种,心障在于自负;行为孤僻,极少说话,也很少与人合群,此心障在于无自信。修道之本,就在于去除心障。”
6、局的意义和特征
局是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存在形式,是人们获取财富利益的空间。
至少到目前为止,人类争夺物质财富的行为仍然是盲目的、稀里糊涂的,尽管现代科技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仍然没有弄清楚人生的目的,这是因为现代科学似乎并没有从局的角度研究人们的博弈行为。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很好的方法论,可以从纵向和横向对局进行分析研究,采用逻辑的方式发现局的内在变化规律。
从人类社会学家的研究成果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是不受人的主观愿望的影响的。比如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个阶段,并且预言人类最终会达到共产主义社会。
如果采用“局”的方式分析人类社会的这五个阶段,就会发现这五个阶段所形成的空间的内在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在描述局中人之间的财富利益的变化。但是由于科技水平的发展提高,外在的表现形式出现了很大的差异,争夺财富利益的策略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开始,就一直在被动地为获得财富利益而竞争。从最早期的与其它动物的争夺,到后来的人类之间的争夺,人们的行为策略都是盲目无序的。尽管目前很多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些博弈理论,但是似乎人们并没有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这些理论里的策略方式仍然存在很多的局限,人们争夺财富的行为策略在更大的空间尺度里仍然是盲目无序的。
这种盲目无序的竞争情形可以通过全球财富的分配数量获得证实:波士顿咨询公司2017年最新报告显示,占全球人口1%的百万富翁拥有全球45%的财富,创历史新高。目前全世界个人财富总额为167万亿美元,全球百万富翁拥有的财富总额超过75万亿美元,他们的份额从2015年的44%上升至45%。波士顿咨询公司预计全球富豪的财富份额将继续增长。据报告,到2021年,全球百万富翁的财富总额预计将增长至115万亿美元,在全球财富总额中的占比将达到51%。
出现财富分配差距快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局”的规则的修改速度不适应科技工具能力的增长速度,按照经济学家的术语,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不相适应的情形。拥有科技工具的人极大地增强了博弈竞争能力。
人们获得财富的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从别人的手里获取财富,通过商品交换来完成,比如用生产服装换取钱;另一种是从土地上获取财富,比如种植的水稻通过掠夺土地里的物质转变成粮食。
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局,从土地上获取财富是最基础的、最底层的局,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局的基本特征如下:
(1)容器的封装特征。局是一个封闭的空间,类似一个容器,局内人的博弈所产生的效果被封闭在这个空间之内。比如一个企业内的职位竞争,无论多么激烈都不会影响其它的企业。
(2)零和博弈特征。在一个确定的局里,财富总量是固定不变的,财富的增量来自局外。比如一个企业,员工用来分配的企业财富数量是固定的,员工之间的博弈属于零和博弈。企业只能作为更大的局里的成员才能获得财富增量。比如服装厂是一个局,也是服装市场这个局里的成员,服装厂这个局里的财富增量来自服装市场这个局里的财富。
(3)局的递归特征。现实中的局具有递归特征。任何一个封闭的局都是零和博弈,非零和博弈是由局的递归特征产生的。
经济全球化的技术本质就是增加局的递归层级数量,创建更大的局,使得国家层面的局出现非零和博弈的状态。比如“一带一路”拓展了经济合作的空间尺度,增加了更多的合作空间,因此出现了非零和博弈的状态。
(4)局中人的命运是受局的设计规则控制的,局中人的所有行为受局的空间尺度的约束。局的空间约束力强制性地约束了局中人的行为尺度。也就是说,尽管神的能力很强大,但是进入到了人世间这个局里,变成了局中人,那么神的那些特殊的能力就会被强制性地约束,只能按照人世间的规则来参与博弈。
由于空间约束力的存在,局中人很难离开这个局,需要付出一定的能量才能摆脱空间约束力的约束。比如在地球这个局里,航天器必须付出很多的能量后才能脱离地球空间的约束。
7、如何创建局
一个完整的局包含两大部分内容,空间和空间里的内容。
空间是一个容器,是空间里的内容的存在载体。空间里的内容是一个由能量驱动的逻辑系统,系统的运行是通过不同对象之间的能量消长转换来推动的,所以这是一个具有对立统一特征的博弈竞争系统。
按照当前的博弈理论,博弈系统由对象事物、游戏规则、利益三部分构成。可以看出,当前的博弈理论没有包含空间,研究的只是空间里面的内容,也就是说在这些理论里,人们的所有博弈都发生在一个局里。尽管在这些理论里没有提出空间的概念,但是已经假设了一个默认的空间,就是物理空间,也就是人们所知道的宇宙这个空间。
当然这种模型下的博弈理论在实际应用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囚徒理论、纳什均衡理论、极小极大定理等。因为真正的博弈是在多层次空间构成的复杂局里完成的,每次的博弈策略都会受局的空间约束力的限制。
所以在未来的博弈理论中,局的空间尺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限制了博弈规则的影响力范围。
在创建局的时候要采用高度抽象的哲学思维方式,任何存在的事物都可以是局中人,并非单指人类。这是因为在神所创建的局里,人和其它万物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在一个局的设计过程中,游戏规则和利益相对比较容易。利益本质上是能量的存在形式,比如财富是财富能量的载体,财富得失本质上是财富能量的得失。比较难的是局中人的创建。
局中人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身也是一个更小的局。比如人本身就是一个局,由各种器官构成,这些器官之间也是通过博弈竞争维持系统运行的。又比如一个企业也是一个局,由人、财、物等构成,员工之间也是通过博弈竞争维持企业运行的。地球也是一个局,包含了生物系统、气象系统、水系统等。
所以在创建局的时候,真正需要技术含量的是创建对象事物,也就是局中人。而如何保持局中人的稳定、结实,对于当前的科技水平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不过由于云计算革命将会推出一些颠覆性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所以这个挑战可以在网络空间里获得解决。
在神的局里的对象事物是现代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科学家们也提出了很多理论。比如牛顿在1704年发表的《光学》一书中,这样表述了他对物质的终极性质的设想:“在我看来,事实上可能是,上帝开始造物的时,将物质做成了结实、沉重、坚硬、不可入但可运动的微粒,其大小、形状和其它一些属性以及空间上的比例都恰好有助于他实现创造它们的目的。由于这些原始微粒是些固体,所以它们比任何由它们合成的多孔的物体都要坚固得无可比拟。它们甚至坚硬得永远不会磨损或破裂,没有任何普通的力量能把上帝在他第一次创世时他自己造出来的东西分开。”
而中国的古人也提出了一些理论,比如《易经》里把64卦之前的事物作为基本的构成物质。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周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8、如何出局
出局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局的空间的约束力把局内的所有事物限制在空间里面。比如地球是一个局,局里的所有事物被限制在地球空间内,现代科学把这种空间约束力称为重力。由于重力的原因,地球上的事物被限制在地球空间所形成的局里。
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不一定是指向地心的(只有在赤道和两极指向地心)。地面上同一点处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同样,当m一定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重力加速度g成正比,用关系式G=mg表示。通常在地球表面附近,g值约为9.8N/kg,表示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9.8N是一个平均值;在赤道上g最小,g=9.79N/kg;在两极上g最大,g=9.83N/kg。N是力的单位,字母表示为N,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的力)
冲破地球的束缚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和愿望,尽管现在的人们无法证实“嫦娥奔月”的真伪,但是可以证明在几千年前的人们就有了摆脱地球空间束缚的愿望。
按照局的技术设计原理,空间约束力遵循“否极泰来”的基本规则,也就是说,只要达到局的两个极端状态,就可以摆脱空间约束力的束缚,进入新的局。
以摆脱地球空间约束力为例,这两种极端状态就是重力加速度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即0N/kg、9.8N/kg。按照现代物理学的术语,0N/kg表示该事物处在没有重力的状态,9.8N/kg表示该事物处在最大重力状态。
采用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很难理解这种来自中华古代哲学模型的状态转换方法。但是如果按照霍金在《大设计》里的观点,宇宙是依赖数学模型而产生的,那么科学家们所发现的逻辑规律实际上就是模型里的数学规则,是一套完备的自洽的逻辑或定律。比如在莫比乌斯纸带上,“否极泰来”理论是自洽的,但是在图灵纸带上,“否极泰来”理论是不自洽的,而且是荒谬可笑的。所以一个即便是名望很高的权威科学家,在所知有限的情况下,对于未知的理论不要盲目地否定,尤其是流传了几千年的理论。
科学家已经实现了摆脱地球空间约束力的方法,就是通过支付巨大的能量产生第二宇宙速度的方式达到地球空间的边界,进入新的空间。
第二宇宙速度又称为逃逸速度,指物体完全摆脱地球引力束缚,飞离地球的所需要的最小初始速度。同样,由于地球表面稠密的大气层,航天器难以这样高的初始速度起飞,实际上,航天器是先离开大气层,再加速完成脱离的(例如先抵达近地轨道,再在该轨道加速)。在这高度下,航天器的脱离速度较小,约为11.2千米/秒。
现代科学采用的是支付能量的方式,而在中国古人描述的“嫦娥奔月”并没有支付任何能量,而是利用了事物失去重力的方式,即嫦娥是在重力为0(G=m*g=m*0)的状态下离开地球空间,到达月球空间的。
采用局的形式来描述地球以及被地球引力约束的区域空间是一个新的假设模型。这个模型采用了中国古人的太极模型思想:任何空间内的事物所构成的系统都是在两种对立的极端状态的约束下运行的。
人生过程里所经历的局与地球空间所形成的局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脱离当前局的正常方式只有两种,一是通过努力达到达到当前局的空间顶点,然后进入更高层次的局,二是达到最低点,利用物极必反的规则进入新的局。当然也存在第三种特殊方式,借助局外人的力量进入新的局,也就是俗话所说的贵人相助。
从当前的局进入新的局是一个风险和希望并存的过程,因为不同的局有不同的规则。类似一个人离开了地球空间到了月球空间,有些规则已经发生了改变,人的行为策略也需要发生改变,比如月球空间的最大重力加速度是地球空间的1/6。
追求舒适、安稳的生活状态是人的天性,所以当获得了满意的生活环境后,大多数人都会想办法维持当前的状态,恐惧进入新的局,阻碍创新带来的社会变革。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9、人的一生所经历的局是什么
人类的科学知识基本上来自在实践中对重复出现的事件的记录。科学家在实验室采用不断重复的方式验证某种新的现象的稳定性,然后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写成论文,就变成了新的科学知识。由于科学家是个人行为,整理的科学论文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的,所以现在的人们习惯性地把短时间内的实验室里的重复行为作为科学验证的标准。而按照这种标准,中国古人的很多理论不属于科学理论,属于朴素的哲学思想。
产生这种观点的原因在于当前的现代科学的局限,现代科学所研究的对象是局部的有形的事物,也就是人们可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借助眼睛或者科技工具能够观察的事物,然后采用时间轴的方式研究事物的变化。
受科学家的个人生命周期的约束,所研究的事物的变化必须发生在科学家可以控制的时间内完成。当这种现象成为科学性的评价标准的时候,中国古人的很多理论就不属于科学理论了。
尽管爱因斯坦在他的理论里说过“质量很大的事物上的时间越慢”的观点,但是并没有指出什么样的事物属于质量很大的事物。
现代科学的思维似乎并没有采用整体论的方式,所以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会习惯性的对事物进行分解,比如银河系很大,包含银河系的室女座星系团更大。但是现代科学并没有把银河系当成一个整体事物,而是当成由太阳系等恒星构成的复杂系统,同样也不会把室女座星系团当成一个独立的整体事物,而采用还原论的方式变成一个包含类似地球这种行星的复杂系统。
按照中国古代的整体论思维,太阳系、银河系、室女座星系团属于不同尺度的独立的事物,在研究室女座星系团的时候,银河系只是一个独立的成员,而不会考虑太阳系,因为太阳系只是银河系的构成成员,银河系空间把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活动封闭在这个空间所形成的容器内。
按照这种思维,人类社会是一个很大的事物,人的一生也是一个事物。按照爱因斯坦的理论,人类社会是一个很大质量的事物,时间变化很慢,所以在人的一生这个事物的观察范围内,很难对人类社会这个事物总结出具有科学性的理论观点。
科学共同体的核心关键在于规范统一的科学术语,而中华文化从出现开始到现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术语始终没有变化,所以中国古人对人类社会的内在规律的科学研究是经过几代人或者几十代人的重复实验总结分析出来的。
比如中国的古人说,人挪活,树挪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所揭示的就是人在一生中所经历的“局”的内在规律。
人从出生开始,就被动地生活在局里。人生所经历的是由大量不同类型的局构成的复杂局,人的一生就是不断穿越不同局的过程。
局是无形的事物,中国古人把研究局的学问称为隐学,也称为玄学。现代科学所研究的对象是有形的事物,也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显学。所以采用现代科学的知识来理解局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现代科学所研究的是局中人为了获得利益所采取的行为策略,比如极小极大定理,纳什均衡定理,零和博弈,囚徒理论等。这些研究是基于一个假设模型所开展的,就是人类社会只有一个局,也就是只有一个空间,所有的行为都是在一个空间里发生的。而事实上,当前研究博弈策略的专家学者们默认的这个空间包含了大量多层次连接的小空间,局中人的精确策略分布在最小的空间里,而在这个默认的空间里的策略属于统计效果。
理解这种复杂结构空间的模型可以从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爱因斯坦关于空间的理论、霍金的金鱼缸理论、爱纳希(El-Naschie)的空间不连续理论等获得一些启发。
由于人生所经过的是一系列的局,每个局有自己的规则,这就增加了人生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不能根据当前的生活状态来推测未来的状态,在不同的局里采用的博弈策略是不同的,上一个局里的竞争优势或许会成为当前局里的劣势。
10、人类为何而来,要去哪里
根据当前的人类知识库里的记录,在地球生物系统里,人类几乎是最后出现的生物。但是作为有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智慧自主制定行为策略的生物,人类并不是唯一的物种。根据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成果,在地球的存在历史里,存在过5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
在地球的发展史上,生命从无到有,再到多样化,经历了长达数亿年的时间。为了更直观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法国科学家里夫形象地把46亿年的时间压缩成了一天:这一天的前1/4 的时间,地球上是一片死寂;时针指向凌晨6时,最低级的藻类开始在海洋中出现,它们持续的时间最长;一直到了20时,软体动物才开始在海洋与湖沼中活动;23时30分,恐龙出现,但只“露脸”了仅仅10分钟便匆匆离去;在这一天的最后20分钟里,哺乳动物出现,并迅速分化;23时50分,灵长类的祖先登场,在最后的2分钟里,它们的大脑扩大了3倍,成为人类。
里夫描绘的地球史好似一场演出,将各类生物比作舞台上的演员,它们依次登台,演绎了一场精彩而隆重的晚会。但是,有人登场,就会有人退场。
这漫长的过程,不单单是动植物生死轮回的过程,也是无数物种由诞生到灭绝的过程。科研人员根据化石考证,地球至少发生过5次生物大灭绝和若干次小型的生物灭绝事件。也许很多人会不解,有关远古时代生物灭绝的研究有什么现实意义?在地质学的研究中,有一个重要的思维方法叫“以古论今(未来)”,了解过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的现状并预测未来。如果知道我们的地球也正处在新一轮的生物大灭绝时期,就会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一种危机感了。
这是百度百科在介绍“生物大灭绝”词条里的介绍。这样的介绍形式属于现代科学的方式,对所发现的历史痕迹进行整理和推论,然后形成理论。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不能看清事情的本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类似霍金博士所描述的金鱼缸里的金鱼物理学家。
中国的古人采用多层次局的形式对事物进行分类观察研究,对不同层次的局采用不同的观察研究方法,比如鬼谷子的《捭阖策》里的博弈策略。
按照局的设计模型,生物属于局中人,即参与博弈的对象事物。生物系统所创建的局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运行变化的过程中上升到更加合理的局。这是比较难理解的概念,但是如果把局本身当成一个更大的具有生命属性的对象事物,类似人一样的具体的物体,就容易理解局的运行原理了。
由此可以提出一个新的关于人类的假设模型:人类是因为局的需要而出现的;人类出现的目的是通过人的智慧改变局的运行路径,推动局自行上升到更高层次的局。
人类的未来的局的描述:人的生活是轻松、自由、健康的。这是一个理想的未来的局,也是人类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