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陕西通志》对汉阴的错解


 汉阴最早置县叫安阳。对安阳故治,清代《陕西通志》对汉阴有误读和错解,现略举一二。

一是清《康熙陕西通志》载:“安阳城在汉阴县西二十里”。

查清代汉阴县治在新店即今址,城西二十里,便是今平梁镇二郎村,既远离汉水,迄今又未发现古城池遗址(仅在二郎西十里的高梁发现古村落一处,面积不到4000平方来),所以安阳故城绝不会在二郎村附近。清《康熙陕西通志》记载的安阳城地址,和宋初《太平寰宇记》载“安阳故城在汉阴县西二十四里,即今敖口东十里,汉江之北故城是也”联系起来,不难理解。安康考古名家徐信印查证历史资料,发现自唐至德二年后南宋绍兴二年汉阴县治迁新店前,习惯将设在今汉阳镇的汉阴治称为新汉阴城,将一度设在漩涡瓜园的安康县治叫作旧汉阴故城。安阳故城在今汉阳镇江对岸的阮家坝,从上瓜园西去阮家坝正好二十四华里,清《康熙陕西通志》载“安阳城在汉阴县西二十里”,是沿用了宋初《太平寰宇记》的说法,只是记了个整数二十里而已,实际意思即指今阮家坝。

二是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陕西通志·卷八》在汉水条下注释为:“安阳城在洋县境内”。

1996年出版的《洋县志》,载:洋县在“高祖(指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地属成固县。五年(前202),汉王称帝,沿袭秦郡、县制,县地属汉中郡成固县。”《洋县志》根本没有部分地域属安阳县及安阳县治在洋县境内的记载。《石泉县志》称“安阳县所辖,即今石泉、汉阴、紫阳3县。”汉阴正居中,亦未辖洋县地。

(摘自李家成著《汉阴文史大观》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