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济增长与投资、消费和出口之间的关系
(二)现代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相关误区
2.西方经济学总量平衡公式存在着诸多误区
(3)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公式仅仅局限于国民经济总量价值之间的平衡,这种平衡仅限于理论上的单纯平衡,其在经济实践中缺乏实际可操作性。从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公式来看,无论从收入角度还是从支出角度,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公式都是建立在价值与价值之间平衡的基础之上,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这种价值与价值之间的平衡关系,完全可以通过政府所控制的信用货币发行权来对之进行调节。具体言之,当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收入供给小于支出需求时,政府可以通过扩大信用货币供给规模的方式,来使之保持平衡;当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收入供给大于支出需求时,政府可以通过减少信用货币供给规模的方式,来使之保持平衡。而从经济实践来看,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要保持正常运行,一方面要求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国民经济总量与以实物作为表现形式的国民经济总量实现相对匹配;另一方面,也要求信用货币持有者结构与以投资品和消费品作为表现形式的实物产品结构实现相对匹配,只有这样,国民经济发展才能在劳动、技术、管理和资源等生产要素作用下,通过满足国内需求的投资品和消费品的增量供给,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通过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态的国民经济总量与以投资品与消费品作为表现形成的实物总量之间的平衡[1],实现社会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从而使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建立在供求平衡的基础之上,其主要表现为通过不断满足人类需求的投资品、消费品供给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质量的不断提高,满足一国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