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蓬安:请不要冷嘲热讽国产“大飞机”


 周蓬安:请不要冷嘲热讽国产“大飞机”

中国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让很多人激动不已,一些媒体解读这是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但网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微信上就盛传一段稍带否定“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评论:祝贺“国产”大灰机试飞成功!发动机-美国通用GE;辅助动力APU-美国霍尼韦尔;发动机反推-法国埃塞;飞行控制系统-美国派克宇航;气象雷达-美国柯林斯;电源系统-美国霍尼韦尔;驾驶舱控制与仪表照明-美国伊顿;燃油系统-美国派克宇航;飞行记录仪-美国通用GE;防火检测系统-英国凯德。外媒:中国国产大飞机一飞冲天 彰显中国航空雄心_《参考消息》官方网站

我不是太了解“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应该具备哪些条件,也不太了解否定“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评论内容是否属实?但以笔者对制造业的理解,C919大型客机的核心部分及零部件中的“洋货”比例无论有多大,但仅仅线路总成这一块,就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程,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如今国产大飞机能顺利试飞,可以说标志着中国制造又一重大进步。

我虽然赞成原国家主席刘少奇在国际海运市场低迷,船舶和海运价格下降,国内造船水平退化的情况下提出,并被“风庆轮”事件证明正确的“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说,但在经济总额已跃居世界第二、科技实力也有长足进步的今天,搞“大飞机”项目还是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比如在“大飞机”项目进展当中,会催生出无数项科技成果,这些成果能用于“大飞机”项目,也有可能扩展到其它领域里,比如军用飞机、汽车等制造业上,此外,上马“大飞机”项目还会带动无数配套产业的发展,而任何产业配套企业的进步,又会反推整体水平的提升,这在汽车制造业方面就体现得非常突出。

讥讽“大飞机”项目的网友应该是忽略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很多高科技产品都是“万国牌”。比如苹果手机,多数重要零部件就是海外“代工”;中国国产手机中,市场认可度最高的华为虽然据说核心零部件是美日韩的,且2016年在韩国零件采购额就高到311亿元,但环球网《美国又来挑事 督促韩国停止使用华为5G产品》一文就诠释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魅力。我这里也引用媒体报道的业内人士所言来证实以上观点:即使波音、空客,也不可能生产所有零件。全球采购,是航空制造业的通用做法;把所有部件整合在一起,才是最关键的核心技术。

C919飞机的国产化率究竟如何?中国证券网报道,总设计师周贵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C919型号飞机整体国产化率可以达到50%以上,其中包括国内企业和国内外合资企业在国内的本土化生产。

中国首架国产“大飞机”国产化率可以达到50%以上,这已经超乎了我的想象。笔者所在城市,上世纪90年代曾经有乡办企业从国外进口汽车零部件,然后组装成“通宝”牌汽车,赚了不少钱,后来在整顿中停产,但却给省市领导提供了发展汽车制造业的思路,此后才会有民族汽车品牌“奇瑞”。

以前我曾撰写过很多奇瑞发展方面的博文和调研报告,还承担过市发展研究中心的招标课题——《芜湖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芜湖汽车产业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调研报告》,也有一些有关奇瑞发展的文章公开发表在媒体上。如今不论奇瑞车在国内的声誉度如何,但奇瑞汽车出口量超过全国汽车出口量的一半,就证明当初发展民族汽车,淡化“以市场换技术”的中国汽车业发展思路是正确的。而以奇瑞为代表的民族品牌汽车,最大的功劳应该是终结了国内汽车的暴利时代。

我相信随着“大飞机”的技术进步,国内飞机配套企业也会相应进步,“大飞机”的国产化率会逐步提高,制造成本也会逐渐降低。这对于拥有庞大市场、发展潜力无限的中国航空业而言,长远看也是非常利好的消息。 (我的公众号为“zhoupengan1”)

 

    请长按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