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益扩大的不平等
不平等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家庭或者个人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即在质变转折点上存在步入快车道的时机,这是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所在。
群体间收入持续的不平等将带来并引发潜在的危机,虽然需要鼓励人们创造财富,激励先进,但是我们不能确保进入快车道之后,人们会一如既往的保持创造力,一旦距离拉开,财富便趋于集中,广大低收入群体因此遭受机会和财富的剥夺。
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与均值或中位数之间的差距显著扩大,在一些国家甚至未能分享到以“均值上升”表示的繁荣。对于低收入群体的被动地位,人们很容易想到科技的进步和贸易机会的不均衡,但是果真如此的话,社会产出的增加也会带给人们发展机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但这种结果没有出现而是相反,低收入群体普遍被剥夺了机会,使得收入不能随着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比如,资本收入是个人财富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发生的,它是个人财富增长进入持续性快速增长阶段才有的,因此一旦在一些群体中产生资本收入则势必拉大与其他群体的收入差距。相对于工资收入分配,财富和资本的收入将使得分配更不平等。
经济增长将提供广泛的繁荣,也就是会使得人们普遍收益,收入均有所增加,但是同样的,人们之间的差距会非常规拉大,这会造成进一步发展机会的不平等。在金融和宏观经济不稳定时期,政府采取的遏制政策往往无效,基本上就是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选择,扩大社会总需求,削弱巨擎对经济的控制力,但这些政策几乎不能应对经济生活中已然存在的不平等。所以,在危机已然发生之后再采取措施必然会力有不逮,取得效果也是缓慢的。
2. 理念的颠覆
一般来说,股权价值源于投资,财富积累源于储蓄。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因素正在形成“无须投资就创造出股权价值”的现象,不动产(房租)、股票等市场的投机和炒作以及热钱涌入等,使得这顺理成章的事发生异样。贫富差距拉大,当欲望与渴望混淆是非,想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事便会发生。
在一般的观念里,银行吸收储户的存款,并通过贷款为资本投资融资。银行通过吸储并进行投资赚取利差,这是银行的基本职能。但是遵循这一基本准则,不但银行业不能获得发展,人们的生产和消费能力也会收到制约,当货币流通量不能表达商品和服务的可行价格,交易便会下降,所以央行的存在使得货币发行成为一种职能,但这就如装在瓶子里的巨兽,一旦释放出来便无法合理控制。
日益加剧的不平等是推高杠杆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反过来杠杆率的上升又进一步加剧了不平等。净储蓄、净投资之外的资产价格上涨,这可以被认为技术革新被压制,资本价值在低生产率水平上获得了额外的高收益,当然也就是经济发展机制不健康所致。
3. 现实的残酷
有人将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归因于近20年的信贷过快增长,根据张五常的见解,这并不是危机的真正原因,如果信贷增长但社会产出没有增长,则表明存在资产泡沫,这才是原因的根本。
据了解,在这一时期,美国私有部门的信贷过度增加,一是资金周转和资产积累不足,同时,盈利空间被压缩,由此带来的通胀更加剧了这一情形。
时下,有主张用W/Y(财富收入比)来衡量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的质量,当然用这一指标衡量的结果便是财富的增长超过了收入的增长,排除代际传承之外考虑,收入不足以代表人们之间的差距,资本收益大大拉大了人们之间的差距,这同时也说明经济的增长存在潜在的问题,就是社会产出落后于经济增长,这势必会引发经济危机。
收入最高的10%群体的收入与中位数的偏离度越来越大,而收入最高1%群体比最高10%群体中的其他人的收入增长更快。高收入群体的财富如此畸高。基于负担能力来说,福裕群体消费低,低收入群体消费高,后者负担重则自然需要举债,但偿还能力肯定不高,如果因为这样不贷款给他,据此推断银行业将无法找到合理量级的贷款群体,即使贷款于福裕群体,他们也会成为信誉低的客户,因为默认偿债能力没有问题,责任不会到位,也因为低收入群体不能获得贷款。
4. 高收入群体的养成
高收入群体是经济发展激励的产物,激励机制存在钝化的现象,即激励机制对高管的作用减弱,反而束缚了对激励本身的改革。它是市场的产物,则必然存在效用随时间等因素递减的现象。
比如,金融部门的薪酬增速远远快于其他行业相同技术水平的工人的收入增速。金融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与国家干预的税收作用可以相当,具有经济外部性,因此金融从业者在这一点上信息租金上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这是市场机制造成的。
竞争是自由市场的应有之意,国际自由贸易促进了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人们有了更多选择,但是竞争必然会产生弱势群体,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这些人的收入将落后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认定国际自由贸易是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它虽然也带动了制度的变迁,让收入差距成为现实,但是更为重要的就是福裕阶层也就是收益群体在此刻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发挥怎样的影响,这才是收入差距问题的核心。
高收入群体受制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小,且更容易避免损失、成为输家。财富带给人们的经济自由让人们能够更加从容的应对资产价格波动和市场的经济周期。
信息和通信技术是新兴产业的基础,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人们广泛收益于此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本的聚集,事前投资需求的减少拉低了实际利率,使得杠杆率上升,从而造成不平等,新兴产业发展使得投融资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利率的变化基本上与GDP相关性很强。
5. 低收入群体
历史的看,技术推动生产率的提高并非一定使得所有群体均获得实质上的收入增长,要使得技术因素带来的增长不会扩大贫富之间的差距,还是应该监管资本所有者的所得。如果工资增长落后于人均产出增长,那么可以断定这其中的绝大部分收益为资本所有者获得。
自动化技术将使得企业主招聘更少的员工,富有群体更易于由此获益,低收入群体则更加缺乏竞争力。同时,通过已有财富获得租金日益成为重要的问题,这使得富有群体更易获得收益,而低收入群体则需要由此减少了发展机会,并且需要承担租金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