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历史创造者创造的


很多人秉持传统观念,试图用历史决定论解释历史事实与现实现象。比如有人说“文革在当时那样的条件下,其产生有它的历史必然性”;又说“正因为文革的发动与失败,使得上世纪78年之后的改革得以那样的力度和规模展开。似乎对改革来说,文革也是基础和必须的”。这怎么可能!

由于历史是包罗万象的存在,又是一个有着众多内容与现象的综合体,如果我们试图找到发生在后的事物现象对发生在前的事物现象的依赖性,希望从发生在前的事物现象中找到发生在后的事物现象的原因,是不难的。最简单的例子莫过于父亲是儿子表现或际遇的原因。父亲的成功富裕,必然带给儿子事业的基础、富裕的基石。你可以说:没有他父亲就没有他儿子及其所做的一切;没有他父亲积累起来的巨大财富,就不可能有他儿子一步入社会便能在资本市场叱咤风云的现实。谁能说这一说法不对呢?

同理,没有文革造成的经济困窘与广大农民吃不饱肚子的状况,就不会有从解决农民吃饭问题开始的大包干改革;没有四人帮的倒行逆施与文化封闭,就不会有放开改革前出版物、放开古典名著外国名著印刷,放开电影戏剧与中外文化交流等文化领域的改革开放;没有文革中出现的个人专断与权力缺少制约带来的国家政治文化生活的巨大灾难和亿万干部群众蒙冤受屈的事实,就不会有对文革的坚决否定,对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坚定强调,对废除干部终身制达成的亿万民众上下一致的共识。

只是这样的说法,统而言之、泛泛而言是可以的,作为真正的历史因果分析和历史经验总结则总显得隔靴挠痒。应该看到,历史是由历史创造者的自主选择带来的。尽管这种选择有着物质与精神的、政治文化与经济社会的等诸多前提和制约,但选择是存在的。如果没有历史主体的选择,没有历史创造者的意志、决策、行为,何谈历史担当、历史责任、历史创造。

道理显而易见,如果没有毛主席江青的大力支持,北大清华的造反派就不会有那么大的能量与社会影响力;更如果没有林彪陈伯达张春桥王洪文等高官的推波助澜积极造势,文革就不会以那样的深度和规模展开。当我们说文革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的时候,其实是把处于关键地位的历史创造者的观念意志追求看做不可改变的现实。而实际上这些东西是可以改变的,是存在很大变数的。陈云同志就说过:如果中央政治局都是彭德怀这样的人,文革就不可能发动。

同样,当我们说文革走向反面,使改革成为必然。那是因为文革造成的巨大破坏、伤害,使得改变文革政策、放弃左的经济文化体制,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人士普遍的要求和愿望。但人们的要求能否实现,群众的愿望能否满足,并不是历史一开始就决定好了的。如果不是胡耀邦积极推动思想解放运动、策划真理标准讨论;如果不是他态度坚决意志坚定、不顾众多阻力解放老干部平反冤假错案;如果不是邓小平对现代化改革的大力推进,不是他力主大学招生制度改革、强力倡导对外开放,将改革派领导者推向高层。如果不是他坚决否定文革,与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一道制定好党的历史问题决议,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如果不是小岗村干部为分田到户冒险按下手印,万里等高层领导不顾政治风险支持他们的农业改革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中国改革,就不会像现实表现出的那样的深度广度开展,更不会形成那样巨大的实际影响力。

面对中国当下的现实,历史必然性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它也许告诉人们:血的教训必须汲取,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实现中国梦、不犯颠覆性错误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当然要求。也许她还告诉人们其他的东西。但历史必然性不能告诉历史创造者:当下社会应当以怎样的具体方式方法去发展和改变,也不能告诉人们应该选择哪一具体观念理论与政策主张实施改革与开放,在什么样的方向上、对什么问题、以什么方式用力。

如果不是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层,从正风肃纪入手,向奢侈浪费、吃喝享乐、形象工程以及形形色色的潜规则宣战,使得社会风气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1】,过不了多久,我们是不是又要将腐败现象与超越经济能力建设豪华建筑,以及一些领域屡禁不止的歪风,看成市场经济初创、改革没有经验以及国外在人均收入多少美元时必然多发的现象,因而具有历史必然性呢?

当今天中央领导层适应时势,大胆改变计划生育国策,坚决向弊端明显议论多年的公车制度发出改革指令,并且在国企高管收入分配、纪检双重领导体制、省以下法院检察院人财物收归省一级等体制性改革上全力以赴大刀阔斧之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这些改革都变成历史之后,历史决定论者是不是又会说“这是当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不论谁到了今天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而且“那个时候处理这类问题的社会物质技术条件已经具备”。笔者以为:这纯粹是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观点。如果是这样,历史决定论就没有告诉人们任何东西。

现实的情况是:唯有历史创造者(居于各种各样关键地位的人们)面对现实,大胆抉择,勇于承担历史责任,及时回应和反映民众呼声。用自己的智慧、意志和担当,用自己的行为和作风,改变现实、创造生活从而创造历史,否则,当代中国的历史就不会按照多数人希望的那样去变化去发展。

反而言之,如果历史创造者不能解决甚至不敢触及尖锐现实的问题,不愿用有效的方法与体制消除现实的弊端,而是任凭历史自由必然的发展、蔓延、复制,那么人们得到的将是悲观的无所作为无可奈何的历史。当然此时的历史决定论者还会继续其决定论的高腔:“无可奈何的历史这相对于它的历史条件而言同样具有历史必然性,不是吗?”

 

 

备注

1】我们身边的历史变化:近年来,严格党员纪律、整顿干部作风,正风肃纪,已经带来了许多明显的变化:这在我们兵团团场机关即可以看得到,干部对待办事群众的态度好了,领导干部上岗在岗情况比过去强了;公开的违纪违规、大吃大喝、组织执法队强硬处理群众利益案件的现象很少看到了。甚而言之,基层干部办丧事,也马上有纪委等相关部门检查核实参加人数、宴请桌数,让人感到权力制约规范的存在。问题当然也还有很多,只是比过去好多了,这不是历史的改变吗?【新疆兵团农十二师222团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