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创新层企业名单调整时间逐渐临近。但对于是否要进入创新层,企业的心态各异。有的企业势在必得,活跃市场交易、董秘资格考试等被纳入公司重要事项。有挂牌企业董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攻坚部分基本已在去年年底完成,现阶段主要在于‘求稳’,能够做的事情包括通过董秘资格考试、活跃交易达到规定的合格投资者人数、避免违规行为等。”
而在IPO提速以及创新层差异性制度尚未落定的情况下,部分挂牌企业“冲层”意愿有所减淡。“顺其自然,不会刻意去冲。”一位新三板公司董秘告诉记者。
“洗牌”进入倒计时
根据股转系统对新三板分层制度的规定,每年5月最后一个交易周的首个转让日将调整挂牌公司所属层级。随着距判定创新层准入及维持标准的截止日期不足半月,新三板洗牌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不少挂牌企业董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冲层”和“保层”的攻坚部分基本已于去年年底完成。“主要任务是确保财务数据达标。创新层的三套准入指标和三套维持标准都与企业财务数据息息相关。而财务数据方面是以去年年报作为依据,所以最艰难的任务是去年的年终冲刺”。
一位基础层挂牌企业董秘告诉记者,最后这半个月主要“求稳”,能够做的事情包括通过董秘资格考试、活跃交易达到规定的合格投资者人数、避免违规行为等。
董秘资格证考试也成为有“保层”或“冲层”意愿的挂牌企业角逐的战场之一。全国股转公司此前发布通知,定于2017年4月15日、4月29日分别举行第一、二期董秘资格考试。按照规定,创新层挂牌公司应当聘请取得任职资格的董事会秘书。董秘是否持证成为创新层的筛选条件之一。
章兵(化名)刚完成董秘资格考试,显得轻松不少。章兵任职的企业于去年6月份挂牌新三板,虽然各项指标满足创新层第二套标准,但没能赶上去年首次分层。“此次进创新层我们势在必得,董秘资格证能否拿到至关重要,公司特意派两个人过来参加考试。”章兵说,“不仅是我们,整个新三板圈子对这个事情都很重视。我加入的多个董秘群,这段时间都在热火朝天地讨论考试方面的问题。”
另一方面,活跃市场交易也被有意进入创新层的企业纳入重要事项之中。从目前情况看,“合格投资者人数不少于50人”这一指标不仅出现在入选创新层差异化标准三中,并且成为维持创新层的共同指标。
“合格投资者人数是以4月30日为时点进行统计。早在2月份就有中介机构提供市值管理服务,给企业引荐外部合格投资人。具体操作方面,双方签订回购协议,同时承诺收益率。”深圳某私募机构总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越是临近调层的时点,中介机构生意更加火热,回购利息要价也越来越高。
联讯证券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4月12日,在公布2016年年报的2624家基础层企业中,272家挂牌企业符合进入创新层的三项标准之一。其中,符合标准一的企业有103家,符合标准二的企业有193家,符合标准三的企业有10家。
王凌(化名)所在的基础层企业满足标准一的各项指标,但其悬着的心始终没有放下来。“去年就出现有些企业满足标准,但因出现合规性问题直接失去创新层资格。最近我们接到券商通知,挂牌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控人、董监高自2016年5月1日起是否违规受到处罚,这直接关系公司的创新层资格。”王凌表示,“现在就差临门一脚,在合规性方面不敢有丝毫放松,生怕因为疏忽错失机会。”
“冲层”意愿不及去年
“创新层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市场宠儿,大部分基础层企业还是想进入创新层,但‘冲层’动力普遍没有去年那么足。”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这源于对创新层预期的心理落差。按照股转公司的设想,创新层和基础层挂牌公司将实行差异化政策安排,将在创新层优先试点交易制度创新。彼时市场预测,分层之后新三板的创新层公司在优先进行制度试点的情况下,将得到的政策倾向和较大的扶持力度,进而获得资金和投资者的追捧,带动新三板整体流动性和交投活跃。然而分层制度推出近一年,市场流动性仍深陷低迷。
“创新层很多差异性政策迟迟没有推出,企业估值和流动性也没有明显变化。在这个情况下,不少企业都不知道是否有必要进入创新层。因为创新层流动性及政策与基础层并没有太大差别。”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指出,“加上IPO提速,优质企业宁愿到A股排队,导致‘冲层’、‘保层’的积极性不如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