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带一路”建设,看河南的招商牌如何打?


   近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第三批自贸区名单终于揭晓。


 
  随着这7家自贸区同时挂牌,我国自贸区建设形成“1+3+7”的新格局。至此我国的自贸试验区建设横贯东西南北、联动各大区域,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拉开了向全国纵深推进的大幕。
 
  其中,河南省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的要求,着力建设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河南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9.77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郑州片区73.17平方公里(含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A区0.89平方公里、河南保税物流中心0.41平方公里),开封片区19.94平方公里,洛阳片区26.66平方公里。
 
  河南是国家贯穿南北、连接东西的交通大动脉,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亚欧大陆桥、西部六省的门户,是重要的战略和交通枢纽。国家之所以给河南这样的定位,是希望能把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在中部崛起和内陆发展中起到带动作用。
 
  三大片区发挥各自优势
 
  郑州片区
 
  重点发展智能终端、高端装备及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以及现代物流、国际商贸、跨境电商、现代金融服务、服务外包、创意设计、商务会展、动漫游戏等现代服务业
 
  在促进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和投资贸易便利化方面推进机制创新,打造多式联运国际性物流中心,发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作用。
 
  开封片区
 
  重点发展服务外包、医疗旅游、创意设计、文化传媒、文化金融、艺术品交易、现代物流等服务业,提升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国际合作及贸易能力,
 
  构建国际文化贸易和人文旅游合作平台,打造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区和文创产业对外开放先行区,促进国际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洛阳片区
 
  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机器人、新材料等高端制造业以及研发设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国际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贸易、文化展示等现代服务业,
 
  提升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力和国际产能合作能力,打造国际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区,推进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区建设。
 
  重点培育两大产业集群
 
  河南省将形成集群集聚发展、跨界深度融合、高端引领突破的10+8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体系。
 
  新兴制造业10个,包括新一代智能终端、电子核心基础部件、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智能电力及新能源装备、生物医药、尼龙及化工新材料、高端合金材料、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节能环保。突出发展具备智慧感知交互功能的新型智能手机,面向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化的新型智能终端,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新型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和国内重要的新型智能终端集聚地。
 
  新兴服务业8个,包括航空及冷链物流、新兴金融服务业、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外包、专业服务业、跨境电子商务及网络零售、基因技术应用及健康服务、数字创意。数字创意经济,是我省新兴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未来发展也大为可期。根据意见,数字创意,要突出发展三块内容,分别是动漫游戏、数字内容、创新设计。
 
  到2020年,全省18个新兴产业集群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其中,新一代智能终端、节能环保2个产业集群超过5000亿元,智能电力及新能源装备、生物医药、高端合金材料、新兴金融服务业4个产业集群超过3000亿元,其余12个产业集群均达到或超过1000亿元。
 
  目标明确共建国内外招商体系
 
  近日,河南省第一批2017年招商引资项目对外公布。内容显示,第一批共有招商引资项目950个,涉及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高技术服务、文化旅游、先进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先进物流等多个行业。
 
  洛阳的装备制造业、智能机器人产业以及郑州的汽车制造业等,都将面临与世界500强企业同台竞技的境遇,这对于河南现有产业转型升级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自贸区离不开市场主体,河南自贸区应培育、吸引大的平台公司入驻,尤其是整合全产业链的平台公司,一方面对接物流、电子商务企业,一方面对接通关、检验等部门。
 
  从战略上加大枢纽体系建设。卢森堡、汉堡、华沙等地已成为河南重要的海外货源集散地,未来欧洲更多城市将加入。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枢纽体系建设,设立海外仓库。
 
  在与周边地区乃至海外通道联运上,加强与东亚地区等海外通道的对接。中欧班列(郑州)的货源现在就有日韩等国的货源,他们看中的是我们的便利通关和成本优势。
 
  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山东半岛、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对接,贯通南北、连接东西,汇集更多的市场要素到河南自贸区。
 
  多项政策释放红利
 
  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管好改管的。
 
  发改委将通过简化自贸区项目审批程序,加快推进口岸建设和贸易便利化,支持自贸区企业‘走出去’,支持自贸区企业到境外发债融资,支持自贸区开展多式联运先行示范等6个方面给予支持。
 
  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准入前国民待遇。没在负面清单上的项目,外资企业都可以去从事。本土企业对外投资时,资金不再需要去外管局审批,投资程序也减少很多。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探索实行“多证合一”模式,积极推动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和使用电子营业执照。建立高效运作的企业服务模式,完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不同部门的协同管理机制。
 
  提升通关的效率,这需要海关、检验检疫、税收等部门以便利化为目标推进。
 
  引领内陆经济转型发展
 
  河南自贸区的总体目标是,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努力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推动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在新业态下,区域发展热点有重返内陆地区的趋势。随着跨境电商、国际航空枢纽和国际物流等新业态发展,河南的发展地位确实改变了,将迎来历史给予的全新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