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是发展特色小镇成为最佳选择


 

  PPP模式是发展特色小镇成为最佳选择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按照这个广义概念,PPP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特色小镇既可以是行政建制镇,也可以是有明确边界的非镇非区非园空间,或是一个聚落空间、集聚区,隶属于地方政府行政管辖范围。而一般地方政府土地指标少、基础设施弱、财政能力有限,因此引入PPP模式发展特色小镇成为最佳选择。

  (一)、采用PPP模式的特色小镇项目也可以理解是一种特许经营项目,特色小镇的财产权归政府所有,政府只是将特色小镇项目的建设、经营和维护交给社会资本。

  (二)、特色小镇的PPP模式下,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属于长期合作,其最终的目的在于提高特色小镇的长期效益。由于特色小镇项目回报的长期性,其成功的关键在于项目的存续期内政府和社会资本如何能够保持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

  (三)、PPP模式的初衷便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所谓利益共享是指政府和社会资本在共享特色小镇的社会成果之外,也可以使社会资本获得比较好的经济收益。但是这种投资收报绝对不是超额利润,否则从根本上难以做到利益共享。利益与风险的匹配性,在项目双方共享利益的同时承担相应风险是必须具备的。

  采用PPP模式开发特色小镇,可以获得以下优势:

  (一)、减轻财政压力,开拓融资渠道。建立以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融资模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才能够以较少的财政资金撬动庞大的社会资金。因此,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为基本特征的PPP融资模式,能够有效地综合使用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弥补特色小镇资金缺口,丰富资金来源。

  (二)、 降低和分散风险,提高特色小镇建设的效率和效益。一方面,政府通过行政手段以公开招标的方式引进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参与特色小镇的建设,参与的企业一般具有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和雄厚的资金积累,进而提高特色小镇建设的整体风险控制能力;另一方面,PPP模式的初衷是在项目的开始阶段就引入社会资本,这样社会资本可以以自身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项目本身的相关风险进行甄选和识别,进而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管控风险。另外,在特色小镇建设的开始阶段,政府可以承担较多的项目风险,而社会资本则参与风险的管控。当特色小镇的项目完工,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小镇的经营,承担相应风险。这样政府和社会资本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在项目的不同阶段管控相应风险,降低和分散风险,提高特色小镇建设的效率。

  (三)、提升整个社会的资本投资回报率。PPP模式可以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一种稳定的投资渠道,获得经济利益,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完善也有利。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可以提高特色小镇的建设效率,提高政府资本的投资效率,拉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投资需求,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资本投资回报率,还有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到区域的经济建设中去。

  哪些类型小镇推行PPP模式更容易获得支持?

  根据农发行浙江省分行的信息,该行信贷投向着力支持三种类型的样板小镇:

  (一)资源整合型依托资源禀赋优势和历史文化传承,立足传承与创新,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和生产关系的优化布局。

  (二)产业集聚型依托高端要素集聚和产业转型升级,以最优的政策,培育最具竞争力的核心产业,围绕单个产业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培育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单打冠军”。以国际化的视野制定小镇规划,突出产业、城市、科技三者的高度融合;以高端化的水准推进小镇建设,以“10年也不落后”的高水准,推进小镇配套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为推动产业发展建好平台。注重政策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积极向上争取要素资源,健全完善政策体系,以最优的政策培育最具竞争力的产业。

  (三)“互联网+”型依托互联网的溢出效应,以高新技术和高端人才为引领,推动技术、项目、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快速汇聚,培育以互联网产业为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以科技金融为重点的现代科技服务业,探索“O2O”众创空间。

  特色小(城)镇适用PPP模式的范围

  《关于推进政策性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的通知》对政策性信贷资金支持的范围作了明确规定:一是支持以转移农业人口、提升小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和提高承载能力为目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二是为促进小城镇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平台支撑的配套设施建设。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小城镇建设项目涉及的特许经营权、收费权和政府购买服务协议预期收益等可作为农发行贷款的质押担保。

  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空间与服务项目则是门槛相对较高的参与范围。包括土地整理、产业物业建设、产业招商运营等项目,相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来说不是最缺资金的领域,因此会面临相对较高的参与门槛。

  特色小镇PPP模式运作流程

  首先,明确项目合作主体。四大主体分别是-政府授权的下属机构或下属公司-各类投资主体-金融机构或其他投资人-咨询设计、工程施工、招商运营等产业服务机构。

  其次,明确职责分工。

  政府部门给予整体方向指导、行政便利支持和专项资金补贴等。合作成立的SPV公司作为PPP项目实施主,负责与政府签订PPP项目合同,进行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物业项目开发等项目开发运营活动。

  第三,明确运作流程。

  社会资本就特色小镇项目应成立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对项目进行融资,这其中包括融资金额和目标、融资结构、确定项目资金的结构,并签署相关协议。

  近两年国内特色小镇PPP模式实践

  (一)油岭生态旅游小镇

  2016年10月14日,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与清远市连南县签署PPP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规定,双方将积极利用国家及各级政府鼓励的PPP模式,投资打造油岭生态旅游特色小镇为起点,扩大到连南全县全域旅游项目。具体项目建设将包括全县范围内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古建筑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水环境治理,新景区开发与运营,学校、医院、污水处理等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