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与博客依然是我们这批人的最爱!
------一位朋友奉劝我不要对博客消失耿耿于怀而产生的感慨!
汪华斌
昨天碰到一位朋友,他说他在网络上见到了我写的凤凰博客打不开的文章;说我依然还是耿耿于怀。他说当年搜狐关闭我的搜狐博客那是政治原因,因为你代表着一个庞大的下岗群体在发声;所以有人不舒服了,于是公函要求搜狐关闭了你的博客。今天凤凰博客整体关闭已经不是政治原因了,而是经济原因;因为大家追博客的人越来越少,所以入不敷出的网站早就接二连三地退出了这历史舞台。这朋友说你们这些博客人反而沾沾自喜,却不知道你们是将自己的个人日记张贴在别人的坟头上;所以退出历史舞台只是迟早的时间而已。这位朋友说别说你们这博客,就是住房不是照样只有七十年的产权吗?在这样的社会文化下,要学会做无产阶级;这样你才不会耿耿于怀。如果你对什么都耿耿于怀,你整天生气都生不完。这位朋友说别看现在全国人民都在玩微信,正因为如此微信也不会太长久;因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肯定很快又会有新的媒体出现;这就是中国社会的规律性。
这位朋友的话却使我陷入沉思,因为我们社会改革开放后虽然承认私人财产;但在私人财产的保护上总是羞答答的,所以很多思维快速得令我们根本转不弯来;如当我们全家人好不容易买套商品房后,最后得到的信息却是只有七十年的产权;也就是说七十年后如果政府要收回你的房子,可以拒绝与你续约;于是这房子就是政府的了,因而政府想如何开发那是政府的事。同样我在上大学之前在农村修建了自己的住房,这应该是我自己的吧;可当我真的想回去维修保养住房时,却被告知我现在是城市户口;因而不能维修保养自己的住房。最后是什么状况,竟然是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倒塌;而且里面的家具与生活用品全部一同埋葬。因为在我们社会没有什么是永久性的,即使是坟墓也只有二十年的产权;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坟墓到期了而你的后人不交费,则会被当成无主坟墓处理;这彻底改变了中国人千百年来入土为安而永久性的历史文化。
是啊!当年任何网络的博客都是承诺永久性的免费,即使培育了十年也没有引起大红大紫;因而博客始终是不温不火。倒是微博的兴起改变面貌了,因为微博也创造出了红火的时刻。然而当微信出现后,结果竟然开发出了不少的应用空间;在这么好的平台上,人们通过微信就能实现微博与QQ及购物的多种功能;就是这么一夜之间,微信普及到了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手中。当开发商不断开发出微信的新功能,自然各类商家与普通人都纷纷加入;从而造就微信成为中国人的生活,因为它甚至超过一般人看电视的时间。至于微信创业成功者也是比比皆是,如网络上披露邀请进来的一个朋友是做母婴类的账号,结果每天的自然增长在2000左右;很快粉丝量达到20万了。也就是说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的话,估计到50万的规模也就只需要3—6个月;并且还是在不怎么花钱的情况下。然而现实生活的门面想要达到这么高的人气,估计通过活动也不是几年能达到的;这就是微信的魅力。
微信为什么会火?最深层次的一个问题就是微信用户与用户之间有着关系,朋友们都在微信上;其实人类世界就是一个网,人与人之间永远存在着关系;而微信的存在把这个关系变成了现实,并且创造了一个巨大的移动关系网。现在越来越多的用户在使用手机,越来越多的用户直接通过公众号和轻应用直接获取信息;最后进行购买、阅读、互动等。而与此同时的是各类传统企业还在纷纷推出自己的APP,每个企业都是一个APP;那么一个用户终究要装多少的APP,而多少的APP能被用户使用;这个不得而知。但是有一个趋势就是,用户以后不用再直接安装那么多的APP;直接安装一个APP就可以获取所有的想获取的信息,微信的公众号实现了这个功能。以后还会有一个新的产品出现,因为互联网创业的中国人最聪明的就是挖掘潜力;所以微信这么红火的产业肯定会引起激烈竞争;从而开创出中国特色的新媒体发展空间。
新媒体只是一个渠道或者是某种方式的平台,核心就是新媒体也要符合中国社会的国情;当我们的新媒体吸引人们购物与出行时,它将人们对社会的郁闷进行了全方位的转移;自然这也是社会正能量的一种新思维方式。所以博客与微博的衰落也在情理之中,只是我们这些沉浸其中者而没有自拔而已。然而我们这些经历过社会大落的人,自然首先感谢的是论坛与博客;因为只有这个平台才能完全对外展现你的郁闷,所以我多年前的博客今天都有可读性就是这个原因。可我们的微信呢?有不少人的微信到第二天就没有可读性了,因为哗众取宠充其量只不过是玩闹而已;根本不可能引起人的沉思。大概就是这个原因,我直到今天还是喜欢博客(因为能发表郁闷文章的论坛基本消失得一干二净了);所以我依然还是坚持在这几个剩下的博客之中了。明明知道这也是没有前途的寄托,但还是依然在幻想之中进行中国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