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知道明星来钱快,挣钱多。但是到底有多高也不是很清楚。近日关于明星高片酬的报道逐渐多了起来,我们才知道即使是一些综艺片酬都已经越来越离谱了,有媒体表示1亿费用有8千万都给了明星。难怪现在各种“真人秀”节目被一些明星长期霸占,甚至一些话题明星也多次出境,并且乐此不彼,实在是因为这里的利益太高了。
据媒体报道,有编剧炮轰明星在一部戏里片酬能拿到总投资的80%,在唯小鲜肉是瞻的情况下,后期制作非常困难。还有人表示,不少明星不去辛苦演戏,而是热衷参加综艺节目捞轻松钱。2015年综艺节目215档,至2017年基本以每年两百多档的速度递增。综艺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有限明星资源的争抢,让节目制作预算的天平,越来越倒向了艺人薪酬。
有媒体称,“超一线明星综艺片酬,每期500万以上。参加一季,片酬相当于拍了一部电视剧”随着《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中国好声音》、《十二道锋味》等综艺节目的热播,那些曾经只活跃在影视圈、音乐圈的明星——邓超、黄渤、那英、谢霆锋等,走下“神坛”,圈粉无数,吸引更多一线大咖投身综艺。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做?一期500万以上的收入,傻子也知道应该如何去选择吧?
有人在微博透漏,范冰冰一季的片酬是8000万,徐峥的《食在囧途》单期片酬600万元,总片酬达到7500万元。张惠妹的片酬高达7000万元。虽然我们无法考证消息的准确性,但显然也不是空穴来风。
由于把更多的资金给了明星,因此制作的费用就会大打折扣,这样的话,制作质量就难以保证。而观众对节目本身兴趣寥寥,只为追逐大牌明星。资本哄抬明星片酬,由此进入恶性循环。事实上,很多时候,明星片酬是炒起来的。“其实一开始,一线明星不见得想来,但价格高到离谱时,比如市价2000万被抬到6000万,最后还是选择来吧。很多明星是通过抬高价格婉拒,但后来发现这些金主确实有钱,多高都出得起。”有人这样说。
还有人说,综艺节目是广告客户体系,广告成本至少要覆盖节目的制作成本。每年的广告冠名会,一个节目冠名几个亿,制作成本就靠着冠名费收回来,所以现在百分百的节目都依靠赞助商。金主为何愿意出钱,因为有观众要看这些明星,所以花钱砸也要砸出来。而好的综艺节目,永远是用内容来带动人,而不是用人来带动内容。最终能够在市场上变现的,还是那些好内容。认识到这些的不仅仅是制作方,广告客户也会越来越认识到这些。这起码也是一种进步吧。
当然,监管也存在着问题,起码没有更多地“干涉”。今年年初的时候,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期间中宣部副部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党组书记聂辰席在讲话中透露了下一步的政策走向,其中包括:坚持审查网上、网下一个标准、一把尺子;将加快推进《电影管理条例》修订,以及进一步研究遏制明星“天价片酬”的有效措施,促进影视业健康发展等。聂辰席指出,加强综艺娱乐类节目的管理和宏观调控。进一步研究遏制明星“天价片酬”的有效措施,促进影视业健康发展。
那么明星高片酬到底透着什么“傻”?难道真的是人傻钱多速来么?其实我们观察有几方面因素值得思忖:其一是资本永远都不是傻子,既然舍得投入都是为了最终的利益,虽然给了“天价”的片酬(酬劳),但是从广告效果等方面是要赚回来的。资本方从来都不会做亏本的买卖,当然如果是看错了人,看错了节目另当别论。
其二是明星都是“逐利”的,这一点相信很多人也会认同,就如同给你1000万不来,那么2000万来不来?很多人就挡不住诱惑了。于是我们看到无论是小鲜肉还是“老帮菜”都开始在各类综艺节目中频频亮相了,甚至还游走在多个节目中,节目之间还相互抢人,无形中助推了市场需求的“假象”。
其三是观众亏不亏?要说观众没有付出金钱,还能看到自己喜欢的明星,虽然广告有点冗长,硬广太多,软广不断,但是为了能看到自己“心仪”的人也值了,只是你付出了多少时间,经历了多少垃圾“共享”?
其四是搞乱了市场,资本方玩一票就可以撤离,但是市场还在,真正者的经营者还需要继续维持,如果市场被搞乱了,那么以后怎么玩?
-----------------------------
(作者简介:小刀马。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daomawuyu(刀马物语)。微信:daomawuyu99。转载烦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