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会披露的数字看经济社会发展的五个问题
智石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卫祥云
一、GDP增速6.5%左右的灵活性。
政府工作报告把2017年的GDP增速温和下调为6.5%左右,显示了宏观调控政策的灵活性。用李克强总理的话讲:6.5%的GDP增速并不低。我们的GDP是在74万亿基础上的增长,相当于11万亿美元左右,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都是巨大的。
可以说,6.5%左右的GDP增速体现了宏观大政方针的灵活性、引导性和可伸缩性。今后的GDP增速对各级政府考核并不具备刚性,“打响蓝天保卫战”口号的提出表示政府不再以GDP增长为马首是瞻,而是把追求有质量的增长和绿色增长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至于一些省、市政府为保增长而弄虚作假,虚报统计数字的行为则会受到更为严厉的惩戒。中纪委对吉林省党政系统作假行为的严肃惩处,就彰显了中央惩治腐败行为和维护经济实事求是发展秩序的决心和信心。
二、M2增速12%的悖论。
政府报告提出2017年货币政策M2的增速目标为12%左右,虽然比去年的M2增速13%调低了一个百分点,但仍然是一个明显的宽松基调,存在明显悖论。
2016年我国的GDP为74.4万亿元左右,M2为154.5万亿元,杠杆率为208%(154.5/74.4)。按照今年GDP的6.5%的增速计算,今年的GDP总量可达到79.2万亿元左右;而按照M2为12%左右的增速,M2将达到173万亿元,杠杆率将达到218%(173/79.2)。与2016年的杠杆率相比,提高了10个百分点。
由此可知,如此高企的杠杆率显然与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去杠杆相矛盾,即使考虑经济增长和复苏的因素,也有可能冲减和消解过去一年去杠杆带来的改革成果。尤其是会助长经济发展脱实向虚。如中心城市和城市中心房价的再次上涨会使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前功尽弃。
因此,政府和民间智库都应该认真研究中国的M2增速究竟为多少合适?政府可否考虑把2017年的M2增速由两位数上调至个位数(9%及以下),使杠杆率保持在212%(168/79.2),比2016年的杠杆率提高4%左右。如果以后每年的杠杆率提高5%左右,是否可以提高M2与经济发展的匹配度?是否可以对降房价、去泡沫、稳增长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这些问题都有质疑和研究的必要性。
三、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实现增长6.7%的启示。
2016年,我国国有企业利润总额为2.3万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7%。其中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在2016年实现了利润增长6.7%,创出了2012年的最高增速。但要明白的是,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是在连续两年负增长的情况下取得的。这种恢复性的增长,说明了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也表明了6.7%的较高增速是因为上一年度的基数较低导致。全国国有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也不过2.3万亿元以上,资产利润率只有1.75%(2.3万亿/131.7万亿)。尽管如此,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恢复性增长仍然给我们许多启示。
首先,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产业和结构发生变化,利润集中在能源和原材料等少数行业的局面开始打破,电子设备、电子机械和医药等行业的利润比重显著上升。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加快推行成为国企扭亏和利润增长的新动力。
其次,国有企业在兼并重组、处理僵死企业和安排下岗职工等方面不断推进,供给侧改革成效显现。
第三,继续推动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长期任务,这方面的改革还是要回到分类管理、分类整合和分类考核的可操作性思路之中。
在具有行政垄断和需要自然垄断的非竞争性国企中,主要是解决出资人到位和国有资本的预算问题;在公益类自然垄断性行业的竞争性业务和在商业类国有企业中的竞争性行业,主要是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步伐。而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不外乎以下方面:一是通过上市,优胜劣汰,实现由管企业向管资本过度。二是通过兼并重组实现自愿联合、择机退出,前提是卖个好价钱。三是国有股减持或整体转让,把退出的国有资本划归为全民社保基金。四是一次性退出,安排下岗职工,做好职工再就业工作。五是理清劳动关系,通过一次性交学费甩包袱,一劳永逸解决遗留问题。
由此可见,国有企业的利润增长并非主要问题,属于正确做事的范畴。而国有资本的出资人到位和国有资产的预算才是更为主要和本质的问题,属于做正确的事之范畴。如果不能做正确的事,有时候的正确做事劳而无功,事倍功半,甚至得不偿失。
四、房地产税的零表述比较靠谱。
两会之前,民众热议的房地产税未提请本次人大审议是一大亮点。只是会前会中部分所谓的专家言论让人匪夷所思。诸如什么:“在当前的最佳时间窗口和关键时刻,有关热点城市应做好房地产税试点的准备工作”等。某专家再次表示:“征房产税法理无障碍”等。还有人抛出什么“房地产税率应为5%,应从第三、四套房开始征房产税和房产信息联网可行”等,实际上都是关于房地产税是否可行的伪问题。而对于其合理性和法理性的思考与研究则鲜有高论。对于以上伪问题的研究和炒作,不但不能给政府出台房地产税提出合理化建议,而且大有扰乱视听、破坏国家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之虞。如果这些议论出自民间还情有可原,而一些所谓的税务专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表不靠谱的言论就让人怀疑其动机如何了?
还是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中关于“土地使用权70年问题”的表述更为严谨准确,与政府报告中的零表述精神相呼应:一是可以续期;二是不需申请;三是不设前置条件;四是可以交易。寥寥数语,道出了制定房地产税法的基本原则。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尽快推动房地产税的立法。而征收房地产税应在立法之后。
五、一带一路和京津冀一体化尚缺可操作性思路。
一带一路和京津冀一体化是两会期间重复率很高的词汇。一带指的是原来老的丝绸之路,称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部分大多是我国西部的贫困地区。一路指的是通过海上到达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欧洲的海上通道,称为海上丝绸之路。京津冀一体化指的是由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的行政区划为依托,实现经济互补的发展路径。
到目前为止,一带一路和京津冀一体化主要还是停留在地理概念的范畴。国内部分缺乏可操作性的改革思路和实施目标,国外部分则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多数国家需要扶贫,其转变为经济发展动力的现实路径尚未形成。
所以说,从现实情况和长远发展看,一带一路只有国家政策的引导意义,而不可寄予多大期望。至于京津冀一体化,当前的热点就是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导向下炒热了房地产,使泡沫越吹越大。导致实体经济的发展受到制约,产业空心化加剧。目前,尤其要警惕的是:不能把京津冀一体化搞成房地产泡沫一体化和京津冀一起堵(两会期间,两次往返北京——河北涿州,每次堵车都在1-2个小时)。
2017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