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是安徽唯一与浙江、江苏同时毗邻的都市,但为何我们感触到有临近江浙之便,却无临近江浙之利?宣城区位优越,环境良好,近年来发展也是很努力,为什么和苏浙沪的差距不是缩小了,反而是扩大了?自我对比,成绩很大,和外对照,差距很大。
二十年前中央媒体登载了一篇文章《山这边、山那边》,说的是苏皖之间郎溪县和常州溧阳交界的伍员山,山两边的自然条件相似,民俗相同,但发展的差别很大。文章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观念的差异。今天读来依然发人深省,而且更甚以往。
在全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省第十次党代会刚刚落幕,市第四次党代会绘出今后五年发展蓝图之际,提出学习对接苏浙沪、开展观念更新学习讨论活动,可谓顺发展之趋应运而生。
学习苏浙沪:永不懈怠的先发意识、动真碰硬的改革精神、登高望远的创新理念、主动布局的开放构想!学习苏浙沪登高望远的世界眼光、永不停步的创新精神、敢闯敢试的胆识胸襟,树立雄心壮志,见贤思齐,勇与先进地区比较,敢与强手过招,在全国发展的大坐标系中立标杆、找定位,以宽广的开放性视野闯出路、要办法。
对接苏浙沪:必须开展触及灵魂的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深入查找剖析我们自身问题,找准问题症结,切不可当成号子喊喊了事。要着力破除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思想桎梏,着力解决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突出问题,树立新思维,焕发新状态,激发新活力。
学习对接苏浙沪,不是盲目的照搬照抄,重要的是学他们经验、做法,常做、常学、常新,才有大发展。同时,要着眼于宣城自身特点,形成宣城市的特色,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亮点。积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科学布局,高标定位。要高瞻远瞩规划科学的长远发展战略目标,可以在实践中校正,但不得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目标就是方向,就是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