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的时候简直是有点杞人忧天,有点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况味。
昨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月底,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29982亿美元,较2016年12月底下降123亿美元,降幅为0.4%,并且也是自2011年2月以来首次低于3万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对于1月份的外汇储备预期值为30035亿美元。
于是乎市场担忧心态骤然膨胀,资本外流似乎到了不可控的阶段,人民币贬值似乎到了不可控的阶段,大有中国版金融危机来临的危险。事实是不是这样呢?是不是我们的专家过于敏感呢?
3万亿元外汇储备依然很多,是世界上外储最高的国家,跌破3万亿元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外汇储备不是越多越好,多了也是一个负担,像14年以前,外储膨胀央行不得不不断提准对冲基础货币投放也是一个问题,中国外贸企业不得不面对本币升值的苦果,外储投资保值增值也面临巨大问题,投资美国国债也不是没有风险,美元贬值就让中国外储面临巨大缩水,当然少了也不行,会影响进出口和外债偿付,甚至导致金融危机,像外蒙古没能力支付到期债务和亚洲金融危机。那么外储以多少为适宜,虽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但是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直在研究外汇储备充足性问题,其《外汇储备充足性评估》框架包括四个核心指标,
首先外储能够 支付3-4个月的进口之需 ,海关总署1月13日公布16年12月进出口数据,以美元计价进口额1685.99亿美元,同比增长3.1%,那么四个月进口美元大约是6800亿美元,即使考虑到一定的增加值,按照3%计算,大约是7000亿美元,即使考虑到贸易争端和经济发展,进口适度增加,但也不会超过10000亿美元。如果不考虑外储规模变动目前外储能够支付未来12个月的的进口之需,因此外储规模是依然很大的,安全系数非常之高。
其次,偿付30%短期外债,截至2014年末,我国外债余额为54793亿元人民币(等值8955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按可比口径(含SDR分配,下同)计算,同比增长2.5%。从期限结构看,中长期外债余额为16788亿元人民币(等值2744亿美元),占30.6%,同比增长7.5%;短期外债余额为38005亿元人民币(等值6211亿美元),占69.4%,同比增长0.4%。短期外债余额中,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占70.5%。笔者没有查到15年16年数据,但不管怎么说,一年到期外债不太可能超过1万亿美元。上证报资料是,目前本外币短期外债规模为9000亿美元左右,30%偿债能力大约需要最高3000亿美元外储,不考虑外债规模和外储规模变动目前外储能够支付未来三年以上短期外债的需要,外储处于安全水平。。
三是满足国内居民资产流出需求,目前外储高达29982亿美元,而同期的M2只有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55.01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个和2个百分点,M2数据表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可向国外出售和转移的流动性资产,IMF 认为外汇储备需要满足5%-10%的本国居民资产外流需求,也就是最高需要15万亿元的外储相当于2.28万亿美元,目前中国外储是很安全的足够支付居民资产转移。
四是满足其他资产组合流出需求,因为中国依然实施资本管制,资本项目下不能实现自由兑换,因此不足为虑。如果硬要扯上一个指标,那么就用QFII额度来衡量,截至2016年8月3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累计批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额度814.78亿美元;累计批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5103.38亿元,按照15%测算,大约需要120亿美元,中国外储是安全的。
五是外储流出趋势减弱,截至今年1月末,我国外储规模为29982亿美元,跌破“3万亿”关口。不过,外汇储备规模同比和环比降幅明显收窄,表明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已较前一时期有所放缓。未来外储虽然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下降幅度可能会继续收窄,何况人民币虽然有进一步贬值的要求,但贬值空间不会失控,美元指数虽然有进一步上涨可能,但涨幅不会太大,美元指数上涨不符合美国利益,川普就开始指责美元指数上涨损害美国利益,就货币政策汇率问题向德国日本发难,外储减少与人民贬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度,贬值预期越强,外储减少越多,比如2015年12月人民币贬值1.49%,外储减少1050亿美元。因此笔者认为外储趋势性减少将进一步衰弱,过度担忧似乎没有必要。
因此按照IMF标准从一年到期外债支付能力和保证4个月的进口等按照最高要求之需,中国外储最极端情况下需要2.6万亿美元,目前29982亿元外储都是安全的水平,何况中国进出口一直保持较多的顺差水平,也能保证外储不至于出现急跌而伤及安全水平。据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3.21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3%。其中,出口7.6万亿元,下降1.6%;进口5.61万亿元,下降4.8%;贸易顺差1.99万亿元,扩大8.7%。顺差相当于3000亿美元左右。因此过度担忧外储规模跌破3万亿美元水平有点杞人忧天的况味,有的专家是从学术角度出发阐明自己的观点,这无可厚非,学术可以争论,有的专家是无事找事妄图吸引目光,在哗众取宠,这就不是很好了。
人们或者专家之所以担忧外储跌破3万亿元水平,一个是整数关口情节,作为学术观点未免有点迷信,外管局就认为:“外汇储备是一个连续变量,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下,储备规模上下波动是正常的,无须特别看重所谓的“整数关口”。”其次是媒体援引专家的话根据IMF外储公式,按2016年数据计算,中国最低外汇储备要求是2.8万亿美元。“ 因此 巴克莱首席经济学家常健的报告称,中国可能容忍外汇储备在12个月里从3.33万亿美元进一步下滑,预计“安全”底部是2.75万亿美元。这一数据与3万亿元相差不远,增加了市场担忧心理。
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央行向市场提供外汇资金以调节外汇供需平衡,是造成1月份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适逢农历春节,居民境外旅游、消费等活动增多,企业偿债和结算等财务操作也会增加,带来相应用汇需求,成为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季节性因素。 同时外储下降幅度降低,趋势性大规模外储下降不是很现实,何况央行也在堵漏打击非法资本外逃,因此外储减少似乎没有必要太过担忧,更没有必要惊慌失措,平常心看待为好,过度解读只能增加市场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