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人都想着做李白,却卷入现金贷漩涡不能自拔



null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诗仙李白《将进酒》里面的两句诗,但却完全符合现金贷借贷人群的心理特征。他们与李白一样,追求的都是洒脱不羁,不管经济实力、收入怎样,他们都要过上“得意”、“尽欢”的生活,即便这样的生活已超过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即便自己背上了累累的现金贷债务,也相信终有一天“千金散尽”终将“复来”。

在监管严控后,现金贷市场必将迎来严重缩减。36%的红线一旦卡死,就意味着现金贷平台的借款利率以及信息审查费、账户管理费、交易手续费、风险保证金等等全部加起来,总和都不能超过36%。在没有平台可以利用让人不明所以的费用来间接提高利率。如此一来,一些短期现金贷产品就将无法持续,加上监管对平台机构放贷业务上的管制,超九成的平台都将面临淘汰。

null

 

而平台的大量淘汰,无疑会让那些已经习惯了在各个平台“补墙”的借贷人群面临危机。对于许多沉浸于“拆东墙补西墙”的人来说,在十几个平台同时借款已经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对于现金贷这种快速就能借到钱的金融模式来说,如果人没有自制力,或沉迷某种不良嗜好,很容易越陷越深。为了贪图享乐去借个几千、几万,待到还款时又将手伸向了其他平台,以为依靠“撸小贷”就能够轻松过关,不曾想中了平台的套路。如此往复的过程中,借贷人虽然也能够形成一定的资金“平衡”,但这是建立在风险之上的假象,一旦失去借款来源的现金贷平台,借贷人将坠向无底深渊。

null

 

所以,多头借贷的人群还是要趁早“脱坑”,监管层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对于现金贷借款人也出台了相应的规范要求,指出现金贷平台应该持续评估贷款人的还贷能力、信用状况、贷款用途等;且贷款展开期数一般不超过2次,单笔贷款的本息债务也有明确上限。虽然这么做可以有效防止借款人过度借款,但若要真正解决多头借贷问题,监管政策还需进一步深化。

总的来说,如今的现金贷就像当年的P2P一样,野蛮生长过后迎来了规范监管。这当然是好事,现在经过监管整改的P2P市场中,留存下来的都是优质平台,不但安全性提高了,投资收益也逐渐稳定了下来。如果现金贷的规模也能在监管的管控下实现“小而精”、健康规范发展的话,对于那些深陷“多头借贷”的借贷人群来说,也是尽早脱离负债,追求真正美好生活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