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
养儿为防老,这是中国几千年来人们根深蒂固的思想价值观和理想生活寄托,也是彰显亲情和孝道的重要文化传承之一,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和生活变化,在城市化和人口因就业迁徙、学业迁徙、婚姻迁徙、跨国际区域迁徙等多种新迁徙产生的家庭居住形态变化下,加之家庭结构的倒金字塔形现状造成的养老问题积压,使得养儿为养老这个千年观念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养儿未必能防老,甚至养儿为养老在很多地方变成了养儿养到老的现象。
养儿为防老,儿女不在身边,怎么养老?没有儿女怎么养老?儿女工作压力大连个孩子都养不成又怎么养老?儿女两个拼死拼活工作要面临四位老人甚至多位老人怎么养老?富养老也好,穷养老 也罢 ,最关键的还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时间和距离的问题。再多的钱,老人感觉不到温暖和亲情,就是天天睡在银行账目上也是心里哇凉哇凉的,毕竟人间亲情至上无可取代。当然,没有钱时,仅仅靠城乡差别如此大的退休金和杯水车薪的乡村养老金,也是无法 应对养老所必须的种种开支。到底该如何养老?如何养老才能让老人在夕阳时间内享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关爱,还不担心老无所养的种种顾虑呢?这不仅仅是国家的社会课题,更是政府无法回避的普遍社会关注的趋势问题,关键是每一个不同的家庭也都是具体承担和完成义务养老使命的最终执行者,面对社会种种压力和亲人两地或是多地分离,以及面对不同老人有不同关爱需求和实际困难的现状,科学养老和创新养老就成了值得探索和实验的必然社会工程。
所以,针对社会突出的养老问题,虽然这几年不同媒体和报道均对养老或多或少地从不同角度催促政府出台更合理完善的机制与保障措施,但是,面对几亿人的大国养老问题,这也注定是世界关注的中国养老方案的新视角聚焦点,一旦中国方案行之有效,那么,世界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也必然会学习和效仿,因此,中国式养老已经不是中国的问题,而随着十九大成为世界关注中国的新时代新起点后,中国养老方案也必将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养老问题解决蓝本。
更科学、更创新、更人性、更贴心、更关爱、更针对、更有效、更便捷、更均衡,将成为中国式养老方案的重要衡量标准要素,而粗放式的传统养老也不会消失,只会升级为更回归中国家庭温暖和亲情凝聚的文化主线与孝道本质上。到底有哪些养老方式值得不同的人群和家庭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呢?这就是我们对未来十年养老的供给模式的大猜测,也是对十九大后养老问题解决效果的新景象新预测。
这个大胆的预测,即:未来的养老是菜单式自主灵活选择或更换的基于个人价值兑现的养老平台。体现形式如下:
1、居家养老
2、社区养老
3、街道养老
4、义工养老
5、职业养老
6、兴趣养老
7、家族养老
8、乡村养老
9、候鸟养老
10、国际养老
11、金融养老
12、住房养老
13、时间养老
14、旅游养老
15、艺术养老
16、知识养老
17、劳作养老
18、田园养老
19、医护养老
20、分群养老
21、结伴养老
22、互助养老
23、寺庙养老
24、众筹养老
25、共享养老
26、捐助养老
27、认领养老
28、公益养老
29、行业养老
30、机器养老
基本上,以上三十类别的养老模式几乎能涵盖不同老年人群的养老选择和阶段调换需求,能引领当下养老供给发展,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背景和个人价值储备,终究都能找到或是适应未来自己的老年生活与归属,而且在这三十类别的养老体系中,每一个体系都有几百项甚至上千条目的养老规范实施,指导全民贡献养老这个社会大工程,在中国能形成多种模式下的样板基地,不仅囊括世界养老所有形态,而且还有中国本土创新养老的典范和可以输出的经验代表,最终,养老不再是一种恐惧心理和过早担忧的私人问题,而是水到渠成可供个人和家庭灵活选择与升级需求的超级自由选平台,在这个超级平台的服务模式下,会形成越来越专业的服务机制和服务人才,并整体升级中国式养老方案。
多数老年人,总觉得只有亲生子女才能照顾好自己的这种传统思想和顾虑,也将随着更多原,更专业的养老供给形式和体验,而彻底改变自己的固有想法和疑虑,只有专业的人和更专业的联合机动服务体系,才能超越子女个体的能量与孝心,让每一个家庭的养老负担化作是社会的养老机会。
传统的养老情景中,老人有病,告诉子女,怎么办?子女依然给医院咨询,然后依靠大夫解决,子女充其量就是在老人医治的过程某些时间点上,能在老人看到的视觉范围内站着围着或是相互说说安慰的话,而最终解决问题的依然得依靠医疗科学和生活科学来辅助甚至主导。
传统的逢年过节中老人最开心的是儿女满堂团聚一家,但是,在手机、网络、购物、游戏、社交、体验等新的身体延伸般的现代科技工具面前,多数家庭的老人败给了能上网的手机和各种刺激年轻人的旅游度假上,而留给老人更多的则是思念和孤独,甚至是痴呆和孤独终老的冷意人生最后时光,这种亲情被手机上位的人类宝贵情感越来越变得稀缺,甚至成了老年人的精神追求奢侈对象,更不用谈老年人心中的养老心愿了。
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个人服务定制、私人医生需求、家庭营养师、上门协助药品服用师、定时看护预订、老年失踪导航、防摔传感、防痴检测警报、子女角色扮演服务等等创新服务的催化下,很多老年人已经开始慢慢由指望子女养老的思想,转变为依靠个人能量储备和价值变现的方式采购社会化养老服务,而且在符合自己心意的晚年乐趣生活中,已经走出一年或几年仅仅依靠子女带来的欢聚思念幸福陷阱,这些老年人更加开明和理智,更加理解现代年轻人的生活和社会变化,更能接纳新的社会变化带来的新的养老体验,在精神家园和晚年幸福上老年人更多依靠的是自己的自主时间充实方式和灵活选择,对子女来说,在这些老年人心中,顺其自然延续亲情,珍惜每一次相聚,不奢望寸步不离,但愿人生不再以操劳而落幕。
老年生活,不是谢幕,而是另一种人生探索的开始,养老不是归属,而是回归童年乐趣的补充,养儿为防老依旧会传承下去,养儿不为养老也将会更加活跃新生代老年人的思想境界。
财富是养老的必备基础,贫穷也不是养老无门的拦路虎,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养老根本就不再是一种不平等也不均衡发展的二元结构下和倒金字塔家庭结构发展模式下的社会大难题和超级工程,更不是绑捆人生的紧箍咒,养老将会成为一种新的人群生活福利,甚至有专门的但不一定非要是养老院的场景的新环境设想,在那样的生活新要素组成的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的环境区域里,老,不是生理上的无奈和心理恐惧,老,成了一种幸福的升华,老,成了一种享受奇幻乐趣生活的资格,只有老了,才能去体验或是生活在那种环境中,并持续享受天堂般的服务,与当下的养老的人生接近终点的等老等谢幕的思想和心境氛围,是截然不同的。
养儿不为养老,你就不会老。移动互联网改变了全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世界关系,打破了物理上的种种限制和不可能,养老难道还会一直困扰我们吗?当这个世纪末,人类再回头看今天时,不知道会有多少新人类在嘲笑今天的人们一辈子竟然是在为养老?!这是多么荒谬的事情,而且竟然为了养老,人们还做出了那么多扭曲的行为。所以,在未来,新人类不再一辈子为了养老而勤奋或是贪婪,忍耐或是突破,坚持或是变异,养老将会像多年前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甚至是普及高中教育一样全面义务养老。
人类进步,是因为人类有了新的追求和进步,有了思想上和技术上的进化和跨越,当人类开启新的进步时间起点时,养老不再是今天养老背后的设计,养老必然会成为一种全社会福利化的自由生活选择,即让养老回归养老,除了是养老,养老什么名义和负担也不需要背负,养老仅仅只是养老而已,一种普世性的自然而然的生活去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