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市场的三层关系
前面几天,朋友们又在争辩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趁着假期,我试着作一个答复,欢迎拍砖。
在我看来,政府和市场有三层关系:
一、政府本身是市场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说起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学术圈的讨论大多是注意两者之间的矛盾,注意它们两者之间的此消彼长的关系,而很少说起他们之间同消共长的关系,这就像大家谈论一幅画的时候,大家会注意青山绿水,而会忽略白纸本身。(为了讨论方便,这里不对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职能作出区分,而统称为政府。)
实际上,政府本身就是社会经济的一部分。经济的有效运转,有赖于政府的执行一系列重要的职能,如制定标准、制定规则、并利用行政、司法的力量保准这些标准和规则得到贯彻、执行。
在这个层面,面对不断加速演进的经济、面对新的组织形式、新的产品形式、新的交易形式、面对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一个积极高效的政府可以提升经济的运营效率和演进效率。一个惰政的政府、或一个追求政府官员阶层利益的政府则会让该国的经济更容易陷入贫困或拉美化的陷阱。
在这个层面,在经济生活中,市场和政府同消共长的关系,是社会生活的常识,但往往被经济学家所忽略,而实际上是需要加强研究的。
二、市场失效时,政府有必要扮演积极的角色
实际的经济会从两方面陷入困境:
在微观方面,如垄断或寡占会损害整个经济体的利益,政府有必要出面干预,以促进竞争或为天然垄断的产业制定合理的定价机制。
在宏观方面,当经济发生过度的波动的时候,政府利用逆周期的财政或货币手段,以平抑经济的过度拨弄感动。
在这两个问题上,经济学都有很好的研究,但经济学专业以外的人士可能不太熟悉。
综上两点,政府确实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成员。政府的有效担当,有助于经济的健康和发展。
三、产业政策
政府在这个层面的角色非常有争议。
按照主流的经济学理论,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可以为资源充分定价、最优化资源的配置并实现经济产出的最大化(所谓的“一般均衡理论”)。这里并没有产业政策的空间,政府只要做好前面两项职能就可以了。
从经济的实践来讲,二战以后,那些从二流、三流经济中成功跃迁到第一梯队的国家不少有成功的产业经济政策实践,并可以合理地认为这样的经济成功和这些国家的产业经济政策之间有明确的关联。
经济学界的一个挑战是,研究经济学理论的人大多不熟悉国别经济比较,搞国别经济比较分析的人大多数经济学功底不够扎实。
对二战之后国别经济的研究,一直让我怀疑主流经济学的逻辑,经过多次的推演,我发现了一般均衡理论证明推演中的致命问题:这个证明,如果成立,它必须作一个额外的假设,即假设经济中不存在瓶颈商品;而当经济中存在瓶颈商品的时候,一般均衡理论并不成立,在这种情况下,消除瓶颈为第一要务,这也正是政府实行产业政策的理论基础。
四、数学证明(建议只学过经济类数学的朋友略过本节,作者是在数学系读的研究生)
微观经济学自被一批数学家公理化之后已经成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石,并被中国经济学界理所当然地接受。其核心思想是自由市场体制将通过为社会资源作出最佳定价来最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使社会产出最大化。但是,这一证明的成立需要做出一定的假设,而原来的假设其实是不够的。
考察以下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某产品的供应函数为:Q=P,即价格P上涨,供应Q会增加;
需求函数为:Q=15-P+(E-E0),即价格上涨,需求会减少,同时,需求也随经济总量的变化而变化,E0为现在的经济总量,(E-E0)为相应的变化量;
同时,经济总量也会因这样的商品供应而变化,即有经济总量函数: (E-E0)=Q-(P-3)^2,即供应增加,经济总量相应增加,但价格上涨,经济总量会以平方效应下降。
这组方程的结果是《P=6,Q=6,(E-E0)=-3》,即市场达到均衡时,总的经济水平会下降,即市场并不能使社会资源的配置最优化!相反,在满足供应函数的情况下,当Q=3.5,P=3.5时,(E-E0)=3.25,经济总量达到最大化,而此时市场并不处于均衡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什么样的商品有我例子中所列的商品的特性?其实,任何具有社会发展瓶颈型特征的社会商品都与经济总量之间有和我所举的例子相类似的相关性,而在长期里,我们看到,即使是发达国家的经济也在突破一个一个瓶颈。这也更容易解释“倾斜式产业政策”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历史性功绩。
曾有朋友指责我的模型的参数选择有问题,其实选择以上参数只是为了表述简单,我现将该模型的一个一般的表述转贴在这里,各位可以看得更清楚:
等式1: 需求函数:Q=F(P)
等式2: 供给函数:Q=F(P)
等式3: 经济总量变化函数:(E-EO) =F(Q,P)
如果(a,b,c)是以上方程组的一组解,即当(Q=a,P=b,(E-E0)=c)时, 上面的等式成立, 那么, 资源的最优配置条件还要求这组解要满足:
等式4: d(E-E0)/dP=0 (d是偏微分符号, 我的电脑没有专用偏微分符号,故借用。)
等式5: d(E-E0)/dQ=0
在一般情况下,这五个等式相互独立,三个参数要满足五个独立等式的几率为零。这就象要求在一个三维空间的五个独立平面相交于同一个点。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即使在市场结构完善的情况下, 市场体制可以有效配置资源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微信公众号《经济学家圈》于2017年3月4日对此有所介绍,我的新浪博客有长年的悬赏,谁在那里第一个证伪我的数学证明,我奉上100万人民币的奖金。)
五、总结
林毅夫先生也是一个产业政策的倡导者,他也注意到了战后国别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注意到了各国产业政策的作用;但他的问题是:1、和其他一些经济学家一样,他不知道主流经济学的数理证明中的逻辑问题;2、他基本上在用第一层面和第二层面中的政府的地位和作用来主张政府在第三层面发挥作用,因此,他被一些经济学家指责为“思维跳跃、逻辑混乱”。
国家经济的建设,不仅仅是建设桥梁和大坝这些硬件,其实政府本身的建设是更重要的环节。而建设政府,首先要搞清楚建设这个政府的方向是什么、阶段性的目标是什么?就经济工作而言,从历史的角度和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政府首先要做好第一层面的工作、然后是第二层面的工作、然后是第三层面的工作,当然,鉴于目前的国际经济竞争,政府需要同时做好这三个层面的工作,同时也要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权力边界和能力边界在什么地方。好的经济体需要一个在三个层面都积极有为的、也明确知道自己权力边界和能力边界的、有学习能力的政府。
2017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