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企业一味的去追寻更多的资源,认为没有资源就没有市场。真的是这样吗?但
在云里分析认为,有资源也不一定有市场。
传统企业涉足互联网业务,最大的危机在于没有人才和思维的准备。举一个例子,一家不愿具名的新上线互联网金融P2P平台,开始的时候运营很稳定,前期也做过一些推广,理财项目收益较高,在12%-16%之间,没有出现过坏账和提现困难等问题,但就是发展缓慢,一直不温不火。总公司最终决定撤销平台。
这家公司只有市场部和客服部,市场部只有3个人。总公司在二三线城市,为了节省成本,总公司把研发部门和文案策划放到了总公司。由此造成总公司研发部与分公司市场、客服部的沟通成本增加。平台上线前的测试是由分公司市场、客服人员进行,缺少一名对产品感知较为准确的人去主导,加之总公司决策流程又长又慢,最终导致网站后期更新优化慢。
另一方面,公司在做产品推广时,没有良好的营销思维,投放效果把控不够,虽然不断烧钱投入,但成本明显升高。于是总公司决定终止推广,更加阻断了平台的进程。
最关键的一点,平台上线以后,并没有后期的用户维护,导致进来注册的用户活跃度不高,新用户增长又缓慢,平台口碑自然而然上不去。你能说他们没有资源吗?有的。财力、人力、时间都投入了,用户也有,但是市场呢?受到自身的局限,打不开。
在云里分析认为,这家公司企业管理效率低、成本过高,有资源却没有更大的使用,转化率低,有推广渠道,但是没有合理的机制。这是平台死亡的原因。但根本,还在于人才和企业思维并没有为互联网做好准备。传统企业没有互联网基因,危机是无处不在的。
在云里本身也是一个互联网+ 的平台,但它是以大数据+社交为理念,融合了电子商务、协同办公、交易等互联网基因在里头的,本身就贯通了信息流、商品流和金融流的综合性SaaS平台。
在互联网2.0时代,这样的平台有很多优势,最有价值的就是在互联网基因下,它可以对已有的行业潜力进行再次挖掘,并用互联网思维去重塑新型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结合上述案例,他本身有一个互联网产品,但公司却不懂用互联网思维进行管理和日常办公,在云里平台其中一个优势就是它可以实现协同办公,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日常任务对接和进度可以通过互联网解决,并且同步。这其中就解决了沟通问题和效率问题。同时也可以通过工作任务进度及结果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标准。一劳永逸。
案例公司的烧钱式推广本身转化率不高,是因为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而在云里平台可以综合人脉、商脉资源同时满足推广和资源共享,拉近商户和用户之间的距离,同时整合企业上下游产业链,进行有效管理。
案例公司最关键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缺乏互联网基因(互联网思维等),有在云里这么一个平台,可以基于SaaS平台,让传统企业融入大数据和社交思想,投入运用之后,自发形成互联网运作思维,打破信息不对称格局,让传统企业与互联网趋势融通。
在云里认为,就传统企业经营模式而言,企业信息、资源往往是以碎片式、点状式的方式存在,连接路径极其微弱,需要在云里这样的互联网+平台为企业经营发展做有力支撑,这样以群蜂意识为指导的商业模式,才是传统企业应该把握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