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雨水更多落到的地下小水库中


 

  许多人都知道对于降雨稀少的地区来讲,雨水利用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他们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也要关注每年都十分丰富的降水。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 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 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 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因此,雨水对中国来说是机器重要的资源。
大城市的人想:“大雨都下到水库里多好啊!”
可是,我们并没有珍惜与水,相反却让雨水拜拜流进下水道。同时,当需要更多水的时候,我们往往不假思索地就河流的更上游修建水库。简而言之,城里人已经渐 渐产生了这样一种自私的想法:“下雨给我们生活、出行带来了许多不便,要是雨不下在城里而下在水库里该有多好啊!”。
因此,我们应该行动起来,让人们充分认识雨水的价值,让大家明白:让雨水拜拜流进下水道的做法,实际上是对水资源的浪费。雨水就是潜在的水资源!大城市里 的人也要从基础的小事做起,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收集雨水。我们可以在城市里建设许多许多“小小水库”(pp雨水模块收集池),使之形成一个独立的、自给 的水源,这些就是我们雨水利用最基本的目标。
城市水源来自广大的农村地区
人们的用水通常来自在距离市中心百公里外的山区水库所拦蓄的河水,现在城市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已经影响到城市的发展,政府不得不通过不断地寻求越来越远的水 源来克服这一困境。可是水库的建设不但导致了上游山区林木的破坏,还由于大面积的占用土地,造成百年历史的村落文化被毁;而且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内暴 雨频发,城外地面干裂。所以,解决本地区的水资源问题不能完全依赖其他地区。
现在城市里的人听到水库没水,库底见天的消息已经习以为常,不当回事了。因为水库都离城市很远的地方,人们即使想看也很难亲眼看到这种状况。毕竟我们身边有自来水,打开水龙头就有水流出来,每天都在不停地用水,哪里会有什么水源的意识呢?
但是,我们为什么不从利用雨水开始,通过储存雨水来创造我们身边的水源呢?如果你的城市每个建筑都来收集雨水,那么所收集的雨水总量将是相当惊人的。假如 你所在的城市有150万个建筑,平均屋顶面积为60平方米,按每年降雨1500毫米计算,每年可收集的雨水量是:60平方米X1.5米(1500毫 米)X150万=1.35亿立方米。这里顺便说一下,这一数字要大于多数城镇供水水库的供水量:1.26亿立方米/年。可见,许多的“小小水库”几乎可以 相当于一座大型水库。
“小小水库”经济上是合算的
修建一个有效库容为8500万立方米的水花费17年时间,耗资约1.35亿,这还不包括对原著居民的房屋拆迁补偿,这部分资金才是供水总投资的百分之十到 二十,全部还要包括喝道想自来水厂的供水,原水的净化消毒,自来水厂向各户供水以及其他费用,全部费用可达修建水库的五到十倍之多!然而,作为城市雨水利 用设施“小小水库”的建造时间很短,并且没有额外的花费,维护也是很便捷。
一个完整的“小小水库”是由一套“雨水收集系统”构成的,它可以在草坪、花园、广场、公园、机场、停车场以及行车道下方不停地收集屋面和路面的雨水,组成它的主要设备按循序应分别为雨水截污挂篮装置、初期弃流过滤装置、雨水自动过滤器、检查井、雨水收集池、回用井+提升泵、雨水地埋一体机、雨水控制柜,收集来的雨水可用于洗衣冲厕、绿化灌溉、水池补水等非饮用性用水。具体如何部署需要了解水池位置及应用情况来具体安排,影响因素较多,所以多数需准备图纸给相关人员才可进行下一步安排、如列详细清单、系统报价和图纸深化等。
雨水收集池一般使用pp模块雨水收集池,由若干个pp雨水收集模块组 成,水池的形状可根据需求任意的组合,不受场地的限制。具有施工周期短、安装方便、组合灵活、使用寿命更长 的特点。其次,模块采用新型再生环保pp(聚乙烯)材料,100%可循环利用材料制造,经久耐用,安全无污染,模块结构在完成蓄水的同时形成稳定的独特结 构空间,使其具有超强的承压能力,水池上面可以做消防车道、停车场、绿地等。模块可以组合成快速排水通道,实现广场、道路排水。PP雨水模块可以创建免维 护的贮水库,全年不间断的收集雨水,为园林绿化浇灌提供大量的水源。和传统方式比较,每年可节省大量资金。应用在小区与房地产建筑、大型体育场馆、学校 操场、机场跑道、城市市政工程、园林绿化工程、高尔夫球场、私人别墅花园等雨水综合利用项目中。

转自 安徽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http://www.hfqy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