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基文为何“出师不利”?


  072、潘基文為何“出師不利”?

 

  後院起火,聯合國秘書長一方面調侃自己失業;一方面籌劃著回家當總統。人還在紐約,就被賄賂醜聞擊打,挖出其國內任職時的所謂貪腐。可見韓國政治環境的複雜,堂堂的聯合國秘書長還沒有說過自己要競選總統就給人退休回家不易的感覺。不管刀山火海,不回家還能去哪裡?十年聯合國秘書長生涯,在世界格局的平衡中總算是完成了任務;不管任務完成得怎樣?總之完成了任務。

  給中國人最深印象的是潘基文說,如果自己當選韓國總統,他認為部署薩德系統很有必要。這不僅讓中國人感到詫異。沒有中國的支持,恐怕聯合國秘書長也許會遭遇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而不能連任。可是,中國人還沒有從潘基文退休中走出來,人家潘基文已經是韓國總統的潛在當選人了?這簡直讓人有被背離、被忘恩負義的感覺。也用不著自作多情,畢竟人家是準備競選韓國總統嘛。

  不巧的是,韓國媒體最近報道潘基文先生回國出師不利。一方面受到其弟弟可能受賄的指控,另一方面韓國部署薩德係統的言論與當下韓國民調領先的黨主張相違背。這兩方面不足以說明潘基文不能當選,但是從其言論的基調來看,他確實有點懸。問題出在哪裡呢?一方面出在他看起來並不了解韓國國內事務;另一方面他對國家的領導處於一個理論水平。

  潘基文在聯合國從政十年,是他人生的高峰期。他當選聯合國秘書長只能是各國博弈的妥協結果,並不是說明他的政治素養有多高。注意:聯合國秘書長并一定是政治精英。畢竟聯合國秘書長是個老好人角色,這也許是叫秘書長的原因。而潘基文在這個位置上十年也沒有表現出多少政治智謀,頂多是協調調停的功能。

  韓國總統不同,那是個政治精英。潘基文以自己在聯合國的政治表現就可以高瞻遠矚韓國總統的位置,一定會摔跟頭。所以,從這個角度他要想當上總統,必須有摔倒立即站起來的本事。而他在聯合國練就的是前後左右的能力,而並非政治精英所具有的主張能力。正像有人說的,他有資格競選總統的關鍵因素是:他在國內比較清廉的形象,靠這一點肯定不行。

  從潘基文讚同部署薩德的表現來看,他對國家的概念是十分清楚。也就是說韓國在美國的控制下,和朝鮮不斷發展核武的情況下,作為一個國家它首要的需要就是安全的需要。既然韓國是夾在美國和朝鮮之間,那要保證韓國的安全就必須讓美國增強在韓國軍事部署的能力。這一點潘基文是對的。

  既然是對的,為何有出師不利呢?關鍵在於潘基文不在韓國政壇太久或其他原因。他有執政韓國的理念和水平,但是,他沒有對韓國感性的認識。再加上他潘基文在聯合國秘書長還沒做完的時候就開始謀劃當總統,你說他累不累?一點時間窗口都沒有。說得直白,理論與實踐脫節。韓國現在的實際情況是什麼?由於美國換屆過程中,不能詳說。

  簡單地說,韓國國不國。雖然法理上韓國是個獨立的國家,其實韓國和日本沒有太大的差別,都是個不正常國家。都是美國的傀儡,說的好聽一點都是美國不得不的鐵桿盟友。而問題是,韓國又不得不和朝鮮接壤和中國打交道。換言之,韓國被抓住辮子的還不僅僅有美國,還有中國和朝鮮。這是現實,不容的不承認。你不承認,吃虧的是自己。當然,沒有人否認你是個獨立的國家。不要老是把自己套在國家的概念里。

  由此,潘基文的出師不利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客觀原因的。他沒有休息就救國;他沒有了解國家複雜的政治現狀和外部環境影響,只憑自己的在聯合國那點老好人水平,根本不足以對付韓國政治的洪水猛獸。如果潘基文不能處理好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問題,他不僅不能當上韓國總統,而且也會把聯合國秘書長那點榮譽折半。

  張海勤2017-1-27@1615大年除夕於廣州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未經許可、禁止侵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