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莫忘下岗职工
郭向阳 文
精准扶贫莫忘下岗职工,这是搞好扶贫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党和国家对广大下岗职工的亲切关怀的具体体现。
不久前公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到2020年,实现特色产业脱贫3000万人,转移就业脱贫1000万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000万人,对其余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2000万人。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去年11月底,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此后,2016年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首次超1000亿元等“硬办法”,成为精准扶贫路上的给了之举;江西省构筑“四道防线”,山东省设立“扶贫车间”……人力多、资金足、政策活、保障好,开局之年,决胜全面脱贫出现了诸多开门红的好态势,并在全国各地形成了脱贫攻坚的良好态势。
近几年,习近平到国内各省市区考察30多次,一半以上都涉及扶贫开发问题。同时,他在系列重要讲话中也多次谈论扶贫,形成了关于扶贫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扶贫工作有了理念指引与根本遵循,共识更清晰,步伐更轻快,路子更精准,策略更有激励性。
轰轰烈烈的扶贫大风向,改变了整个中国,让更多的人们开始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确切真实的感受到国家的大情怀。治国理政,扶贫为要,国家的发展与进步,要惠及每一个中国人,广大下岗职工也不能例外。
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大多数都是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生在新社会,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憧憬着幸福的未来。但是命运却跟他们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使他们的人生经历是跌宕坎坷,首先,是在他们长身体的时侯,遭遇三年自然灾害的苦日子。然后,在他们需要学习知识的时候,又逢十年浩劫,荒废了学业。再到他们要参加工作了,又面临上山下乡,能够进入工厂当一名工人,已经是十分幸运的了。因此他们都十分珍惜这份工作,用他们勤劳的双手,默默地为社会作出奉献,为祖国的建设增砖加瓦,有的人还干出了一些成绩,有个一段辉煌的历史。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他们面临了内退和下岗,当然这是无可非议的事,因为在当时是大势所趋,形势的需要,况且党和政府还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保障了他们的基本利益,让他们能够有一笔在当时还算勉强可以的内退和下岗工资,再加上当时他们年龄还不算太大,可以打一份工,增加一些收入,因此,总算是能够勉强养家糊口。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他们的那份内退和下岗工资与现在社会人平收入相比,差距太大,仅比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略高一点,再加上他们现在年龄偏大,打工无人要,做小生意无本钱,所以现在的日子是捉襟见肘,日不敷出。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提出要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但是落实到基层,他们并没有得到什么实惠,仍然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在当今社会里,收入低而且不稳定,家庭负担重,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的广大下岗职工,是不折不扣的贫困阶层,应该是精准扶贫的主要对象之一,是精准扶贫的重点之一,精准扶贫莫忘下岗职工应该是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基本点。
在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的下岗职工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因为国家的经济政策调整,他们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服从国家安排,为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巨大的贡献,他们理应得到国家的积极关怀,理应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在当今社会里,收入低而且不稳定,家庭负担重,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的广大下岗职工,是不折不扣的贫困阶层,应该是精准扶贫的主要对象之一,这些人不应该被党和政府遗忘,不应该被精准扶贫遗忘,因此在精准扶贫中,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积极帮扶广大下岗职工脱贫致富,在党政各级部门的精准扶贫考核指标中,一定要把广大下岗职工的脱贫致富摆到显要的位置,只有广大下岗职工和其他各类贫困人口一样都实现了脱贫致富,精准扶贫才会取得圆满成功,国家才会获得真正的长治久安。
精准扶贫莫忘下岗职工,希望各级党政部门积极主动的,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让党和政府的精准扶贫,实实在在的惠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造福万千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