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成本不断攀升,中国面临石油供应冲击的威胁
亚洲石油生产和需求的缺口扩大,导致该地区进口成本不断增大,各国也愈加容易受到国际供应中断和油价骤涨的冲击。
2015年亚洲石油净进口量超过北美的消费总量,且势将进一步加大,因低油价促使生产商削减石油勘探和生产开支,未来10年油田产量可能大幅下降。
过去一年亚太地区的能源勘探活动几乎停滞,最近的勘探发现中天然气多过石油。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和8月路透原油价格调查结果计算,随着亚洲净进口增长和原油价格的复苏,2017年该地区石油进口支出势将回到5,000亿美元上方,为三年来首次。
需求料将继续增长,超过不断减少的本地生产,中国来越易受油价上涨的冲击.
投资力度下降
油价自2014年中期下跌,令承受高额进口成本的亚洲各国得到喘息机会。
但Chauhan称,预计今年和明年亚太地区的每日石油需求将增长800,000-900,000桶,而同期该地区的石油日产量将缩水240,000-330,000桶。
石油产量和需求间的缺口自2010年来已跳升逾30%,预计2016年缺口为每日2,570万桶,明年将再增加110万桶。然而,油价上涨意味着一年内成本或将增加三分之一至5,660亿美元。
“我们已看到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投资都在下降,”国际能源署(IEA)比罗尔(FatihBirol)说道。“这或许意味着石油安全和石油市场或面临着一个挑战,这是中期内投资在短短几年剧跌的一个结果。”
Chauhan表示,该地区的生产商在苦苦挣扎,不光是因为拥有资本和技术的国际石油企业撤离。
咨询公司WoodMackenzie预计,2025年亚洲石油产量将从2016年的每日760万桶降至500万桶。
中国的产量下降势头最明显。中国7月石油产量触及五年低点,因生产商关闭边缘油田,且进口达到纪录高位。
中东供应僵局
中国、印尼和印度一直在积极投资海外石油生产资产,以补充国内生产。
中国还一直在扩大其供应来源,从俄罗斯和拉美购买更多石油以减少对中东的依赖,同时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以期在遭受油价冲击时获得缓冲。
此外,中国也把目光转向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但这些都是长期解决方案。
亚洲进口中有略超一半都来自中东,且将继续严重依赖海湾产油国,这让亚洲面临石油生产和出口中断的地缘政治风险冲击。亚洲生产正在下滑,尤其是中国,而不太可能持续闲置的精炼产能越来越多,亚洲仍将依赖中东石油。对亚洲许多炼厂来说,很难找到其它进口来源来取代沙特。
关注微信公众号 汇讯视点(HXSD518),不错过任何一次原油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