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元哲学观看林毅夫与张维迎之争
作者;张忠俊 作者邮箱;[email protected]
最近,国内两位顶尖经济学家张维迎和林毅夫,就产业政策问题展开了一场大辩论,两人你来我往的思想交锋,引起学界和社会的很大兴趣。
张维迎在上个月举行的中国企业家论坛峰会上发表演讲,主张废除一切形式的产业政策。张认为,产业政策是穿着马甲的计划经济,是豪赌,不搞砸绝不罢手。之后,林毅夫发表文章,观点针锋相对地认为,经济发展需要产业政策才能成功,“有为的政府”必不可缺。
笔者认为,有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产业政策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非像张维迎说的那样一无是处,有失公正。不过,林毅夫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做的事绝大多数都做对了,更是夸张,有失公正。
到底如何正确看待二人之争呢?
笔者根据易经, 老子, 孔子的哲学观, 借鉴西方康德, 黑格尔等哲学思想, 结合当代哲学和科学的最新成果, 笔者首创三元哲学观方法论三原理。
中国学术界,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一切学科,往往要么唯西学是从,要么唯中国老袓宗是从,要么就事论事,很少有,或者说几乎没有从系统论,方法论着眼,建立自己的学术体系,因此,经常出现"关公战秦琼"的争论。
笔者尝试用笔者首创三元哲学观方法论对林,张二人之争作出解读;
一,什么是三元哲学方法论
原理一;任何事物发展初期都呈一元状态,由一元发展生发出相对应的二元,由二元博弈生发出相对应的三元[或多元],事物是否发展为三元[或多元],是事物是否发展成熟的主要标志。
这条原理用来解释亊物,都是相合的.
例如,经济方面,私有制发展至极端, 出现革命理论, 建立了相对应公有制, ,私有制与公有制博弈, 当今发展为股份制,股份制就是经济制度成熟的标志。
地球上生物早期阶段是单细胞生物, 后发展出多细胞生物, 进尔进入生物多样性阶段, 生物多样性阶段是生物发展成熟的标志。
政治制度方面, 人类社会专制制度发展至极端, 出现民主思想, 出现民主制度, 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博弈, 出现准民主制度[新加坡等国, 新权威主义等国] 政治制度也趋向成熟。
原理一与辨证法三大定律是什么关系呢?三元哲学观方法论属于中华语境,辨证法三大定律属于西方语境,二者是不同的体系。
原理一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呢?事物是否发展为三元[或多元],是事物是否发展成熟的主要标志, 该原理一的发现与提出,使人们对事物发展的规律有新认识,新突破,新标志,对人们判断事物的发展阶段有很大帮助,能避免人们的主观性,盲目性,随意性, 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作用。
原理二;一元与二元,二元与三元[或多元]是相生相克相应的关系,用第三元整合另二元达至中道和谐, 中道和谐是世间一切亊物持续, 良性发展的较好方式, 是富有智慧的人道的发展方式。
例如, 精神与物质, 二者必须协调, 否则, 人会生病, 社会也会生病。当代人很多心理疾病, 就是偏重物质, 忽视精神造成的。由于社会风气恶化, 当今出现多起老师強奸女学生, 老人倒地,无人扶起极端事件, 是社会长期重视物质金钱的恶果。
例如,经济制度,私有制资本主义在欧洲迅猛发展,呈一元极端状态。但是私有制资本主义的贪婪与残酷,促使人们思考,于是产生了马克思学说,通过阶级斗争,搞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定时期蓬勃发展,世界诞生了十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呈二元极端状态.
罗斯褔新政吸纳了凯恩斯強调政府作用, 強调宏观调控的主张,建立加強社会保障,缩小贫富差距,加強法治,打破垄断,等一系列政策,罗斯褔新政就是第三元,中道整和另二元,使美国率先走出二元困境,走向繁荣昌盛的三元新体制。
罗斯褔新政建立的三元新体制, 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 美国社会沒有出现大起伏, 沿着中道持续在发展。
但是, 近些年, 美国屡次出现警察枪杀有色人种事件, 个别州出现闹事等问题, 在美国三元新体制中是否会出现新一元极端势力, 这有待观察。
中国在改革开放前是公有制社会主义的一元极端状态, 经过文革, 社会经济面临崩溃,邓小平改革,允许私有制的发展,搞市场经济,形成了市场经济篷勃发展的二元极端状态,至1998年左右,中国开始治理整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第三元,至今新第三元整合另二元还没完成,正在进行中。
原理三;事物发展早期都呈一元,一元发展状态一般呈极端状态,由一元生发出二元,一般也呈极端状态,正如俗话说,矫枉必须过正,过正就是极端状态,直到二元博弈生发出第三元[或多元], 一般第三元呈理性,中道, 和谐,平衡状态。
孔子说;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用中为常道也"。老子说"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言; 政令, 穷; 穷尽, 意译, 太多政令达到极端, 不如持守中道, 让其自然发展] 人们理解了原理三, 就可以让事物发展至中间, 未到极端状态时, 就见好就收, 不让事物往极端状态发展, 持守中道, 中庸和谐发展, 就可以减少发展成夲, 避免社会动荡, 减少人民痛苦。
但是, 有理性的人少, 头脑发热, 自我膨胀人多, 所以有时候只有等待, 头脑发热之人一旦走入极端, 走入死胡同, 撞墻了, 才不得已回头转向走向中道,中庸。
不过执"两",不是要用"两",而是要用它们的中。这样就可以避免偏于一个极端的危险,站在中道的立场上,使矛盾的统一协调地保持下去。
以上三原理的实际应用,取决于对事物发展状态的评估判断,只有正确评估判断事物的发展状态, 阶段,才能决定采用哪一条原理,才能获得理想的实际效果。
二,用笔者首创三元哲学观方法论对林,张二人之争作出解读
法治
计划 市场
计划与市场,作为经济学二个对立的慨念博弈, 生发出第三元法治,为什么不用准市场,准计划作为第三元呢?因为计划与市场都是一种配置资源,发展经济的方式,准市场,准计划只有调节作用,只有法治对二者具有决定性作用。
为何法治对经济发展如此重要呢?中国改革有伟大的成就,但也有一条重要教训,就是忽视法治, 非法治, 非文明的发展方式,具体说,就如陈志武教授在《没有中国模式这回事》的专著所写;"随着全球化的退潮以及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之后,一些制度性的缺陷,就必然会使过去的发展陷入困境。因为过去长期忽视人权、劳工条件、环境保护所带来的发展瓶颈,使得中国无法促成服务、金融等“契约型经济”与“知识型经济”的发展"。
用法治去整合计划与市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很有必要,就是笔者对林,张二人之争作出的答案。
林,张二位大师不会不明白自已观点局限性,可能只是为了影响力而起的争论。
2016,9,29, 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