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原67军参谋长粟戎生谈老山211高地惨痛教训


回顾历史:原67军参谋长粟戎生谈老山211高地惨痛教训

本博主按:1985年5月29日,原67军所辖部队接管老山战区指挥权,其199师担任老山主要方向的防御。越军趁该师立足待稳之际,于5月31日向该师所在的拉那方向发动了代号为“T5M1”的团级规模进攻。经一天的激战,该师前沿部队粉碎了越军的进攻,初战告捷。但在此战中,一个叫211的高地上三个哨位丢失。为了夺回211高地,67199598团在十来天战斗中,组织部队轮番攻击,先后伤亡数百人之多,打得十分悲惨,但仍未完全夺回并控制其中编号为12号的两个哨位,直到九月份,在199师的精心组织下,由师侦察连副连长袁明带一个侦察排,仅以极少的代价,重新收复丢失和失控的12号两个哨位。

 

网上有关当年211高地的惨败,大都把矛头直指时任67参谋长粟戎生,说法很多,最主要的说法是他当年不顾119师领导的反对,绕过199师,亲临595团指挥,下令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回211高地。

本博也综合收集了一些当年参战老兵有关211高地战斗的回忆文章,但从未见到当年涉及此战的高层将领回顾或谈及211高地失利的经验与教训。前不久,曾参加过老山防御作战的某部研究员胡国桥大校,特地探访了已离休的当事人之一——粟戎生将军,从他口中首次谈到211高地战斗作战经过及应吸取的教训。其作战经过与网上所传基本一致,但对当时为什么要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夺回211高地”,与网传不一样。

网上传得最多的是,211高地丢失后,67军隐情不报,说是总参要来人调查核实,67军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夺回,是栗越过199师直接指挥,才造成如此重大的伤亡。而栗在回顾211高地战斗时说,当年211高地丢时,他们第一时间并不掌握详情,是外交部最先从越方得知后查问总参谋部、总参部查问昆明军区、昆明军区查问67军:“丢了阵地为什么不报告”?,并要求要不惜一代价夺回211高地。从访谈中可以看出,网上很多有关对他的指责,之所以没有回答,作为高级将领,也可能有他的难言之隐。比如谈到当时那个“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回211高地时,言语中也透露出有点身不由已的感觉。

凭心而论,如果将211高地战斗失利且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责任全推在栗身上,确实有失公允。栗能客观的还源经过,总结出深刻的教训,难能可贵。作为高级将领,自然不能像普通网民一样,可以随心所欲的发表议论,有些事点到为止,可以理解。

此战教训很多,但最重要一点就是恐怕是决策上的严重失误。要说责任,从上到下相关指挥员都有一定的责任。战场之争,人员伤亡在所难免,有时为了胜利,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但此决心在时机把握上若用得不当,那就叫斗气,如因斗气而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即使胜利了又有什么意义。

作为当年各级指挥员应该知道,老山收复后,主要阵地牢牢控制在我手中,防御作战时,偶尔丢失几个前哨阵地,短时内也无碍大局。在老山战区,尽管上有总参,中有军区前指,但真正直接指挥并对整个防区作战负责的是军、师两级,至于上级的责问也罢,误解也罢,压力也罢,如果军这一级敢于担当,实地查看一下,认真听取下面的意见,恐怕就不会在情况不明了,准备不充分,阵地不熟悉的情况下,盲目执行命令,急于作出决定。所以要说211高地失利的主要责任,不能不说与当年67军的主要领导有一定的联系。

211高地的惨痛告诉人们,作为各级指挥员,在战场上,如何区分和处理好上级与下级之间、前方与后方之间、直接指挥与间接指挥之间、局部与全局之间、责问与担当之间、服从与盲从之间、斗气与斗勇之间,政治与军事之间、仓促作战与深谋远虑之间、不惜一切代价与无谓伤亡之间的责、权、利问题,其教训值得深思。

客观上讲,67军在老山防御作战期间,总的表现是好的,部队打得得很顽强,参战兵力多,作战时间长,取得的战果也大。211高地战斗失利,只是一个小插曲。战后人们回顾这次失利战斗,旨在吸取教训,特别是在役的指挥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