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费办报自费寻亲到底为党氏家族带来了什么?


 

2013年,湖北荆州年近八旬的党仁珊先生在报纸上看到我的地址和名字,便写信给我,商谈创办党氏族报的事情。被其执着精神和家族情怀打动,我就与仁珊先生一起自费创办了党氏族报。我在武汉组稿编辑排版校对,仁珊先生在荆州印刷折叠分装邮寄,前者费用我承担,后者费用仁珊先生承担。每期根据版面不同,费用也不同,但至少需要数千元。

 

从2014年第1期开始,到目前我们已经编辑出版11期党氏族报。从开始的每期两三百份,到现在每期上千份,随着费用的增加,我们的工作量也不断增加,尤其是仁珊先生,83岁高龄,报纸出来后要一张张折叠好,装到信封里,贴上各地党氏宗亲的地址和姓名,这个工作量是很大的,也是很多人看不见的。当全国各地宗亲拿到党氏族报,打开阅读的时候,谁也想不到这份族报是花费了仁珊先生多少的心血和气力,毕竟他已经是一个83岁高龄的老人了!

 

办报的同时,为了让报纸内容更丰富,让报纸质量更高,让全国各地党氏宗亲感受到血脉亲情,仁珊先生又倡导到党氏人口集中聚居地寻访。与办报一样,寻访宗亲也是自费。仁珊先生说,我们自掏腰包,不增加各个宗亲们的负担。

 

我记得很清楚,2015年底寻访团一行在仁珊先生的带领下到河南南阳最偏远的山区淅川县党岗村。村子里的党氏宗亲经济条件落后,本来党岗宗亲已经安排好了住宿的宾馆,可是第二天凌晨走的时候,寻访团把房费悄悄地塞给了老板。我们回到南阳,党岗村的宗亲才发觉我们已经交了房费。截至目前,以仁珊先生为代表的党氏宗亲寻访团已走了近十万公里,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城市乡村。

 

自费办家族报,自费全国寻亲,堪称前所未有。可是有少数宗亲,尤其是年轻的宗亲,在党氏家族报微信公众号发消息问,为什么要寻亲?这里我就简单地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自费办报自费寻亲?两个“自费”究竟为党氏家族带来了什么?

 

第一,唤醒了血脉亲情。正如不少宗亲所言,一直认为党姓是小姓,没有多少人,除了自己居住的地方不知道其他地方还有党姓。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有党姓集中聚居地,即党家村数百个。可是,因为缺少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彼此之间老死不相往来,一直处于陌生隔膜的状态,就像一潭潭死水,从来没有流动过。自寻亲活动启动后,天南海北,四面八方,凡是寻亲团所到之处,一潭潭亲情的死水一下子被激活,血脉亲情被唤醒,在彼此之间流动起来。其实,这就是血脉亲情的连结,通过寻亲我们的学脉亲情连在一起结为一体。

 

正如甘肃会宁县白草塬乡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党氏宗亲,她在自己的日历里说,曾经孤单过,从此不再孤单。天下党姓是一家,天下党姓一家亲,这种骨子里的血脉亲情要靠彼此之间的走动交流才能连接起来,然后加深、凝聚、升华!这个世界上,亲情是最宝贵的。亲情是我们每个人前行的根本动力,也是我们家族兴旺发达的力量源泉。寻亲活动打开封闭亲情的闸门,让全国各地的党氏宗亲都能感受到至亲至爱至深的党家血脉亲情!

 

第二,传承了优良家风。《党氏家族报》虽小,但却传承了优良家风。西北寻亲到兰州,在部队工作的党广勇第一次看到我们的《党氏家族报》。看完之后,他就在自己朋友圈里晒了《党氏家族报》的图片,并感慨说:“党氏家族全国目前仅有70万人,在百家姓中微乎其微,但如今还有这样一份家族小报,尤其传播的全是满满的正能量,我也是醉了……支持,坚决支持!”

 

党广勇所言的“满满的正能量”即是我们党氏家族的优良家风。所谓家风,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门风。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我们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所孕育的许多优良的传统;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那些优良的传统一直保留到现在,至今还在使用。《党氏家族报》为传承优良的党氏家风做出了贡献。

 

第三,弘扬了家族文化。党氏家族历史,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在浩瀚的历史星空中,党氏家族文化就像一颗闪亮的明星熠熠生辉。党氏家族文化包括家谱、家训、古村落、古祠堂、古遗址、古碑文、古诗文、历代名人,等等。所有这些都要靠我们去挖掘去整理去弘扬,《党氏家族报》承担了先锋作用,率先扛起弘扬家族文化的大旗,通过报纸和微信公众号向全社会传播和弘扬家族文化。

 

让党氏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党氏。这是《党氏家族报》及其微信公众号创办时的宗旨,也是追求目标。让党氏走向世界,就是要让党氏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世界了解党氏,就是要让世界了解党氏文化。文化是一个家族的魂,文化是一个家族的根。我们办报,是为了弘扬家族的魂。我们寻亲,是为了找到家族的根。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办报要寻亲的根本目的,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党氏家族全体成员的责任。

 

第四,振奋了家族精神。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党氏家族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西夏王朝的建立,更是我们党氏家族的荣耀和自豪。先辈之所以能够创造如此辉煌的业绩,究其原因不是别的,而是渗透在我们骨子里的家族精神基金。西安党永锋总结得很好,他说党氏家族具有忠诚笃厚、气质内敛、性情仁淳、义气刚直的特点。

 

我很赞同党永锋的观点,这就是我们党氏家族的家族精神,正是这样的家族精神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党家儿女,正是这样的家族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党家子弟。欣逢盛世,我们更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振奋我们的家族精神,而创办《党氏家族报》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手段,到全国各地寻亲也是振奋家族精神的一个好渠道,因为万里寻亲本身就是顽强坚毅吃苦奉献精神的体现和证明。因此,无论办家族报,还是全国寻亲,都振奋了我们的家族精神。

 

第五,引领了年青一代。“你的姓是怎么来的?你的祖籍在哪儿?”这是很多现代人想知道却弄不清的问题。“中国人是最讲血脉传承的,一个人连自己的先人是谁都搞不清楚,又怎能搞清楚自己的家史、族史、国史。”在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看来,姓氏文化的衰退不仅会导致中国人文化记忆的混乱,还会造成传统文化的衰落。因此,在青年一代中进行姓氏文化教育和传播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中央高度重视家风家训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设,目的也是对青少年一代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近年来,电视上的各类寻根节目火了起来,比如湖南卫视的《非常靠谱》、吉林卫视的《回家》、中央电视台的《客从何处来》,尤其是安徽卫视的《百家姓》更是直接以姓氏文化为核心。作为一个家族,我们也必须要有自己的媒体和平台,有自己的活动品牌和载体,《党氏家族报》就是我们家族自己的媒体,全国寻亲就是我们自己的活动。实践证明,无论报纸还是寻亲活动,都吸引了党氏家族的年轻一代,鼓舞激励了党氏家族的年轻一代,唤醒了他们强烈的寻根愿望,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寻党氏家族文化的兴趣。

 

总之,党仁珊先生的两个“自费”,自费办家族报,自费全国寻亲,不仅是有远见的,而且是功德无量的。因此,有人把党仁珊先生比作“党氏文化的守护神”。对党仁珊先生的两个“自费”之义举,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来形容一点不过分。两个“自费”必将凝聚更多党氏宗亲,必将唤起更多年轻子弟,参与进来,为弘扬传播优秀的党氏家族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让党氏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党氏!党氏家族报微信公众号(微信号dangshijiazubao),中华党氏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中华党姓文化历史的挖掘与传承。想了解更多请点击下面党氏家族报微信二维码图片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