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设置连贯自行车道提升安全系数
李华新
未来,本市各级城市道路旁边必须设置不间断的人行道、不间断的非机动车道。我国第一部统筹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的地方标准——北京《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实施,目前已用于北京城市道路新建和改建的审批和建设。2016年08月03日 星期三 北京青年报 )
为了确保行人和自行车交通的路权不受侵犯,《规范》中进行了强制性条款设置,包括各级城市道路两侧应设置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且不得中断,交叉口范围内的非机动车道宽度不得小于路段上非机动车道的有效宽度等。
现在城市交通事故频发,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非机动车车道,或是非机动车车道往往是全线贯通的。即使是有非机动车道的也被小贩的车辆或是一些店家伸出的特头所阻挡。而有的非机动车车道也存在着断头道的现象。因此当这些车道不能继续前行的时候,只好进入机动车车道。故而是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
“如果道路两侧没有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或者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中断,或者人行道内设置了妨碍行人通行的设施,那么行人和自行车将不得不借用车行道行走,极易引发车撞人的交通事故,行人和自行车的交通安全无法保障。”
市规划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机动车有防护,而行人和自行车没有任何防护,发生事故时行人是弱者,因此需要设置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对行人、骑自行车的人进行保护。
此外,《规范》还特别对于公交车站候车亭也提出了要求,即当人行道宽度小于一般值规定时,地面公交车站应采用前后通透的候车亭,候车亭立柱应设置在行道树设施带内,不得占用人行道。市规划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城市道路上设置的公交车站候车亭采用的是大面积广告牌的形式,立柱普遍占用人行道空间,在道路空间不足的情况下,与广告相比,行人的路权应该优先得到保障。
北京西站进行的对于人行道的改造已经给充分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把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还归给路人,而不只是在扩大交通干道的时候,只是一味地留给车辆,而不考虑路人和非机动车的这一思路应该在全国其他的城市予以推广。
让在城市走路通畅起来,是个难题但是不少无法解决的难题。既然非机动车车道是留给非机动车的,那么通过缩窄非机动车道入口的宽度,杜绝机动车抢道。也应该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只要各行其道,城市交通才会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