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运营商语音时代即将结束 流量后向经营彻底颠覆旧的经营发展模式
尚晓蒲/文
随着网业分离与三网合一的逐步推进,全网通六模4G手机的普及将会倒逼社会渠道左右通吃。物联网共享经济时代,开放渠道为代理商提供了新的赚钱商机。只要用户使用家庭路由器WIFI信号免费拨打视频电话,就会全面架空四大运营商的收入。这也意味着以腾讯微信为首的互联网公司会逐步榨干通信运营商的利润。
预计未来十年,四大基础通信运营商将会逐步从商业竞争型转向公共事业服务型。未来运营商的经营模式有点像现在的铁路银行石油水电以及天燃气公司,属微利型公益服务行业。卖流量就像卖水电与天燃气一样简单,取消套餐,国家统一定价,平价供应微利经济。从语音零售商像数据流量批发商转型。也就是说:四大通信运营商的主要客户是上千万户私营互联网创投公司,国有基础通信运营商只负责生产流量与批发流量,真正直接服务客户的公司应该是互联网创投公司。
数据业务替代语音业务已成为电信运营商营收增长的新动能。为此,电联深度合作提出流量后向经营的概念,虽然运营商们对ARPU值的更高追求与广大用户对高资费的痛恨的矛盾日渐突出,以流量清零的讨论最为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企业开始向运营商采购流量,用户无需为使用它们的应用产生的流量买单,这就是所谓的流量后向经营模式。
这种流量后向经营模式在2013年开始流行起来,随着竞争的加剧,互联网企业通过向用户补贴流量的方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创新营销手法。2014年1月23日中国电信首先对外对外发布成立综合平台开发运营中心,明确以流量后向经营为主,并积极尝试四家运营商联合推广流量后向经营的合作方式。但是,在收入主要靠流量前向经营的情况下,新的后向模式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太多,遭到了不少右派分子的严重阻扰。
不过,从五大发展新理念以及共享经济时代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分析,个人预测分析:流量经营的过去和现在是前向的,但未来绝对是后向的。而且,这个未来的时间不会太久,因此运营商需要为这种未来积极做好准备。
一、网业分离三网合一以及六模全网通手机正在倒逼后向模式成为主流
第一个形势,虚拟运营商将加速和催生流量后向经营模式的丰富和多样化。蜗牛移动已经结合自己的游戏业务推出了流量全免费的服务,迪信通也明确表示将以流量免费为主要突破口。可以断言,后续有更多的虚拟运营商在条件成熟时会采用这种方式来抢夺用户,这仍然是在中国市场快速获取用户的不二法则。
第二个形势,铁塔公司成立,四大运营商所掌握的智能管道核心竞争力优势资源将逐步丧失。管道资源如果不直接掌握在现在四大运营商手中,意味着三大运营商与虚拟运营商在网络上竞争水平被拉齐,则现有的前向模式的维系基础将被完全颠覆,竞争优势完全丧失。
第三个形势,互联网企业加大了整合运营商能力的步伐,并以后向为主的方式吸引用户。典型的例子有两个:一个是腾讯公司的免费Wi-Fi+健康中心业务上线,另一个是360手机新增免费Wi-Fi功能。对于有些已经是虚商的互联网企业而言,也同样在虎视眈眈。
第四个形势,4G牌照发放后,流量资费大幅度下降,政府监管部门放开了电信资费政策。更加市场化的资费让运营商之间的价格战打的更加灵活,但也打的更加头破血流。而即便是运营商这样不断地进行价格战,但是广大用户对于流量消费的担心仍然很大,恨不得能全部免费。因此,现有的前向流量资费再怎么弄都不得人心,需要有更大的颠覆性变革。现在三大运营商多要取消漫游费了,这就是整个信息产业链协同互利后向流量经营的前兆。
第五个形势就是物联网大数据市场的潜在需求旺盛。但现在用户对流量的消费还是高度敏感,要想用户毫无顾忌的消费流量,就要探索后向流量经营模式。这也直接影响到了用户对不同互联网应用的时间分配。如同打车软件补贴之争那样,互联网企业为了留住用户或者推广新的产品,加大了对上网流量的补贴力度。
二、电信运营商越来越重视后向流量模式
我们也许花费了不少的时间研究了各种成功的企业的不同业务玩法,但就商业模式而言,主要可以归结为toB模式或者toC模式。首先,无论是哪种模式,用户规模都是第一位的。但是,toC模式将用户转化为直接付费的难度很大,而to B的模式,主要依赖众多的企业的创造性来实现价值的转移,即“羊毛出在狗身上,最后由猪来买单”,效果往往惊人。
运营商的人都喜欢以国内的BAT和国外的Google、苹果来研究借鉴一些东西。对于运营商而言,用户对于垄断、服务水平的种种抱怨就从来没有断过。已经习惯了的toC模式在资费价格上一浪更比一浪低的情况下,以流量后向经营模式作为未来主要方向已经开始受到更多高层人物的关注,并希望有所创新和突破。比如,移动互联网时代,从经营个人客户为主转向未来以经营互联网公司为主,个人用户无需再前向流量付费,这里面的玩法也多种多样五花八门。当然,后向流量经营模式这是一次巨大的创新与冒险,需要四大运营商有足够的勇气。但是,如果不冒险,不付出勇气,未来只能留下更多的悲观与沮丧。后向流量经营模式也符合五大发展理念以及共享经济与供给侧改革思路,所以应该以更大的改革勇气去破除目前对后向的担忧和质疑。
三、运营商,谁有勇气先破局?
电信与联通无疑是流量经营的老大,作为一级流量批发商,从传统的语音时代的通信服务商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流量信息服务提供商,本质上是作为管道商的一个技术升级,这个升级的过程伴随的是管道价值的快速下降。互联网时代OTT的冲击表现为跨界的冲击和替代,且威力巨大。因此,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流量后向经营它不是业务模式的改良,也不是对前向业务的补充,而是一种模式取代另一种模式的问题,进而带来的组织方式、生产流程、管理体制机制、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有运营商已经提出了电信业务互联网化的命题,流量经营模式能否从前向走到以后向模式为主就是老牌国企运营商能够互联网化的标志,这是因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就是免费大行其道的行业,不以免费为目的的流量经营就是耍流氓,就不能获得广大屌丝用户的欢迎。
但是,在流量后向经营收入占比还很高的情况下,处于现有利益的维系考虑,要实现这种前向转后向的转变,谈何容易。必然引发一场运营商与代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利益的监管部门以及内部各种利益博弈是异常激烈的。首先要确立后向模式的战略地位,这个地位的确立会很困难,甚至最后都没有完成。其次需要做好前向模式向后向模式的关系过度,后向模式的营收表现要强劲才可能过度得顺利。第三,后向模式的确立需要运营商作为一把手工程持续进行下去,甚至需要不止一任两任一把手才能完成,这种战略的连贯性是个巨大的考验,大家看马云也是花了十五年的时间才完成了一个大的构想并最终获得市场认可。因此,也必将制约着现任的高层有更大的顾虑。
当然,最好的结果就是一任就把这个大的战略做完,如此对于运营商性质的企业而言,是可以载入电信业和互联网业史册的。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谁有勇气完成这样一个变革,让我们拭目以待。虽然中国电信已经开了一个头,但结果如何难料,也许真的就取决于一个决心,或者说一个梦想。大家都不是再说,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总之,流量后向经营颠覆性变革的实施过程,就是中国通信运营商从商业竞争型逐步向公益事业型转型的过程;虽然在国内竞争减少了,但在国际上的竞争会更加激烈。预计流量后向经营模式同样会遭到中国右派分子的极力反对,但历史的车轮总会滚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