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涛:为什么不看好农村电子商务


      农村电子商务十年内难有突破,无硬件、不会用、不信任、不需要等问题短时间内难解决,用户习惯形成需要很长时间,年轻人群的整体外迁对农村电子商务更加致命,绝大多数农村及县城人口负增长。

       农村网络普及率低。农村电脑和智能手机普及率也非常低,去年曾赴山东、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等省调研时发现一个普通村子少则一两台电脑,多则也就十几台电脑,可以上网的也就几台电脑,多数是做生意或政府公务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也显示: “不会上网”和“不愿上网”仍是农村人口上网的主要障碍,68.0%的农村非网民因为“不懂电脑/网络”不上网,认为“不需要/不感兴趣”的农村非网民比例为10.9%。

       农民可支配收入低。中国农村都是小农经济,一家一户多数是几亩地,农产品基本都是通过乡村集市或中介贩子销售,一年到头收入少的可怜,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就几千元,省吃俭用留给孩子买房子、娶媳妇,花几千元买电脑或智能手机后也非常不现实,宽带费和流量费用一年也要成百上千。

       农民对网络信任度低。互联网在国内已发展了20余年了,但似乎一直没有走进农村,大多数农民对互联网还非常的排斥,认为是洪水猛兽,某某家的孩子网恋被人拐走了,某某网购被人骗走了很多钱,某某网瘾没钱偷盗进监狱…,网络购物看不见摸不着,让农民朋友心里没底,在农村建立展示店,培育用户习惯或许是唯一的选择,还有一个客观问题是90%以上的农民朋友也不知道什么淘宝、京东、支付宝…,没有支付工具相关账号,也不信任通过这些支付工具支付。

       农村人口结构失衡负增长。当下对农村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农村日益成为“386199”部队,即农村基本只有“妇女、儿童和老人生活”。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除了6000万留守儿童,我国农村还有4000万留守老人、5000万留守妇女。现在农村非春节等大的节日,很难见到18至50岁的人,不是出去上学就是外出打工,很多200多户1000多人的村子,现在不足200/300人在家,电子商务主要购买人群(25至40岁)几乎都不在农村。

      农村电子商务未来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在这里引用马云的一句话再恰当不过了,“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见不着后天的太阳”。(文/郭涛,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