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诗小语2山水清音意趣长
中条山人
孔老先生在《论语·雍也篇》中讲道:“知者乐(yao)水,仁者乐(yao)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其意为:智慧伶俐者喜爱水,仁慈厚道者喜爱山;智慧伶俐者好动,仁厚的人好静; 才思敏捷的人多快乐,仁厚的人多长寿。宋代朱熹先生在 《论语集注》里面是这样评论这段话的:“没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绝对不能作出这样的形容。”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那么,即乐山又乐水者是什么样的人呢?圣者!肯定是圣者!假如你问普通百姓是喜欢山还是喜欢水这个问题,多数人的回答应该是“山水都乐(yao)”。这不怪了?老百姓都成圣人了?是的,圣乃众也。圣的本义是“通达事理”,而大多数人“通达事理”,所以说“圣乃众也”。说清楚了这个问题,我们仍然回到山水上来。水有水妙意,山有山佳境。红尘滚滚催人老,山水清音意趣长。流连山水是多少人的梦寐以求啊。
如果你乘坐竹排漂流在武夷山的九曲溪上,山外青山,连绵不绝;绿水相连,奔流不止;多情艄公,唱起情歌,这边唱来那边合,青山起舞,绿水伴和。这时,你会作何感想?或者,你乘舟行在浙江宁波剡溪,夹岸青山,绿水逶迤,竹篱茅舍,粉墙黛瓦,你又作何感想?唐人崔颢感叹道:“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崔颢《舟行人剡》)
如果你乘舟航行在重重大山包裹的江河中,云遮雾障,茫茫苍苍,若明若暗,峰回路转,咫尺波澜。正怀疑无路可走之际,忽然见到无数白帆若隐若现地远远驶而来。面对此情此景,你作何感想?宋人王安石朗声吟道:“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王安石《江上》)
如果你探幽神农架,或者寻幽太白山,天,是那么蓝,水,是那么清澈,树木苍翠,绿竹挺拔,山花烂漫。远远望去,好像天边的白云环抱着清幽的山石;近看,娇嫩的绿竹上沾满了露水,在微风的吹拂下频频向清澈的溪水献出妩媚。此时的你又作何感想?南朝谢灵运浅吟低唱道:“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谢灵运 《过始宁墅》)
如果你隐居在秦岭终南山中,或者如我,隐居在中条山中,日落时分,太阳将晚霞收起,牛羊下山,鸟儿归巢,山山水水都寂静下来准备进入梦乡,忽然,一阵发自山谷的清风又吹动了阵阵松涛,为你奏起了美妙的乐章。此时的你又作何感想?年轻气盛、才气外露的王勃高声诵道:“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王勃《咏风》)
如果你春日寻诗在中条山中,崎岖山道弯弯,盘旋而上,远山被苍茫云海遮掩;春色明丽,溪水悠长,山明水秀,绵延不断。山花飘落,溪水流香。蓝天,白云、青溪,春花,悠闲,会让你产生什么感想?唐人刘眘虚歌曰:“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刘眘虚《阙题》:“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2016年8月19日星期五,三门峡上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