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疆在线
为慈善,不断看到有美国富豪“掏空”了荷包的现象。
截至目前,美国有近万只家庭慈善基金。比如,洛克菲勒家族成立了4个基金会,把家族的绝大部分股份都捐。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2000年与妻子在美国西雅图成立”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是全球最大的私人基金会,基金会致力于改善贫穷地区的卫生与教育,例如投入疟疾研究、改善稻米生产、研发水资源过滤设备等。股神巴菲特在慈善事业也具领头地位。
经济学家在研究中国富人与外国富人之间差距之时,惊奇的发现,中国富人将财产传给子女,而外国富人喜欢将大笔财富“裸捐”;中国富人想方设法偷逃税款,而外国富人主动上书政府,要求对其增税,他们这种誓与国家“共度时艰”的壮举让人为之动容;中国富人沉缅于奢侈生活,一掷千金,有的富豪开出苛刻条件面向全国征婚,而外国富人生活简朴,热心公益事业,为人极为低调。
显然,中国富人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富人之间完全不在同境界或档次之上。
近年,《国际信使杂志》无不以“当中国买下世界”的大标题,来惊叹“中国富人们的消费能力”。若要问当今世界上谁是最大手大脚花钱的人?无论从巴黎到伦敦到柏林还是到悉尼,中国消费者成了各地期盼的“财神爷”。从化妆品、手袋、电子产品、当地特产这些小消费品种,到农庄、房地产豪宅这些大消费品种,都成了中国富人们出境的消费目标。
中国富豪们的炫富特点可以总结为:习惯将成功穿在身上、住在脚下,但却不习惯将自己的财富以数字形式写在富豪榜上,更不愿意为了慈善,而出现在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酒桌上。
相比于中国的富豪,在美国富豪中,慈善是一种传统。对于富豪们来说,当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财富本身也就只剩下一个数字。与其守着这个数字,还不如让这个数字发挥更大的作用。许多富豪都把回馈社会、帮助穷人作为自己的一项义务和道德要求。
正是带着这种理念,于是,摩根、卡内基和洛克菲勒开创了一个大规模的慈善活动时代——卡内基和洛克菲勒的慈善机构拥有比美国财政部还要慷慨的预算。毋庸置疑的是,乐善好施已成为美国社会主流的核心价值观。
早在上个世纪,当“美国历史富豪榜”把头把交椅颁给洛克菲勒时,《福布斯》给洛克菲勒的这样的评语:“他不单单影响经济,而直接确定了整个国家的走向。”因为洛克菲勒除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和缴纳的税收之外,晚年他还极为乐善好施,最关键的是他的奋斗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美国穷人努力去改变自己命运!
任何举动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背后总有潜在的动机,扎克伯格、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也不例外。首先,富人捐赠巨额财富与他们的宗教信仰有关。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都把赚钱作为上帝赋予他们的责任,但同时又相信富人进不了天堂。
除了坚定的宗教信仰之外,富人们捐赠巨额财富,与我们普罗大众一样,是不喜欢“被”交税。根据美国国税局(IRS)为富人制定的相关税法条律,美国富翁建立的非经营性私人基金,可以完全免税。这种既可免去重税赋,又可获得社会声誉之善举,何乐而不为呢?
当下,中国的富豪之所以不像美国富豪那样乐善好施,原因在于:一方面,中国的法治建设与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不像西方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比如行善不仅可以减税,而且可以扬名)鼓励富豪行善;另一方面,中国行善渠道较为单一,不像美国慈善捐款途径众多、管理规范,近年又屡爆类拟郭美美事件,给慈善机构带来了信任危机,这也使得中国富豪即使有行善之心,却也无行善之力。
在现今的中国几万名亿万富豪中,能达到欧美国家富豪境界或层次的人少之又少。
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富豪,如果只是用买豪宅、开名车、穿名牌的方式来炫耀自己的财富,是不会被人们发自内心地羡慕、崇拜。而唯有拥有高尚境界、乐善好施、成为年青人奋斗的标秆的富豪,他们才是真正令人景仰的人。唯有像洛克菲勒这样,奋斗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美国穷人努力去改变自己命运的人,才会直接确定国家的正确走向。
本文发表于7月21日《海疆在线》。
作者:李勇(中兴汇金高级研究员)